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補充曆法,在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天文、氣象進行長期觀察、研究的產物,其背後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一年24個節氣就都過完了——只等著過年啦!老樹畫畫畫了一年的節氣,今天終於也圓滿了,讓我們跟著他的詩畫,細細回味——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老樹畫畫二十四節氣詩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立春

風來傳消息,枝頭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靜心待花期。


立春:表示嚴冬已逝,春季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甦。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雨水
細雨飄然而至,春來不言離愁。

有麥青青於野,有你在我心頭。


雨水:由於氣溫轉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驚蟄

大地春又回,長空裂驚雷。

萬物生欲動,無為自有為。


驚蟄:蟄的本意為藏,動物冬眠稱“入蟄”。古人認為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驚醒,故稱驚蟄。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春分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

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春分:這一天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晝夜長度各半,冷熱均衡,一些越冬作物開始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清明

煙雨十里春深,落花輕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草木萌發之意。此時氣溫漸暖,草木發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種的好時節。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穀雨

聽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閒落風裡,鷓鴣時鳴山前。


穀雨:由於雨水增多,滋潤田野,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立夏

新荷乍露嫩綠,後園初發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魚兒遊在池塘。


立夏:標誌著夏季的開始,視為氣溫升高的開端。此時萬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小滿

門前無邊青麥,有鳥風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遠,牆頭石榴花開。


小滿:“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經開始灌漿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芒種

村野風日晴妍,農人刈麥山前。

娘子正烙新餅,只待良人家還。


芒種: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實的外殼上長的針狀物。芒種指小麥等有芒作物即將成熟,可以採收留種了,也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夏至

梅子黃時雨,細細落山前。

竹下閒坐久,一一數青蓮。


夏至:是全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說明即將進入炎熱的夏季。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小暑
黃昏乍涼還熱,湖山梅雨初收。

對飲花前雲側,坐待殘月如鉤。


小暑:屬於“三伏”中的初伏,天氣炎熱、蒸悶。氣溫雖高,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故稱小暑。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大暑
倏爾一陣微風,夜空劃過流星。

天地從來如是,人世卻總多情。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也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立秋

遠山秋雲乍起,平野漸次蒼黃。

小院瓜熟蒂落,手邊一茶微涼。


立秋:預示著秋季即將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不過暑氣並未盡散,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之說。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處暑

晚來有月升起,初覺夜風微涼。

一湖秋水寂寂,無邊蒹葭蒼蒼。


處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代表暑天即將結束,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白露

江山清明疏淨,田疇農人正忙。

枯蟬傍在衰柳,秋風老了荷塘。


白露:由於晝夜溫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結成白色露珠,故稱白露。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秋分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有幾個?

面對無限江山,與誰平分秋色?


秋分:與春分相同,晝夜幾乎等長,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寒露

空山曉來露寒,獨自且憑欄杆。

大雁排字南去,與誰共聽流泉?


寒露:冷空氣漸強,雨季結束,氣溫由涼轉冷,開始出現露水,早晨和夜間會有地冷露凝的現象。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霜降

晚稻在野,晨起有霜。

阡陌寂寂,遠山紅黃。


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由秋季過渡到冬季的節氣,開始有霜凍的現象出現。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立冬

繁華蕭然落盡,秋水深處泊舟。

江山一派岑寂,歲月幾度閒愁。


立冬:標誌著冬季的開始。田間的操作也隨之結束,作物在收割後進行貯藏。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小雪

老友久不見,相邀話當年。

小雪臨靜夜,大風滿空山。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地呈現初冬的景象,但還沒到大雪紛飛的時節。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大雪

江山千里雪,萬徑無人蹤。

天寒留俠客,爐火一點紅。


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時天氣較冷,不僅降雪量增大,降雪範圍也更廣。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冬至

冬來無盡長夜,雪覆三尺深寒。

誰家在吃餃子,小村幾縷炊煙。


冬至:與夏至相反,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數九”。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小寒

村外野柳疏淨,兩岸卻與雲平。

寒鴉時起時落,有人河上劃冰。


小寒:此時正值“三九”前後,大部分地區開始天寒地凍,但還沒有到達寒冷的極點。

24節氣,24幅畫,24首詩,這位老人的創作火啦!太有才了

大寒

天地雖然蕭瑟,春風快要吹來。

看著雪花靜落,等著梅花綻開。


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段時間,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著嚴寒的加劇。

附註:二十四節氣知識


二十四節氣始於上古,產生於黃河流域。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內容與今人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完全一致。《史記·太史公自序》雲:“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西漢鄧平等人所著的《太初曆》中,正式將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曆法中,每月有兩個節氣,月首者稱之為“節氣”,包括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月中者稱之為“中氣”,包括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節氣”和“中氣”各佔一半,二者交替運行,週而復始,但今人已不再細分,將之並稱為節氣。每個節氣在農曆中的時間也是相對固定的,“節氣歌”的後四句就反映了這一特點。“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即:上半年節氣多集中於六日及二十一日前後,而下半年則多集中於八日及二十三日前後,最多不過相差一兩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