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难听懂的方言?胜过“天书”的攸县丫江桥土话

丫江桥因发源于严仙岭的两股溪流在此地汇合,形成“丫”形,前人于此架有两座石桥而得名。自1994年撤乡建镇以来,丫江桥经济飞速发展,镇区日渐繁华,现已成为政府重点建设的区域中心城镇。

丫江桥南距攸县县城35公里,西北与醴陵市、株洲县、衡东县交界,四面群山环绕,世外田园,空气新鲜,远离喧嚣,恬静安宁。这里有俊秀的明月高峰,有千年杉仙店、南宋原始古桥,还有传奇色彩的仙人石,碧波荡漾的皮佳如水库,这里人们安居乐业,人丁兴旺,民风纯朴,丰衣足食。丫江桥镇易姓既是大姓,超过三分之一,同时也是旺族,历代名人辈出,在外地如果遇到丫江桥人,十有八九姓易。

易姓祖先来自于江西,属赣语系,如称呼“妈妈”为“爱家”,与江西有些雷同,但又与攸县其它方言相混,发音相对独特,与周边的贾山乡、坪阳乡以及攸县其它方言略有不同,尤其与邻近的醴陵、株洲县话更是大相径庭。丫江桥话中,“ZH、CH、SH,Z、C、S”以及“H、F”“CH、Q”分得很清晰,与普通话很接近,如“城市”,丫江桥人念“chengshi”,而正宗攸县话会将平舌音、翘舌音混用不分而念成了“qingsi”。丫江桥人到了县城,讲话时竟然经常被城里人嘲笑“大舌子”,似乎丫江桥人是异类,是正宗乡巴佬,让长期居住在县城的丫江桥人很尴尬,只好入乡随俗,跟着他们夹着舌头讲话,也有意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了。所以在外地如果遇到攸县人,从发音就很容易分辨出是不是丫江桥人。

丫江桥因位置较偏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很有趣的一些方言词汇,尤其有些让外人听起来莫名其妙,胜过天书,有些听起来生动形象,忍俊不禁。作者特搜集部分,与大家共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