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客家新聞網 曾翀宇 特約記者薛玉娟

“一灣哩格清流喲東江源,滿山哩格蒼翠喲九龍盤;百歲哩格圍屋喲說從前,萬畝哩格臍橙喲紅滿天……”一曲《三百山》之歌,唱出了安遠人民的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以來,安遠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安遠樣板,取得累累碩果。

2018年,安遠縣實現生產總值74.02億元,縣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2721公里。昔日貧窮落後的贛南山區小城,如今“換了人間”。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圖為安遠縣城新面貌。 鄭敏 攝

鄉村振興更加出彩

安遠縣地處山區,長期經濟底子薄,群眾收入低,是羅霄山脈集中連片貧困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窮則思變,窮則奮起。近年來,安遠縣堅持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了相對完善的“1+N”扶貧政策體系,強基礎、壯產業、提精神、著力構建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與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廣大貧困群眾迎來了增收脫貧。2014年以來,全縣51631名貧困群眾增收脫貧,70個貧困村退出。2019年2月,在江西省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工作中,安遠縣取得了零錯退、零漏評、高滿意度、綜合貧困發生率0.72%的優異成績,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摘帽。

“柏油路修起來了,村莊環境變美了,光伏、食用菌、紫薯等特色產業讓村民富起來了。”近日,該縣鎮崗鄉樟溪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張世來深情地說,“群眾生活的這些改變都是得益於黨的精準扶貧政策。”

如今,安遠縣把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夯實鄉村產業基礎,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倡導文明鄉風,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圖為安遠縣浮槎鄉長河村舊貌換新顏。鄭敏 攝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經過多年的發展,安遠縣成為了贛南臍橙的核心產區和重要集散地,臍橙種植面積一度達30.8萬畝,打造全國最大的贛南臍橙交易中心,70%的贛南臍橙通過安遠縣發往全國各地。目前,全縣建有贛南臍橙、有機蔬菜、獼猴桃、紫山藥、紅蜜薯等規模產業基地近百個、面積35萬畝,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的產業格局,數萬名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該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滿足群眾精神需求,建成實踐站43個,初步實現了點面結合、全域聯動的工作格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週週有活動”,成為村裡最熱鬧的地方,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孝老愛親成為新時尚。

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安遠縣三百山景區秀水纏繞、蒼松環抱。12月3日,走進該景區,只見一池清泉碧波盪漾,蒼翠青山、水邊青松和藍天白雲倒映在水中,構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圖為磅礴東江源。 鄭敏 攝

安遠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50多年來,安遠人民像愛護眼睛和珍惜生命一樣守護著源頭的一草一木。目前三百山保存著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源區保護區面積29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46萬個單位,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和氧吧,源頭區水質長期達到國家I類標準。

安遠縣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全面實施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等項目,系統修復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環境汙染,全力保障生態環境治理,2015年成立了江西省首個生態執法局,並創新實施“三禁、三停、三轉”生態保護措施,保護綠水青山。

如今的安遠山綠、水清、天藍、土淨,百姓盡享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利”,安遠先後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江西省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稱號。

良好的生態是最普惠的福祉,是最美麗的經濟。安遠正舉全縣之力,投資近11億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培育旅遊新業態,大力推進三百山景區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紮實推進三百山溫泉特色小鎮、鎮崗圍屋小鎮等建設,積極打造“兩天半旅遊圈”。同時,積極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引導農戶依託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稟賦,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民俗體驗、採摘基地等旅遊新業態,打造了一批“生態環境優美、客家風情濃郁、農民宜居宜業”的鄉村旅遊點。

目前,安遠縣打造出以生態、圍屋、溫泉等為主題的特色景區景點30多個,發展農家樂200多家。2018年,全縣共接待遊客310.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為20.67億元。

城鎮建設更加宜人

12月5日,走進安遠縣書香公園,紅葉點綴,亭臺軒榭,錯落有致,市民們三五成群,或帶著小孩,或獨自出行,在花木間駐足欣賞、拍照留念,十分愜意。這座集城市洩洪、生態保護和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親水公園,幾年間已經成為了安遠市民休閒娛樂的最佳場所。

“新中國成立時,安遠中心城區總面積僅0.5平方公里,建築主要是低矮、潮溼、破爛不堪的土坯房。”12月5日,安遠縣住建局局長唐德瑜介紹。如今經過70年的發展,安遠縣城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里,城市路網布局四通八達,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近年來,該縣按照“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休閒旅遊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定位,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要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現代元素、生態元素,融入新型城市建設全過程,聘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制定修建性詳規和生態城市設計方案,大力實施老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亮化、美化、硬化、淨化工程,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安遠。同時以教育文體設施點綴新區,先後建起了體育中心、體育館、游泳館、採茶戲大劇院、採茶戲公園、文體廣場等文體設施,人居環境更加溫馨舒適。

此外,該縣還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城區四周被龍泉湖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和東江源森林公園環繞,城中書香公園美不勝收,綠化覆蓋率達42%,綠地面積395.35公頃,人均綠地面積13.89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如今的安遠,形成了“步步見綠,四季有花,美景怡人”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格局。

民生品牌更加響亮

漫步在安遠鄉村,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條條標識齊全、高標準建設的“四好農村路”,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白牆黛瓦、綠色產業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秀美的山水畫卷。

“過去合頭村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讓村民吃盡了苦頭。”12月5日,在該縣雙芫鄉合頭村生活一輩子的老黨員鍾三鳳對記者回憶道。2015年冬,合頭村進村主幹道硬化貫通,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

近年來,安遠縣把城鄉公路的升級改造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進。2015年起,該縣自籌相當於2017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倍的資金,共計15.6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升級改造、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改造1702公里,縣道以上公路基本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全縣形成了以兩條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省幹線為主通道,縣鄉村公路為脈絡,內通外暢、經緯縱橫的綜合交通網絡,安遠縣正朝著贛粵閩邊地區重要交通節點、贛州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闊步邁進,2018年,安遠縣榮獲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圖為安遠縣思源實驗學校。 唐進昌 攝

不僅如此,圍繞做好做實民生工程,安遠還在全縣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鄉鎮衛生院、農村敬老院三個標準化建設,實現最美的房子在校園,最好的服務在醫院、最溫暖的關懷在敬老院。對全縣168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改建擴建、品質提升,高標準建設了18個鄉鎮公辦幼兒園,實現最好的房子在學校、最優美的環境在校園。2014年以來先後投入11.12億元,大力實施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共有病床2203張,比1952年增長219.3倍。持續提升公共就業、城鄉低保、健康養老等保障水平,全縣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如今,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髮展,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就業,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貼心的醫療服務,城鄉差距越來越小,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群眾擁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