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有個985高校的碩士生的吐槽,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烈討論,他說自己因為本科的時候讀的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大學,去面試的時候被拒了,感到非常的疑惑,難道那些名企只注重第一學歷嗎?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那這樣的事情是不是隻是個例呢?其實不然,事實上,有很多的500強企業以及大型的央企或者是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有明確的規定,那就是本科階段必須要是985或者是211院校。


那難道真的是高考定終身?以後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嗎?那這讓那些雙非的本科生考研還有什麼意義?畢竟連出國也不能實現逆襲了啊,還有那些海外的一年制碩士怎麼就那麼遭人嫌棄,不待見呢?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首先搞懂什麼是第一學歷?其實第一學歷指的就是我們通過普通全日制學習教育的學歷,通俗一點來講也就是我們高考之後考入的大專、本科亦或者是本碩連讀(這種情況的話第一學歷就是碩士研究生),並且自己手裡有註明了“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字樣的畢業證書。

那名企是不是真的就只看第一學歷?其實目前三大頂級諮詢公司MBB就是以第一學歷作為主要的篩選條件的,而且國內的一些券商、國外的投行更是在招聘條件上明確的註明了“本科必須是985或者211院校”。

那海歸鄙視鏈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個現象也是存在的,而且還有一個鄙視鏈: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英國本科>英國研究生>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因為在美國和澳洲,碩士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即可畢業,而且申請的門檻極低,還有就是澳洲相比較北美而言,名校也相對少一些,有很多HR沒有聽過的學校,自然被他們自動識別歸類為“野雞大學”,而美國一些好學校的碩士以及本科相對而言都是比較難進去的,就算是進去了,畢業也是比較困難的,自然需要多下功夫,因此海外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的。其實在國內HR的心目中,國外的留學生主要分成兩大類:牛津哈佛麻省理工以及別的學校。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海外碩士的含水量太多了?之前網上就流傳一個海外碩士的含水量圖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其實所謂的含水量,就是指的一些名校的商科碩士項目,只要你肯出錢,那麼錄取率就非常高,不過即便錄取率高,水分比較大,但是想要畢業也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的,只是相對而言含金量要少一些。還有一些一年制的碩士,因為花費相對少一些,學制短,性價比高,造成了這些學校中國學生扎堆的現象,也被人們稱之為縮水項目,不得不承認,的確有一些一年制的碩士項目是為了迎合中國的留學群體而專門設置的,不過即便如此,其課程內容以及教授的水平也並沒有偷工減料,能夠成功畢業的,也都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的。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為什麼碩士學校沒有本科學校重要呢?其實國外的碩士讀起來不容易,國內的碩士也沒那麼好考,可是為什麼在HR眼中,還不如本科學歷重要呢?那是因為高考其實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公平的,其中水分很少,而且高考時候真可謂是萬人過獨木橋,參加人數遠遠多於碩博的招生,而考試本身也就具備甄別人才的作用,加之如今大學擴招使得本科生這個標籤失去了其原本應有的甄別人才的作用,這一功能逐步的被985/211所替代,而且看重第一學歷,也是為了方便比較差異,因為要知道好公司向來都是人才扎堆的,人家並不缺少碩士、博士的應聘者,而為了更好的篩選出更為優秀的人才,自然選擇第一學歷就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了,換言之就是你們都是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同等情況下,自然只能順著朝本科去看了,這樣也是擇優錄取。

抱歉,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碩士博士白讀了?

那隻看第一學歷,是不是碩士博士就白讀了?其實不然,本身到名校讀碩士、博士,參加好的項目,其實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那一紙文憑以及對於知識的積累,更多的是讓自己打開眼界以及格局,看到自身與被人的差距,找到不足,才能更加努力,讓自己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雖說第一學歷在某些領域更為重要,但是碩士和博士也不是白讀的,畢竟第一學歷本身就不好,自然更需要好好讀研究生了,至少碩士學歷可以讓你比別人多一個籌碼,如果本身第一學歷不出眾,又沒有個碩士學位,那在如今這個競爭如此激烈,211.985都快要失去競爭市場的求職競爭來說,你又憑什麼跟別人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