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客家新闻网 曾翀宇 特约记者薛玉娟

“一湾哩格清流哟东江源,满山哩格苍翠哟九龙盘;百岁哩格围屋哟说从前,万亩哩格脐橙哟红满天……”一曲《三百山》之歌,唱出了安远人民的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以来,安远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远样板,取得累累硕果。

2018年,安远县实现生产总值74.02亿元,县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721公里。昔日贫穷落后的赣南山区小城,如今“换了人间”。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图为安远县城新面貌。 郑敏 摄

乡村振兴更加出彩

安远县地处山区,长期经济底子薄,群众收入低,是罗霄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穷则思变,穷则奋起。近年来,安远县坚持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了相对完善的“1+N”扶贫政策体系,强基础、壮产业、提精神、着力构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广大贫困群众迎来了增收脱贫。2014年以来,全县51631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70个贫困村退出。2019年2月,在江西省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安远县取得了零错退、零漏评、高满意度、综合贫困发生率0.72%的优异成绩,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柏油路修起来了,村庄环境变美了,光伏、食用菌、紫薯等特色产业让村民富起来了。”近日,该县镇岗乡樟溪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张世来深情地说,“群众生活的这些改变都是得益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

如今,安远县把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倡导文明乡风,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图为安远县浮槎乡长河村旧貌换新颜。郑敏 摄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安远县成为了赣南脐橙的核心产区和重要集散地,脐橙种植面积一度达30.8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的赣南脐橙交易中心,70%的赣南脐橙通过安远县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全县建有赣南脐橙、有机蔬菜、猕猴桃、紫山药、红蜜薯等规模产业基地近百个、面积35万亩,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的产业格局,数万名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建成实践站43个,初步实现了点面结合、全域联动的工作格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孝老爱亲成为新时尚。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安远县三百山景区秀水缠绕、苍松环抱。12月3日,走进该景区,只见一池清泉碧波荡漾,苍翠青山、水边青松和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图为磅礴东江源。 郑敏 摄

安远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50多年来,安远人民像爱护眼睛和珍惜生命一样守护着源头的一草一木。目前三百山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源区保护区面积2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46万个单位,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和氧吧,源头区水质长期达到国家I类标准。

安远县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项目,系统修复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全力保障生态环境治理,2015年成立了江西省首个生态执法局,并创新实施“三禁、三停、三转”生态保护措施,保护绿水青山。

如今的安远山绿、水清、天蓝、土净,百姓尽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安远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称号。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福祉,是最美丽的经济。安远正举全县之力,投资近11亿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培育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三百山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扎实推进三百山温泉特色小镇、镇岗围屋小镇等建设,积极打造“两天半旅游圈”。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户依托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民俗体验、采摘基地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客家风情浓郁、农民宜居宜业”的乡村旅游点。

目前,安远县打造出以生态、围屋、温泉等为主题的特色景区景点30多个,发展农家乐200多家。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20.67亿元。

城镇建设更加宜人

12月5日,走进安远县书香公园,红叶点缀,亭台轩榭,错落有致,市民们三五成群,或带着小孩,或独自出行,在花木间驻足欣赏、拍照留念,十分惬意。这座集城市泄洪、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亲水公园,几年间已经成为了安远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新中国成立时,安远中心城区总面积仅0.5平方公里,建筑主要是低矮、潮湿、破烂不堪的土坯房。”12月5日,安远县住建局局长唐德瑜介绍。如今经过70年的发展,安远县城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布局四通八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该县按照“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现代元素、生态元素,融入新型城市建设全过程,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修建性详规和生态城市设计方案,大力实施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亮化、美化、硬化、净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安远。同时以教育文体设施点缀新区,先后建起了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采茶戏大剧院、采茶戏公园、文体广场等文体设施,人居环境更加温馨舒适。

此外,该县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城区四周被龙泉湖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和东江源森林公园环绕,城中书香公园美不胜收,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面积395.3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3.89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如今的安远,形成了“步步见绿,四季有花,美景怡人”的城市园林绿化新格局。

民生品牌更加响亮

漫步在安远乡村,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条条标识齐全、高标准建设的“四好农村路”,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绿色产业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秀美的山水画卷。

“过去合头村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让村民吃尽了苦头。”12月5日,在该县双芫乡合头村生活一辈子的老党员钟三凤对记者回忆道。2015年冬,合头村进村主干道硬化贯通,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

近年来,安远县把城乡公路的升级改造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2015年起,该县自筹相当于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倍的资金,共计15.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702公里,县道以上公路基本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全县形成了以两条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主通道,县乡村公路为脉络,内通外畅、经纬纵横的综合交通网络,安远县正朝着赣粤闽边地区重要交通节点、赣州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阔步迈进,2018年,安远县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安远:东江源头谱华章

图为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 唐进昌 摄

不仅如此,围绕做好做实民生工程,安远还在全县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三个标准化建设,实现最美的房子在校园,最好的服务在医院、最温暖的关怀在敬老院。对全县168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建扩建、品质提升,高标准建设了18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校园。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11.12亿元,大力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共有病床2203张,比1952年增长219.3倍。持续提升公共就业、城乡低保、健康养老等保障水平,全县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贴心的医疗服务,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群众拥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