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舅
印度一直吹噓著按照現在GDP增長的速度,十五年內必定會超越中國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很多人笑印度人先處理好自己家的廁所問題再來趕超吧
研究報告顯示,印度經濟勢頭異常迅猛,在2018年就將超越英國和法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到2027年,印度則將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英智庫更是大放厥詞,預測在21世紀下半葉,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把印度捧高的同時,也不忘吹噓一下中國,稱對中國GDP在本世紀超過美國幾乎已經是經濟學界的共識,關於中國成為全球GDP第一的時間,人們普遍認為在2030年前後。
其實,人口紅利比中國多、經濟增速比中國更快,在印度人的心中,中國GDP一直都是繞不開的 " 心結 ",為了趕超中國GDP,維持高速增長率,印度政府可謂絞盡腦汁。
2015 年年初,印度調整了 GDP 的計算方式,計算 GDP 的基準年份從 2005 年後移至 2012 年,生產成本計價也改為市場計價。此舉令印度經濟數據大幅修正:2013-14 年 GDP 增速從 4.7% 修正至 6.9%,歷史首次GDP增速超過中國,從此以後,“印度經濟超越中國”之聲此起彼伏。
這種所謂的“GDP新算法”,印度官方宣稱是為了向國際慣例靠攏,實則是一個忽悠大眾的障眼法。首先當前印度製造業的經濟增速只有 1%,總GDP增速憑什麼能達到7%,況且難道廢鈔引發的經濟混亂毫無影響嗎?
最大的破綻是,印度新 GDP 算法無法真實反映印度近年來的物價變化情況:國際通行的慣例是用過去 10 年的物價水平得出一般物價水平。印度將基準年份由 2004/05 年修改為 2011/12 年,數據的時間跨度由 10 年減少為 3 年,很難真實反映印度經濟的通貨膨脹狀況。
歸根到底,印度GDP總量只相當於中國1/5,按總量沒法跟中國相提並論,只有在增長率上還能想點辦法——只要加點小調整,把增加的GDP量適當增大一點點,6%自然就調整成了7%,就能說經濟增長率超過中國,宣稱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裡增速最高,前景一片大好!
其實時至2017年前三個季度,印度GDP增速由於稅改和廢鈔衝擊,立馬跌回6%左右,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成果重要,莫迪還在苦惱。
金十數據
福布斯的數據不見得是準確的。按照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6年印度GDP為2.26萬億美元,英國GDP為2.62萬億美元,印度是不如英國的。
不過我們還是來看看《福布斯》是怎麼說的。根據福布斯數據顯示,2016年英國GDP為1.87萬億英磅,換算成美元為2.29萬億美元;2016年印度GDP為153萬億印度盧比,換算成美元為2.3萬億。印度GDP超過英國,排在美中日德之後,世界第五大國。
印度是怎麼超過英國的?
但是,這裡面水分極大。先說英國,因為國際上GDP排名是按照美元計算,所以匯率會是影響GDP的因素之一。英國2016年脫歐,英鎊連跌,2016年全年英鎊貶值了約20%。那換算成美元,GDP直接少了五分之一。
印度方面千方百計一直想“上位”,2015年初,印度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計算GDP的基準年份從2005年移至2012年,生產成本計價改為市場計價。反正就是按照這種方式統計的印度GDP就是比以前高。
印度為什麼一定會超過英國?
但是印度的GDP將來一定會超過英國,乃至日本和德國,甚至與中美進行競爭。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就兩個基礎因素:國土和人口。中國在過去那麼多個世紀GDP一直排在全球第一,就是因為地盤大,人口多,資源多。
當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創新模式,一種是規模模式。像英國、日本、德國這種面積狹小的國家,就只能走創新模式,發展高科技,GDP才能強大起來。像日本,按美元計價的GDP連續20年沒有動過,被很多人開玩笑稱“日本失去的20年”。這是不對的,因為日本在20年前GDP就已經達到一個瓶頸了,做不上去了。日本的領土約是中國的4%,人口約是中國的十分之一。2016年GDP是4.38萬億美元,是中國的40%,人均GDP是中國的4.5倍。你再想想,20年前日本就是這樣了,中國那時候才是什麼水平。
印度能不能超過中美,世界第一?
既然國土面積和人口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那麼未來按GDP來說,中國和印度絕對是排在前兩位的國家。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國家間任何技術上的差距是無限趨近。而中國、印度、美國這幾個國土大國,就能夠一直走規模模式,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之前被蘇聯、日本、德國挑戰卻穩如泰山,就是因為這些國家(蘇聯東部多凍土,難開發)的地盤和人口遠遠少於美國。
但是中國和印度不同,地盤不小,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而且技術上又一直在追趕美國。這兩個國家只要人均GDP達到美國的1/4,整體經濟體量GDP就能超過美國。
過去印度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有一個極大的阻礙:印度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各個邦政府不怎麼聽印度中央政府的,把這個邦貨物運到那個邦需要交稅。腐敗也很嚴重。現在印度上臺了一個特別強勢的領導人莫迪,進行稅務改革,廢鈔打擊腐敗,中央集權。經濟領域,提出“印度製造”,要到我這賣東西必須在我這裡建廠,印度經濟已經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期。
而且,與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不同,印度一直沒有限制過人口,現在人口結構仍以青年為主,這就是人力資源。也許十幾年之後,經濟體量世界第一就看中國和印度。
麵包財經
印度不過是人口規模太大並且打開國門參與國際分工罷,取得這點成績沒什麼技術含量,何況這還是注水至少一倍的GDP,後面他每一步都寸步難行,不崩潰就是最好的前景。
在世界經濟逐漸走進中國主導的時代,莫迪拒絕一帶一路是自絕於時代發展的行為。莫迪的小算盤是讓中國的步伐多點阻礙,讓印度避免被納入中國經濟的循環體系甚至是被控制,以及討得美日歐的歡心爭取更大的援助支持。問題是你印度能對中國產生多大阻礙,特別是美日歐的援助能比與中國合作的所得更多?現在非洲的前景都比印度好了,人口11億的非洲已經趕超人口13億多的印度,GDP都是2.2萬億美元,人均則總體超越,原因何在?因為中國!因為大勢所至!
剛看了芷竹在觀察者網的文章《芷竹:說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看這幾張圖表剎剎車吧》,發現真的太高估印度了,我們討論印度經濟竟然是基於其“偽GDP”。內容概括如下:
2016年印度的GDP達到了22564億美元,與2005年的中國22576億美元GDP幾乎完全一樣!那麼對比這兩個總值的構成就很有意思了。
——農業:中國2799億美元佔12.4%,印度3046億美元佔13.5%,印度略高。但實際產出,糧食中國是印度的近2倍,肉類為8倍,水產品近5倍,蔬菜近4倍,水果2倍,棉花兩國持平,油料中國的略少,唯有糖類是印度的0.4倍。GDP為何如此,大家自己想。(印度人均糧食70年來幾乎未見增,一直達不到中國49年的水平)
——工業:2005年中國超過1萬億美元佔比47%(2016為45000億),2016年印度3200億美元佔14.4%。煤炭、粗鋼、水泥、有色金屬等基礎工業品的產量,中國是印度的最少3倍,化肥、乙烯則是1.2倍;電子類,整體至少10倍以上,印度基本就是中日韓的廉價組裝廠,甚至連越南、泰國、墨西哥等都不如;汽車業還好才1.3倍,但基礎設施方面,無論是新增還是存量,中印甚至沒有比較的意義了。
從工業的角度,印度GDP的含水量有多高可想而知,因為這是實打實的硬指標!再強調一次,這都是中國的2005年比印度2016年。
——服務業:印度佔比高達72%,比日本還高,2016年達1.6萬億美元,是中國2005年2倍。
印度劃分四大部分:酒店及貿易服務業、金融類服務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建築業,佔GDP比重分別為:25.3%、20.8%、17.1%、8.9%。
建築業印度2000億美元,中國1600億,但商品房銷售印度不到30萬套,中國則600多萬套。因為中國農民自建的住房不計,印度則把貧民窟、馬路邊等貧民用竹竿、塑料布搭起來的窩棚都算做建築業GDP,所以中國不如印度。
社會服務業,中國不統計個體經濟,印度則是包括了路邊小攤販、人力車伕等創造的服務業“GDP”超過其工業創造的真正GDP,高達3800億美元。
金融類服務業在印度佔比高達20%,美國佔比僅為7%,因為把股市的市值增長算做GDP為印度GDP做了傑出貢獻。
酒店及貿易服務業(這歸類很奇葩),在印度佔比最高有5600億美元,其中IT服務外包有900億。但印度可不是IT或軟件業大國,“2016全球軟件百強企業排行榜”沒有一家印度企業,其IT業(硬件+軟件+服務含外包)總產值僅1500億美元,而2016年中國IT業總產值超過了2萬億美元。
看過印度與中國GDP構成的區別,你就更明白為什麼同樣是數據蹭蹭往上竄,老美他們對中國是怕,對印度卻是誇。
wouc
不僅僅是2016年,2017年印度的經濟總量都沒有超過英國。首先我們先看看2016年和2017年這兩年印度和英國的經濟數據。2016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為2256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英國經濟總量為2629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2016年一個的經濟總量比印度高出3728億美元。2017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英國的經濟總量為2565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2017年英國的經濟總量比印度高出1261億美元。所以印度的GDP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超過英國。
印度GDP2016年超過英國的說法是出自《福布斯》的數據,根據福布斯數據顯示,2016年英國GDP為1.87萬億英磅,換算成美元為2.29萬億美元;2016年印度GDP為153萬億印度盧比,換算成美元為2.3萬億。所以得出印度的GDP在2016年首超英國的結論。因為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英國貨幣——英鎊在2016年出現大幅貶值,所以按照當時的匯率換算,英國的GDP確實低於印度,但是一國每年的經濟總量換算成美元GDP來排名,一般按照當年該國一年的平均匯率來算。所以英國的經濟總量並未被印度超過。
但是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印度未來兩三年就有可能實現GDP超過英國的目標,因為印度的GDP已經比較接近英國了,而且印度的經濟增速遠遠高於英國。過去幾年,印度經濟的平均增速都在7%以上,其中在2015和2016這兩年它的經濟增速比中國還高,而2017年由於受到廢鈔令的影響,印度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印度的體量要遠遠大於英國,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人口超過13億,位居世界第二。而英國國土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萬。
即使印度GDP超過英國,但它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它的經濟結構比不上英國,其人均GDP也遠遠落後於英國,2017年印度人均GDP僅1844美元,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發展水平高,2017年英國人均GDP高達38864美元。
錦繡中源
印度人民應該很開心。因為英國曾經是他們的宗主國。奴才超過了主子,如今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不管怎麼說,我們應該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高興。
很多人都沒有去過印度,我也沒有。但印度有一位國寶級演員,他的名字叫阿米爾-汗,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我們也是通過他的幾部優秀電影,逐漸去了解印度這個國家的!
《地球上的星星》——(填鴨式的教育)
《摔跤吧!爸爸》——(女性命運抗爭)
《我的個神啊》——(打破宗教式信仰)
《三傻大鬧寶萊屋》——(人才價值觀)
……
不得不說,以上影片拍得非常好。揭露了很多印度現實社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也是今後印度GDP,從量變轉向為質變的關鍵。
但是,比較可惜的是,除了電影裡表現的一些問題,印度還有以下幾大問題需要解決。
1,文盲問題:十幾億人口將近1/3是文盲(所以印度的製造業不發達也很難較快發展)
2,行政效率低下:一拖再拖成為常態,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
3,聯邦制:一個國家,不同稅收、不同法律參考(市場流動阻塞,區域保護盛行)
4,種姓制度:人分三六九等,造成嚴重貧富分化,激化社會矛盾。
5,外債日益膨脹:國家的辛苦利潤一部分要支付龐大的利息,而它們的外匯儲備只有四千多億美元。容易發生金融動亂!
……
據說,在印度企業上班,如果老闆要開除員工,還要等到國家批准。不知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正所謂:天下奇葩,僅此一家!
前不久,莫迪實施了“廢鈔令”,目的是為了打擊腐敗和洗黑錢!可最終一統計,98%以上的黑錢反而變成白錢了。最後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白忙活了。反而把整個社會上上下下搞得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最後想說的是,要真正的去正視社會的本質問題。而不要一拍腦袋,治標不治本的解決問題。
用人口去堆積GDP是你的優勢,但掩蓋不了事情真相。就如同你拿著僅有的血汗錢到處買軍事裝備,把自家的倉庫變成了萬國造,然後感覺自己變成了軍事大國一樣(沒打仗飛機掉的比造的還快)!
草根問天
我們不能被自己現在的成績衝昏了頭腦。印度現在的水平相當於1998年的中國,回想當年我們的基礎設施,文教衛生,發展口號,近期目標和遠景規劃,甚至廁所文明,跟現在的印度相比較也沒強到多少,甚至在高等教育和醫藥水平上可圈可點。所以,印度不全是狂妄愚昧,確實有中國這個成功的先例擺在那了。只要他們找對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很快就會趕上來的!社會秩序和髒亂差的環境以及基礎設施,只要有錢,在有個下決心的政治家精心管理,那是很快就能變樣的。人是最不確定的因素!關鍵是印度能不能出現那樣的強者!什麼時候會出現!現在來看很難。如此社會矛盾重重的國家,這麼多年連一個反對派領袖人物都沒出現一個,可見民族聖賢資源多麼匱乏!
鏡面人生3
好的一面說明印度的經濟在增長,有潛力,人民的生活有希望能得到改善。
不好的一面是印度的人口太多,經濟發展都被人口的增長給吃掉了,社會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和尖銳。
和中國改革開放前一樣,如不進行大的變革,加快經濟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發展中解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社會生產力的低下之間的突出問題,印度社會是要發生大問題的,會發生大的社會動盪的。
這一點印度其實自己也明白,從莫迪上臺後,處處照搬中國發展經驗就看的出來。
奈何他們也只能學得了皮毛,學不到中國人民的吃苦耐勞,勤奮向上的內在精神。阿三的懶惰和散慢,愛吹牛那可是世界級的,祝他們的神保佑他們吧!
連霄月影
印度GDP超過英國這個新聞,是《福布斯》雜誌放出來的,但不論是權威的世界銀行數據,還是IMF數據,2016的三哥GDP只是世界第七,連法國都沒有超過。
三哥超過英國這個說法,是趕上了英鎊大幅貶值導致的英國GDP浮動和2015年印度改變了GDP統計方式的時候。
提起三哥修改GDP統計方式,感覺他們腦洞挺大的,比如把股票的盈虧算進GDP,股票漲了,GDP就漲,股票跌了,GDP就下降。還有為了湊經濟指數,把路邊小攤賣多少小吃的收入都算進來,甚至加入了家禽排洩率這樣奇怪的指標。如果以三哥這樣的GDP統計方法,瞬間的GDP能翻好幾倍,趕英超美只在轉瞬之間。
雖然統計方式是如此的不堪,但是印度的增長是實實在在的。歐美國家經歷了長期掠奪式發展之後,目前處於發展停滯階段。而作為後發國家的印度,其消費市場、人口、國土面積都超過現在的英國很多,後發優勢相當明顯。我們在談論印度一些缺點的時候,也要正視這個國家正在以快速的發展追趕著領先的經濟體。正因為如此所以13億人口的印度超過幾千萬人口的英國是必然的,是顯而易見的。
馬克觀察
首先,阿三的GDP水分太高。狹義上講,阿三的GDP增長不會超過3%。GDP總量也不會達到一萬億美金。所以,不存在樓主說的問題。阿三的GDP服務業佔比50%,農業佔20-30%,而工業只有14%,一個畸形發現的比例,而且阿三把牛糞都算進去GDP總量了,這樣的數據能有什麼可信度。另外,本人在印度呆3年,知道阿三的實際情況。哪些鍵盤黨還是算了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毛爺爺說的話,沒錯的。
三哥大煞筆
這就好比你家有100口人,我家有6口人,突然有一天發現你家這100口人掙的錢頂上我家6口人掙的錢了,這很奇怪嗎? 另外印度的體制,社會狀態,人種性格決定印度如果想超越中國,只有一種可能,中國戰亂了。
不是我說西方的一些學者,盲目自信,老是犯經驗主義錯誤。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不是幾個表現就說明能成功,成功也不是可以複製的,不然世界沒有窮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