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高水平SCI論文只要七步,你知道?

國內比較注重論文數量,一些研究生讀碩士的時候就能發表不少論文。我在國內讀博士的時候也發表不少論文,來新加坡國立大學後,發現他們的評價標準是他引次數除以論文數量,如果別人不引用,論文數越多平均他引次數反而更小,所以很少有人片面追求數量。


這裡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講述一下寫出高水平論文的一些建議,相信對正苦於如何發表SCI論文的博士、碩士們是有借鑑價值的。


寫出高水平SCI論文只要七步,你知道?

SCI SSCI 翻譯 潤色 投刊指導

一、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選擇,或者有擅

長該方向的人指導。


選擇研究方向是個很頭疼的事情,這對研究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研究什麼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能發表怎樣水平的文章、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引用,所以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研究的對象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研究的成果,中國兩千多年來以孔聖人為研究對象,沒有開拓研究對象,所以一直固步自封直到落後捱打,所以研究對象必須對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必須不斷開拓新的研究對象。


研究生的研究對象和方向基本由導師決定,自己可選的餘地不大,但要知道這個道理。對於博士畢業後仍然從事科研的年輕人來說,一般來說應該以自己擅長的方法、技巧、領域為基礎,逐漸擴展。


如果自己特別喜歡某一個領域,需要多向熟悉該領域的學者請教、學習,如果能跟著熟悉該領域的成功者幹一段時間更好。

二、英語寫作

循序漸進掌握英語寫作,儘可能自己寫,多和導師修改後的論文比較。

英語寫作是發表SCI論文必須過的一關,因為國內的中文期刊一般最多EI收錄,想發表SCI論文很難。

多讀一些科技論文寫作技巧的書是很有必要的,我當時讀過《How to Write &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和《How to Publish a Paper in the Top Journal》,這兩本書都寫得非常好,建議寫英文論文有困難的研究生一讀。


我讀博士的時候,第一篇論文我只寫了中文,英文完全是導師翻譯,從第二篇論文起我自己翻譯成英文,導師修改後發表。做博士後瞭然後開始獨立寫論文,從寫作到投稿一切都是自己完成,這時候再把當初自己寫的英文和導師修改後的比較,發現導師的確比自己高明得多。

寫英文論文也是一個反覆修改的過程,只要自己有耐心,多看幾遍、多檢查,總能有所改進。

三、多看文獻

寫論文往往是調研與研究的不斷反覆。


寫論文離不開看文獻,無論你是隻想發表幾篇論文儘快畢業還是想發表一些有影響的論文為自己的學術道路奠定基礎,都是需要看大量文獻的。


看文獻有以下幾個目的:

1. 調查別人在做些什麼,這些事情有何價值;

2. 別人是怎麼做的,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3. 學習別人的方法,嘗試提出自己的方法;

......

寫論文往往是一個調研與研究不斷反覆的過程,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新問題需要調研,解決了這個問題繼續前進會遇到新問題,繼續調研,如此不斷反覆直至取得成功。

最後寫論文的時候還需要看文獻,檢查一下別人是否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確信自己的論文是有新意、有價值的,然後再發表到合適的期刊上。

四、寫好引言

寫好引言很重要,這直接決定著論文是否被錄用,並影響著以後的研究。

大致來說,引言需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研究對象的意義和價值;

2. 回顧相關研究工作(不必全面綜述,把特別相關的文獻介紹一下即可);

3. 該研究領域目前存在的問題,自己做該項研究目的;

4. 自己解決了什麼問題,有何意義。


切忌只引用很老的參考文獻,這會被編輯或評閱人認為這個領域現在已經沒人研究,一方面這給編輯找審稿人帶來困難,另外一方面很容易被拒稿。

一般情況下,評閱人先看看摘要和結論,看完引言基本就能決定是否接受論文。寫引言的過程中會讀不少文獻的引言,這是瞭解相關研究的一個過程,如果自己不打算結束這個方向的研究,寫完一篇論文的引言基本上就考慮好了下一篇論文寫什麼。

五、參考文獻

注意參考文獻,這對自己的論文的發表速度有直接影響。

不少期刊的編輯一般通過作者的參考文獻找審稿人,所以引用一些近幾年的文獻可以給編輯提供方便,自然可以加快自己論文的發表速度。

關鍵的參考文獻一定要引用,在引言中對參考文獻的評述一定要中肯、恰當,不然會被評閱人認為不瞭解研究背景,因此把你的論文斃掉。

參考文獻是論文的最後一部分,也是好多論文的最差的一部分。不少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甚至頁碼等也有錯,這不但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也給自己以後查看文獻帶來困難。

把參考文獻寫好有利於讀者查閱相關文獻,從而更快的接受你的研究成果,這對增加你的論文的引用率是有意義的。

六、與人合作

合作很重要,這對開拓研究領域和增加論文的數量都很有益。

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從調研、研究、寫論文至發表,一篇論文一般至少需要一兩個月,論文的數量很難上去。如果和別人合作,一人寫一部分,合作者的論文數量都會翻升。

此外,合作者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啟發,在知識方面可以互相補充,這比一個人單幹效率高得多,而且更容易出大成果。做研究有的時候很枯燥,如果可以和人討論會增加趣味。

合作者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比如署名問題,誰先誰後最好提前討論好,如果在投稿的時候發生爭執對相互的關係影響很大,一些合作者因此結怨。

一些博士生做了幾年的研究了,一篇論文都沒有,問問緣由,不外是擔心自己的研究成果價值不夠等等。

這需要克服兩個困難:

1. 敢於寫、敢於投稿,被拒後勤補不足,然後繼續投稿;

2. 多閱讀文獻,這樣會增加自己的信心。

我在獨立寫論文的時候,連續三篇論文都被拒,被拒的原因有論文沒價值、語言太差等等,有的期刊的編輯甚至直接告訴我半年內不要再給他們投稿。


我勤學英語、勤改論文、發奮學習論文寫作技巧,並且在論文的價值方面狠下功夫,第四篇論文就被接受了,然後連續投了幾篇論文都被接受了,而且都是力學領域比較權威的期刊。

所以,下定決心、堅持不懈,不到半年就可以發表好論文。


這篇博客基本上是我讀博士和在國內做博士後期間的一些經驗,也有最近在國外學習到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廣大發表論文有困難的研究生們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