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每年開學季,幼兒園與小學門口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拉著媽媽,死活不願意鬆手,又哭又鬧,就是不想進校門。

他們的態度很明顯,不願意上學,或者說不願意學習。

不能說孩子不好,如果有選擇,不分男女老少,相信至少有90%的人都不願意學習,畢竟學習又辛苦又枯燥,費腦子。但現實狀況是,不學習就沒出息,孩子必須學習,沒有第二選擇。

“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當家長面臨孩子厭學行為時,他們的舉措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在天涯上看過網友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事情發生在泰國:

5歲小男孩不願意學習,厭學情緒嚴重,總是嚷嚷著:“好累,不想學習了。”見此狀況,媽媽倒也乾脆,既然不想學習了,那就別學了,她特意替孩子請了假。

並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帶著孩子外出撿破爛,炎炎烈日,孩子跟著媽媽徒步數公里,撿了幾十個瓶子,最後賣了2泰銖(約0.4元RMB)。

【喝水?要吃冰淇淋?要坐公交車?對不起,賺的錢不夠,一樣都沒有。】

結束的時候,孩子滿頭是汗,他坐在路邊,主動跟媽媽說:“我想去上學,不要撿瓶子了。”

達到目的,媽媽並沒有很驕傲,她說自己只不過是提前讓孩子明白:人生有兩種苦,要麼就吃學習的苦,要麼就吃生活的苦,總得選一樣。

相對於學習的苦,生活之苦才是真正折磨人的事情,而且躲都躲不了,要想擺脫,那就必須好好學習,這是最簡單、希望也最大的一條路。

▊吃苦教育是好是壞,要分情況對待

其實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並不稀奇,本質上講,它就是“吃苦教育”,與前幾天電視上流行的“身份互換”類教育節目沒什麼兩樣。

“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效果如此之好,為何之前有很多人反對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呢?不是國人愚昧,吃苦教育的好壞,得分情況討論。

★吃苦不代表裝“特困戶”,凡事得有限度

總有家長弄不清楚這一點,認為吃苦教育的本質就是裝窮,在物質上折磨孩子,讓他們體會沒錢的痛苦。

方法是麼沒錯,唯有貧困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但凡是得有一個度,沒什麼錢與完全沒錢,那是兩碼事。

我們不提倡家長裝“特困戶”,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這種教育模式儘管可以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但其副作用也很大。一旦迴歸現實,孩子要麼自卑,要麼膨脹,到那個時候,家長更難管教孩子。

★注意吃苦教育的出發點,圍繞中心思想展開

讓孩子吃苦,目的是在儘可能小代價的情況下,讓他們懂事,中心思想是教育。

可是在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家長容易情緒化,孩子不願意吃苦、不聽話、瞎胡鬧,他們就開始生氣。怒火上頭,渾然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開始一味地針對孩子。

鬧到最後,不但沒能達到原有目的,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將事情越弄越複雜。

從網友反饋來看,在厭學問題上,利用吃苦教育是最有效的,家長可以酌情嘗試。

學習是無用功,這是我聽過最假的謊話,學沒學過未來格局立現

“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不少家長反應,現在孩子總是嚷嚷著“學習無用”,他們還拿出種種網上看到的例子來證實自己的話,理直氣壯。

對於這些被洗腦的孩子,媽媽可以跟他們分享一下真正的現實:

安徽男孩徐夢南,他在2008年的安徽高考上做了這麼一件“大事”,交了白卷,不是一題不會,而是不屑去寫。

面對採訪,他說這是對中國應試教育的不屑,教育制度有問題,結果呢?

十年顛沛流離,他再次走進高考的考場,承認自己當初年少無知,說話、做事沒有經過大腦。

今年7月,有人在網上曝光了華為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8位博士生,年薪最高的達到了201萬,最低的也有89.6萬。

在普通人面前,他們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我就是豪門。”

這都是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成果,試問,誰還能說讀書無用?

“媽媽,好累,不想學了”,這位媽媽的做法,教會了孩子啥是堅持

說讀書無用,那只是沒讀好,道理都一樣,不管在哪一行,如果做不到出類拔萃,都可以說是無用,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學習是普通人出人頭地,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沒有第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