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未來:職業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本報北京訊(記者陳婧)12月5日,“贏未來:職業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發展”為主題。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秘書長方晉,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馬來西亞教育部秘書長、拿督默罕默德·噶扎裡·阿巴斯等來自全球學術界、政界、商界等300多位嘉賓匯聚一堂,就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人力資本結構調整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未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深度對話與交流,共同探討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多位嘉賓在開幕式上表示,探索麵向未來的職業教育,目標之一是要實現教育公平。職業教育對提升人力資本、促進社會公平有重要作用。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普惠,才能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學互鑑的世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

田學軍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中國職業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績。他表示,中國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增強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外協調性和適應性。為此,中國應繼續深化對外開放,同各國相互分享、借鑑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特別是要開展在數字經濟、軌道交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促進各國職業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魯昕表示,中國職業教育已經取得輝煌成就。如今,新技術不斷迭代,世界經濟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平臺。魯昕認為,現代職業教育要邁向更好的明天,須做到“五個服務”: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社會需求、服務百姓需求、服務對外開放。

鮑達民提出,當前學校教育和就業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彌補這種差異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成功預測未來工作崗位對技能的新需求,推動更多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

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介紹了尼泊爾在職業教育方面的經驗,並強調職業技能教育需不斷適應快速發生的技術變革。

賀偉民介紹了當前荷蘭職業教育系統的特點與制度保障。談及國際職業教育所面臨的挑戰,他指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是職業教育成功服務勞動力市場的必然條件,並建議為更多學生與師資提供出國交流學習實踐的機會、考察實習的機會,在良性的跨國互動間深化國際職業教育影響。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肯定了職業教育對勞動力的積極作用,呂德耀強調,作為開放的貿易型經濟,新加坡需要擁有更高的全球競爭力,而這離不開勞動力素質與技能的升級。因此,近年來,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也在朝著職業化的方向不斷髮展。

默罕默德·噶扎裡·阿巴斯表示,未來馬來西亞將提供更多以技術為基礎的教育與培訓,以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市場需求緊密聯繫。同時,促進職業教育市場化也十分必要。

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已成為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源泉,投資人力資本是世界各國促進經濟發展的共識。對此,盧邁表示,我們應該深刻理解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特點:他們大多來自農村,經歷過單親與貧困。因此,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應注意以下三點:注重以育人為主要目標;特別抓好文化課;優化課程結構,緊跟市場要求的同時提供更多選修課程。

方晉認為,中等職業教育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其可以推動教育公平、縮小城鄉人口素質差距、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助力教育脫貧、促進城鎮化。在教育部和愛心企業的支持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了“贏未來”助力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項目,通過一系列試點實驗,從積極心理、文化知識、職業技能方面對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干預和幫助。

作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計劃”支持企業之一,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表示,“摩根大通是包容性經濟增長的堅定支持者,我們相信應該有更多人獲得持續提高經濟水平和地位的機會。我們在全球以及亞太地區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希望通過與中國各方的合作,分享我們在應對技能缺口和勞動力發展挑戰方面的經驗。本次研討會以及我們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合作,進一步彰顯了摩根大通深耕中國市場,助力中國本地經濟和社區發展的承諾。”

如何推進職業教育面向未來發展,是本屆大會的核心議題。李偉在閉幕式上表示,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潛在挑戰不容小覷,人力資本和知識技能的結構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替代下來的職工很難適應新的崗位,我們必須理性對待主動作為,加快建立適應智能時代的終身學習和職業教育體系,以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結構和就業崗位的轉變。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聯合主辦,摩根大通協辦,寶馬集團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