柏文喜:房企最大的融資渠道始終是銀行信貸和信託

柏文喜:房企最大的融資渠道始終是銀行信貸和信託

接受鳳凰網美女黃小妹的專訪

12月6日, “問渠”2020第七屆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暨城就2020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

會議期間接受鳳凰網的專訪,就房企融資的現狀、未來與突破問題進行了探討。

當中央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融資渠道不斷收縮掐住地產“七寸”,如何讀懂中國宏觀金融政策走向,尋找資本“活水”是當下房地產從業者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我對房企整體融資的形勢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因為房住不炒的大戰略是一個長期方向,再加上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和執行力度的加大,所以就房地產總體融資情況而言不太可能有大的放鬆。但是就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稅收、產業鏈中的地位而言,也不太可能限得過死,尤其是在目前整體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所以以我來看,是持謹慎樂觀態度。”

融資監管的大環境下,我始終認為對於房企而言,最好和最大的融資渠道仍然還是銀行信貸和信託,這始終是房企債權和股權融資的最大來源。

至於上市、境內外發債以及發行ABS等創新融資方式,一方面要看市況,另外也受企業自身條件和可融資空間的影響。

在強監管的環境下,合法合規的銀行信貸和信託依然是主流和主要的融資途徑與方式。

事實上,融資逼仄的形勢對中小房企並不友好。 有關情況顯示,截至11月28日2019年房地產開放商的破產數量已高達459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產企業倒地破產,創下歷史記錄;其中多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企,也不乏一些知名度較高甚至躋身百強的知名房企。

對中小房企而言,目前市場正處於劇烈的分化期,呈現強者恆強和中小開發商被迅速邊緣化的狀態,市場集中度在急劇上升,導致中小開發商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小開發商只能有幾種選擇:

一是主動退出房地產行業,向非房產業轉型;

二是向專業化的涉房服務類企業和專業型、細分類別的房企轉型;

三是與大房企聯手、實現合作發展或者聚焦某個區域與細分領域來實現諸侯割據式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