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中組部《黨建研究》2019年第12期發表文章《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王忠林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切實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於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進入新時代,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複雜局面,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中築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一、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本質要求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前仆後繼、拼搏奮鬥。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近百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無論時代如何演進、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沒有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群眾立場沒有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體現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歷史擔當和人民情懷。

回顧走過的路,黨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不斷取得輝煌成就,一個根本原因在於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擁護。革命戰爭時期,沂蒙群眾積極參軍支前,“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上戰場”,深藏於民眾之中的“戰爭偉力”充分迸發。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黨緊緊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群眾的幹事創業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釋放。從包產到戶的探索創新,到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再到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每一次認識和實踐上的突破,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每一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歷史的腳步永不停歇,在新的偉大征程中,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近年來,濟南市通過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三照三轉三改三推”活動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做到“八問”、抓好“八改”,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政治素養明顯提升,群眾觀念、宗旨意識持續增強。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任務,必須抓住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契機,引導激勵全市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切實站穩群眾立場,強化擔當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好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貫穿主題教育的價值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每名黨員都要清醒認識到,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黨員永遠都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要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主題教育的決策部署,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領全市黨員幹部堅守人民立場,踐行群眾路線,築牢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群眾根基。

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是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相繼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雖然各有側重,但其中不變的“硬核”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當前,黨群關係總體上是健康和諧的,但也要看到,一些黨員幹部仍然存在為民服務不實在、不上心、不盡力,脫離群眾的問題。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直面問題,教育引導全市黨員幹部把聯繫群眾的渠道搞得更加暢通,把群眾的心聲和意願搞得更加清楚,虛心向群眾請教,真誠傾聽群眾意見,真情回應群眾疾苦,誠心接受群眾監督。主題教育中,我們引導領導幹部用好調查研究這個法寶,採取“四不兩直”方式真下去、真調研、真落實,領銜破解民生難題,做到見人見事、見筋見骨、落地有聲。

密切聯繫群眾、增進群眾感情是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學習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到,黨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始終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共產黨的根在老百姓之中,老百姓的心,就是共產黨的根。我們黨要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必須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把工作往實裡做,把好事往百姓心坎上做,用實實在在的成果贏得群眾信賴。主題教育中,濟南市深入開展“辦實事解民憂”活動,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到一個基層單位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惠民政策,每季度至少提出一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事項,至少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給群眾帶來實惠的同時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

群眾滿意度、百姓得實惠是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我們的工作幹得怎麼樣、黨員幹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群眾感受最真切、監督最有力、判斷最正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評議權在群眾,決定權也在群眾。濟南市堅持把各項工作置於人民群眾的廣泛實踐中,始終把人民群眾是否真正得到實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作為評估各項工作績效的根本尺度,以群眾滿意度檢驗各項政策措施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要教育引導全市黨員幹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民生導向,回應民生關切。無論作決策、定政策,還是搞建設、抓改革,既要看對高質量發展的貢獻,更要看對群眾生活的影響,讓老百姓在改革發展中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三、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根本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這次主題教育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為民服務解難題”,全市黨員幹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為民服務、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努力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貼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主題教育中,濟南市圍繞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治理,以推進夜經濟發展、解決無證建築歷史遺留問題等40項重點整治任務為抓手,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最惦念最揪心的地方,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破解出行“堵”,打通72條瓶頸路,軌道交通1號線提前一年建成通車,2號線全面開工,3號線2019年國慶期間試驗運營,初步形成“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格局。緩解上學“難”,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5所、幼兒園369所,新增學位31萬餘個,“午間配餐和課後服務”兩項舉措得到教育部和中央媒體的高度肯定。解決看病“貴”,出臺擴大報銷範圍、提高報銷比例等10項醫保惠民政策,有效減輕了群眾看病負擔。整治城市管理“粗”,深入開展社區微治理,大力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標牌標識等規範化、標準化、特色化建設,實施智慧應用“七通”工程,全力打造“善感知、會喘氣、有溫度”的智慧城市。

堅持群眾利益高於一切,勇於擔當作為、奮力攻堅克難。把開展主題教育與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研究制定以高質量黨的建設引領城鄉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濟南市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深化完善容錯機制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營造了攻堅克難、擔當盡責的濃厚氛圍。解民困、辦實事、惠民生。選派4742名副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幫包5355家企業,協調解決各類問題1.3萬多個;組織168家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3.5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280次。穩增長、優環境、提效率。開展“揚起龍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競賽大比武,出臺推進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實現“在泉城、全辦成”的實施意見,推出拿地即開工、商事服務週末無休制、容缺受理、不見面審批等模式。紓民意、促和諧、保穩定。創新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基層治理網格13968個,配備網格員6萬餘名,三級綜治中心覆蓋率達100%;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惡犯罪組織、團伙281個;市級領導帶頭推進信訪積案化解,目前全市10年以上積案已化解60.7%,5至10年積案已化解60%,5年以下積案已化解61%。

強化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傾聽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濟南市把民意調查、群眾監督作為做決策、抓落實的重要環節,注重徵求群眾意見,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拆違拆臨、禁燃禁放等重點工作得到了市民群眾大力支持。進一步暢通參政議政渠道,建起1600餘人的四級徵求意見聯絡員隊伍,開通天下泉城客戶端“掌上問政”平臺,打造“12345”市民服務熱線“24小時不打烊”的民意直通車,多層面、多渠道、多維度徵求群眾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大群眾監督評議力度,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舉辦“不忘初心使命、促進整改落實”民生篇、營商環境篇、城市治理篇3期專題電視問政“整改答辯”,通過上鏡單位現場答覆、專家學者現場點評、黨員群眾現場評議、強化跟蹤監督問責問效,有力推動了重點問題整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一個永恆課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和光輝旗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堅持把民心作為最大的政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