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运动都会有损耗,为什么地球绕太阳转动可以做到毫秒不差?

红尘老街


首先肯定问题中的第一句话,运动就会有损耗,但是第二句地球绕太阳转动可以做到毫秒不差有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古生物的研究,总结出以下数据:

5.7亿年前,也就是寒武纪的时候,地球上的一天大约是20小时,一年有428天。

5亿年前,一天变成了大约21小时,一年有409天。

3.7亿年前,一天是22小时,一年398天。

现在,一天23小时56分4.1秒,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所以地球自转越来越慢,而公转会越来越长,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大约40万年后,我们就不需要闰年了,每年都是365天。

造成地球公转周期变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自身的动能损失,地球上潮汐、地震等都会造成地球的动能损失,另外宇宙中并不是真空,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也会造成动能损失。

动能损失后,太阳引力大于公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地球轨道降低,公转周期就缩短了。

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地球会掉入太阳中,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掉进太阳之前,太阳就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把地球主动包起来,至于地球上的人,在那之前就已经被烤成焦炭了。


宇瑶杂谈


楼主物理不是很及格啊

1.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要么禁止,要么无限直线运动

2.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收到的是引力,加上地球的一个速度,形成了椭圆轨道运动

3.起球不是分毫不差的运动,只是这个分毫很小,之前几百万年才有那么一点点的修改,不要觉得几百万年很久,和宇宙的的年龄比起来那是九牛一毛。


ITS达人秀


地球存在三种运动:1围绕太阳公转运动。2 围绕自转轴运动。 3自转轴沿赤经2H—14H经圈的旋转运动。

根据天文学,地质学研究证明,地球的上述三种运动周期并非固定不变的。其原因有二:1,宇宙尘埃的摩擦作用。2 太阳系质能转换产生的万有引力变化。

由于太阳质量不断转换为能量,太阳质量逐渐减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加。由此带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增加。远古时代的一年经历时间比现在短。地球自转速度也在逐渐变慢。地球自转轴的沿赤经2H—14H经圈的旋转速度也在减慢。

综上所述,提问的前提是虚构的。


岷山23


地球绕太阳的转动是公转运动,地球的球体表面还有一个大气层包裹着,按照天文学意义上的眼光取舍,这个大气层有一千公里厚度,地心引力吸引着这个大气层一起作围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在讨论这种"跟随着"地球表面一齐运动时,由于大气层外可以看作真空,所以地球的公转可以看作在真空运动,题目中用的毫秒不差正是认准了这种情况下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地球的公转发生时同时还存在自转,地球发生自转时,地球的大气层与地球之间,存在微小的摩擦力,在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由于空气比较稠密,地心引力较大,可以看作没有摩擦力,但是在地上的某个高度,稠密大气和非稠密大气会产生相对运动,这就是地球自转时的微小阻力产生的原因。

题目中所称的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可以做到毫秒不差在数学意义上是成立的,在物理意义上是不准确的。


大伟140797056


地球不应该存在损耗,如果有损耗,地球存在了46亿年,将不会有今天样适合生命繁衍的环境。地球创造生命的特殊条件,有别于金星、火星,跟恒星保存适当的距离,地球的磁力非常活跃,营造安全的气候条件,温室气候有利于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地球上的变化是自身的地壳板块运动,或是超级火山爆发,外是宇宙外来天体的撞击,会出气候的大逆转,形成长时间灾难性的冰川纪气候。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太阳进几休眠期,阳光不是张给力地球,减少能量的传递,但这是改变气候的问题,对地球自身的能量不会有影响。


自然风161212381


地球本身质量巨大,而太空磨擦力又很小,所以,其动能几乎是无损耗的,相对于小行星的撞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引力,应该来自于其它天体的影响,而地球受到外来引力影响少之又少,小天体不足以影响,大的天体非常稀少。


理想无限延伸


任何运动都是外因作用的能消耗。而地球是场控制。由玄铁的向心吸力及同性电子的斥力构成地球绕日公转,所以不差毫厘。科学就是猜想加实验,请欢注大海


大海142581829


凡运动的物体都有损耗,在真空中飞行的卫星,也是要耗能的。人处若想在真空失重状态下移动,也要用点力。世上还找不到不耗能而运动的物体。大家不敢承认地球转动耗能,是怕得罪了守恒定律这一怪论。


付礼成


首先因为太阳在转动,太阳从分子云凝集而来因而获得最初的角速度。

太阳在转动,同时它星盘上散落物质也在转动,因此地球也获角速度。

从散落物质到地球星子再到地球,角速度守恒而使地球进行公转。这等同于太阳的自转。

个人观点供参考。

2019--11--29


手机用户54578927414


首先并不是分秒不差,其次宇宙是一个设计完美的系统,不能单独看一两个点,肯定在某些地方付出了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