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惩戒尺度已有详细说明,作为教师的你敢不敢正常惩戒学生?为什么?

刘老师讲化学


还是不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管理对象是未成年人,虽不成熟,但有思想,即使我们管理和惩戒在法律范围内,是合法合规的行为,也不可能避免就不会出事情。

刚刚!12月6日上午,河南许昌建安区三高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不能不让老师们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事件大体是这样的:高一学生赵某某(女)在厕所抽烟,被老师发现,要求其在教学楼一楼教师办公室写出情况说明。赵某某写完后,以上厕所为由离开,然后从教学楼五楼自行跳下。

事件令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 1.高中生,特别是女生可以抽烟吗?如果老师发现,能管吗?
  • 2.从报道来看,老师的管理行为有过错吗?如果有过错,那又是什么?
  • 3.学校面对这种学生的行为,该怎么办呢?管还是不管?能让孩子疯长吗?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头痛,纠结!相信赵家长很悲痛,当事老师目前处境一定很悲惨,问题的处理一定很棘手。我们不知道事情更详细的细节,只能等警方的进一步通报!对涉事老师的处分结果还是个迷!但愿孩子安好!但愿当事老师没有违规行为,不受处分!

战战兢兢的老师们,您还敢管学生吗?欢迎讨论!

我是老师一枚,对教育问题有些了解,愿意倾听您的看法,欢迎与您探讨!


燕舞春来


说心里话:只要我仍然还是一名老师,而学生仍然是学生,这种关系不变,那么,我将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惩戒学生。因为既使我的行为合规合法,但不等于就可以远离麻烦。

“三味”亲眼见过一桩发生在一位朋友身上的交通事故:他开车去上班,在没有任何违反交道规则的情况下,一辆摩托车违规超速超车,撞到他的车门上,造成摩托车驾驶员摔倒至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交警判摩托车驾驶员(即死者)负全责。但判他赔偿丧葬费3万元。然而死者家属不满意,至少10万元,如果不拿,则把遗体抬他家去,争吵过程中,还遭受了对方人员的殴打。死者家属理由是:人都没了,钱反正少不了!出钱没商量!


本来自己合规合法开车,没任何过错,出点“人道费”就算了,但还遭受很多的委屈和麻烦,总觉得心里冤屈,但又无可奈何。

很多时候,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总要受到道义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偏向“弱者”或”受害方”。

同样,既使老师有了一定的惩戒权,并且惩戒学生时也没超出那个“度”,如果没出现什么意外后果则罢,一旦学生“玻璃心”发作,出点状况,老师不招惹麻烦是不可能的!

比如,面对家长的无理取闹,学校或处理部门,为求稳定,免不了要老师做出些牺牲。如道歉、接受没完没了的谈话,甚至赔偿等。


从教育效果上说,好学生没必要非得惩戒;而“熊学生”又未必惩戒得好!太多的事实证明:惩戒手段往往难以取得想要的效果。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近年来,教育中出现‘不敢管’的怪现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所以要求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的呼声才日益高涨。近日,教育部顺应社会呼声,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惩戒范围与方式进行合理界定,力求让老师敢管又不过当,既教育好学生,又能避免家校矛盾。

然而,惩戒是有风险的,许多前车之鉴令人生畏,就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来说,并不能彻底消除老师实施惩戒的风险,老师依然有所顾忌。实际上,无论征求意见稿怎样完善,都不能真正根除老师的顾忌,因为即使是正常惩戒,依然存在出事的可能。

就拿罚站来说,看似简单,一般也不会出什么事,可是不怕一万怕万一,万一哪个学生站出事来了,比如回家跳楼了,这个怎么办?老师能不能免责?有关方面能不能给老师撑腰?我看情况不容乐观,恐怕家长一闹,老师人微言轻,最后还是跑不了干系,鸡蛋里挑骨头做不到,但找老师的过失却是易如反掌。

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叫适当增加运动?罚劳动出事了呢?让家长陪读家长不配合呢?停学生课,学生跳楼怎么办?家长闹情绪怎么办?等等,都是无法说清楚的,太多了,而说不清的地方,出事时通常也就成为老师掉下去的陷阱。

可以这样说,不大可能有绝对安全的惩戒教育环境,所以老师也就无法彻底消除顾虑,还是以保饭碗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为师心态很难改变。





悦读老师


教师的惩戒尺度已有说明 ,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用好这把尚方宝剑 ,正常惩戒学生。不会因为某些情况而畏首畏尾,忘记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还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没有惩戒权 时,我们爱岗敬业,在三尺讲台,孜孜不倦地引导学习知识,教育学生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现在惩戒权在手,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教书育人。当遇到那些多次劝导不听,多次教育不改的“刺头”时 ,何不使用手中的惩戒权,惩戒他们,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让他们明白,犯错就改受到惩罚。



二、摸清学生秉性 合理使用惩戒权。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提醒我,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长的环境千差万别 ,受到的教育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勤劳朴实,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有的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只能表扬,不能批评。老师在接任一个班级时,一定要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秉性脾气,性格特点,结合家访,了解家长的为人处世方式。对于同情达理的家长,孩子犯错,可以使用惩戒。对于尖酸刻薄,无理搅三分的家长,孩子犯错 ,说服教育,仍然你改的 ,和家长沟通 ,共同教育。尽量不使用惩戒,尽量不家长和冲突 。



人民网一篇文章《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文中提到,教学中的教导需要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没有惩戒,秩序与权威必然渐被消解。各位亲爱的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不管环境如何变换,我们都不忘初心,在教育的路上,引领学生阔步前行,合理使用惩戒权,用好这把尚方宝剑,维护好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尊严。


绿意正浓1969


暂时还不能,也不敢使用惩戒权,这是因为: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还不是正式印发实施的文件,暂时还是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还要根据征集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这个意见稿,还不是国家法规,还不能施行。现在就按照这个规则来实施惩戒,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还是一样吃不了兜着走。

2、即使是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惩戒规则》正式出台了,具备法规效力了,人们的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就转变过来的,这其中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一项法规的落实施行,并不是说教师领会了就可以了,还得家长领会,支持教师实行惩戒。大家都明白了,事情也就好办了。所以,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师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受一直以来不好风气的影响,教师的心态转变也要有一个过程。

3、一个规则的执行,需要逐步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文件只是纸上的东西,落到实地还要跟实际相结合。同时,教育部的这位“征求意见稿”最后,还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制订本地或者学校的实施细则。这就是说明,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也不是特别的具体,具有中观的作用,而微观的细则还需要地方制订。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现在还不是正常实施惩戒的时候,还得耐心等候一下。


当代师说


敢!必须敢!而且在惩戒措施出来之前,我惩罚的尺度比这个还要大!

不以伤害为目的的惩罚就是好老师

学生犯错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犯罪要承担责任一样,如果这一点在学生时代都不能让他铭刻在心的话走上社会必然是一个祸害。

作为老师应该掌握惩罚的尺度,我们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纠正他们的行为而去惩罚,不以伤害为目的的去惩罚,要以关爱为目的去惩罚,这样的惩罚是带着爱的光环让学生容易接受,最高明的惩罚是让学生从内心当中产生强烈的自责感。

惩戒措施的尺度有点小,我平时的惩戒尺度比这个大得多

说实话,这个惩戒尺度对于很多特别顽皮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济于事。但是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它的影响更是巨大,不会让老师缩手缩脚的去管理班级。

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最不该的就是前怕狼后怕虎,又害怕家长来闹事,又害怕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影响,又害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打击,又害怕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种种的担心支持,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管理的时候根本无法掌控。

不过这次这个政策让很多老师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也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这是这个政策的积极的一面,不过还是有很多危难情绪在老师的心中,这需要我们具体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再看效果。

教师惩戒学生必须记住这一点

承接学生是完全可以的,这是老师的一个责任,更是老师的一项工作,但是我们在承接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要维护好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让同学们知道老师是站在学生这一边的,而且你一定要处好和学生的关系,时刻让他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你特别重视他,你很器重他,你对他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样的状态你无论怎样去惩罚他,他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而且在一个班级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两个带头捣乱的,作为老师你一定要和这几个同学搞好关系,上课的时候只需要重点盯住这几个同学即可,其他同学稍微用点惩罚措施他们就会听话,这几个同学要合理利用惩罚措施,同时合理利用情感沟通促进教学管理的完成。

切忌一点:

惩戒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发狠特别凶,时刻保持平静,这才是最让人害怕的!


宇宙最好老师


我个人认为不是教师对孩子有个惩戒尺度,家长也一样要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惩戒的尺度。因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规则,没有规则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有些孩子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场合或者哪怕是在学校上课当中,他总是打乱课堂秩序,影响别人,影响老师的一个正常教学时间。我认为这个孩子在家里肯定没有受到父母的一个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也许今天只是影响别人个上课纪律。如果一直没有一个规则的话,那么将来他可能犯的错误会让我们难以想象,会后悔莫及。

家长应该在工作之余好好跟我们孩子

待在一块,去倾听他内心的一些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给他报非常昂贵的班,就能让他变得更加优秀,也不是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就变的非常幸福。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一个责任,一个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情的责任。告诉他:长大了这个国家需要你去参与建设。否则的话,将来挨打的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们大家。


思思阳阳妈


我是一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虽然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戒尺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对于孩子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就像我们的条条框框的法律一样!在教育中我会慎用戒尺,但在必要时也会用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