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2019年福布斯評選的《馬來西亞50富豪榜》中,前五十富豪有37個是華人,前十富豪中更有9個是華人,他們分別是: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馬來西亞首富,父親早年從福建移民馬來西亞,創辦了東昇公司,做米糧和糖的生意,郭鶴年繼承了父親的生意。後來逐漸做大,1964年巔峰時期壟斷了馬來西亞80%和全球10%的糖業市場,贏得“亞洲糖王”之名。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新加坡最大房地產和酒店業公司豐隆集團的馬來西亞負責人,其叔叔郭芳楓是豐隆集團的創始人,祖籍福建同安。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大眾銀行(PBB)的創始人,祖籍廣東潮州,父親15歲就南下移民新加坡。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祖籍福建永春縣東關鎮,馬來西亞最大的上市種植公司IOI集團的創始人,主營業務是棕油、精細化工和房地產,是馬來西亞“棕油大王”。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裔,金界控股公司的創始人,在柬埔寨金邊市打造了一個賭場王國,被稱為“柬埔寨賭王”。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馬來西亞雲頂集團主席,主營賭場和娛樂業,父親林梧桐福建泉州市安溪縣人,1937年移居馬來西亞,1963年創辦了雲頂集團,曾與何鴻燊及另外2人並稱為“亞洲四大賭王

”。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華裔,其控股的一系列公司壟斷了馬來西亞食用油市場。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父母於上世紀40年代移居馬來西亞,東南亞最大的鋁業公司齊力集團CEO。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華裔,全球最大的丁腈手套製造商賀特蘭工業的CEO。

華人移民史

華人移民馬來西亞主要有二波熱潮,第一波是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

1405-1433年)。

當時鄭和的船隊曾多次在馬六甲停留,一些華人船員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並繁衍開來,明朝衰弱後,這些華人由於清朝的閉關政策,於是開始與祖國疏遠,並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峇峇孃惹,其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閩南語)轉變為與馬來語夾雜的峇峇孃惹語。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鄭和下西洋圖,紅框處為馬六甲,目前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

第二波也是移民人數最多的一波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1860年後),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海打工,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開發馬來西亞半島,於是大量的華工被輸入到當地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大量的男性華工移民導致當地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這批男工大多打算賺夠錢就回中國老家,因此基本都沒有攜帶家眷。直到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大量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當地男女人口才趨向平衡。

二戰後,馬來亞移民條例收緊,中國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開始參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官方數據,1957年,華人人口比例約為全國總人口的40%(不包括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到了2010年則下降至24.6%,預測到2020年將降至20.7%。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為華人比例最高的地區,達43.2%(2010年數據),第二是柔佛的33.6%。

根據馬來西亞2000年人口普查,華人的祖籍大概有以下分佈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並不富裕的國家

從馬來西亞十大富豪的財富和行業可知,這個國家並不富裕,中國大陸2019年福布斯十大富豪的平均身家是248億美元,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的身家才128億美元,而十大富豪的平均身家更只有

52億美元,相差甚遠。

從這些富豪的行業來看,其主要集中在資源類,比如糖、棕油、鋁,以及房地產博彩業,可知這個國家的工業以及科技並不發達。

其並不發達的經濟,原因之一是國家建國較晚。

1963年,同為前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砂拉越、北婆羅洲宣佈加入馬來亞聯合邦,改名馬來西亞,此時馬來西亞才正式建國。

在這之前,馬來西亞戰爭不斷,1511年被葡萄牙艦隊攻佔,1641年被荷蘭攻佔,1785年開始被英國攻佔並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39-1945年)又被日本佔領,整個馬來半島一直是四分五裂的狀態。

好不容易建國,又被鄰國印尼給欺負了,1963-1966年間,印尼為遏止馬來西亞建國而爆發了軍事衝突。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從地圖看,馬來西亞的面積跟印尼比起來只是小不點

戰亂期間,經濟最能打的新加坡又獨立了出去,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

好不容易平息了戰亂,國內又爆發了多次種族衝突,一直到70年代以後,馬來西亞才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1981-2003年間,馬來西亞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由原先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開始轉向以製造業和工業為主的經濟,作為國家象徵的吉隆坡雙子塔也於1998年落成。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雙子塔目前是世界前十高的建築

2018年,馬來西亞GDP達3543億美元,在全球大概排33位,在新加坡之後,人均GDP 1.12萬美元,全球排63位,與墨西哥和俄羅斯相近。

(馬來西亞的人口很少,只有3162萬人,跟中國重慶市的人口差不多)

“糖王”崛起

馬來西亞這麼動盪的時局,華人們是怎麼崛起的呢?答案是與政治共舞,順應時勢做生意,以首富郭鶴年為例。

郭鶴年的父親郭欽鑑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蓋山鎮的郭宅村,為郭氏六兄弟最小的一個,除了老大在家鄉辦了中藥鋪之外,其餘五兄弟相繼來到馬來亞謀生。

(當時還叫馬來亞)

1909年,四哥郭欽仁在馬來亞柔佛的新山創辦了東昇公司,專營大米、大豆和糖,後來其身體欠佳,逐漸把生意交給郭欽鑑、郭欽端和郭鶴青三人,公司業務不斷拓展。

1923年,郭鶴年出生,當時郭家在當地已是小富,郭鶴年三兄弟在新山當地上英文學校,後來都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礎。

(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也畢業於萊佛士學院)

至此,東昇公司還是當地的小公司,郭家離富甲一方還有不小距離,但後來郭家卻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個機會就是 戰爭,每一次戰爭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

1942年,日本佔領馬來亞,東昇公司被迫停業,戰爭結束後,馬來亞消費品奇缺,當局嚴控食品供應,當時擔任糧食統制官的達圖·翁跟郭欽鑑有莫逆之交,他把採購大米和糧食的工作交給郭欽鑑處理,其抓住時機,在很短時間內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糧食生意,同時還取得了政府包括醫院和軍隊的糧食供應權。

至40年代末,郭欽鑑已成為新山知名的富商,這是郭家第一次崛起。

第二次崛起發生在1957年,當時馬來亞脫離英國獨立,郭鶴年敏銳地看到隨著英國勢力撤退,國內消費品市場會出現真空,政府一定會發展進口替代工業,以走上經濟獨立的機會。

於是1959年,郭鶴年毅然與政府合資,在檳城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煉糖廠-馬來亞糖廠,從泰國進口粗糖,將製成的糖銷往中國、印尼等國家,短短几年就控制了馬來亞的蔗糖業。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郭家第三次崛起源於70年代的投資房地產,1971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了第一所豪華酒店,取名“香格里拉”,而後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在東南亞、中國香港、韓國、中國大陸等地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截至目前其全球擁有72間連鎖酒店。

除了郭家,另外幾個華人富豪的崛起也跟擅長與政治共舞離不開關係。

華人的經濟活動

華人在馬來西亞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若要研究其經濟貢獻,有一個量化法則,就是統計華人企業在整個馬來西亞的數量佔比。

截至2008年,馬來西亞共有59.8萬家中小型企業,佔國內工商業機構總量的99.2%,中小型企業接納了馬來西亞總勞動力的56%。

而華人控股的中小型企業數超過48萬家,佔整體的80%以上。

大型企業的話,從五十富豪榜中有37個華人來看,也是接近於壟斷的地位。

馬來西亞華人在當地從事的行業以零售、建築和金融業為主。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以上為2000年華人佔行業從業人數的比例

為了限制華人對經濟的壟斷,保護土著的馬來人,馬來西亞政府曾於1969年出臺“新經濟政策”,希望用20年時間,實現土著在各個領域擁有30%的股權。

政策實施後,確實在一段時間內讓以土著為主的國企和私企得到崛起,可惜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政府逐步廢除了這一限制,希望重新藉助華人實現經濟起飛。

結語

維基百科上有一張海外華人分佈的圖片

這個東南亞國家,被華人壟斷了經濟命脈

圓形越大,代表華人人數越多,可以看到東南亞各個國家的華人人數都非常多。

華人勤勞、務實,在生意上有獨到的眼光,因此經常受當地人的排擠,比如早期很多國家都有排華政策,像印尼,早期華人被禁止將小孩送去正規的華人學校就讀,這種情況一直到2004年才解禁。

而要確保華人得到公平的對待,唯有加強政治上的話語權才能做到,新加坡我們做到了,菲律賓我們也做到了,其他國家也正看到越來越多的華人在參與競選。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祖籍是福建,前總統阿基諾三世也是華人之子)

相信華人在全球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