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智力“引擎”加速湘潭“奔跑”
——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湘潭在线12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奔跑”的湘潭,求贤若渴;发展的湘潭,海纳百川。
近日,湘潭召开优秀人才表彰会议,表彰110名“湘潭市第三批优秀人才”和“全国技术能手”,重奖400多万元,“礼遇”优秀人才,厚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土壤。
这是继《莲城人才行动计划》“招贤令”实施,配套近2个亿的人才发展资金“海纳”天下英才之后的又一重磅举措。今年以来,湘潭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帮助人才“进得来”,支持人才“用得好”,鼓励人才“留得住”,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为“奔跑”的湘潭装上强劲智力“引擎”。
如何“进得来”?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湘潭居中部崛起之腹地、承东启西之要冲,又处悠悠湘水拐弯处,荣登“最幸福”三线城市,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抢才大战”中,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再加上一系列人才新政的落地,引才“红利”强力释放。
继《湘潭市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之后,湘潭又出台了《莲城人才行动计划》,实施莲城人才引聚工程、重点人才培育工程、人才发展平台构建工程、人才机制创新工程、人才服务保障升级工程,以20条人才新政来支撑这“五大工程”。湘潭“人才新政20条”,既高度重视“顶天立地”的高精尖人才,最高揽才奖励达1000万元,又充分注重“铺天盖地”的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既强化需求导向,又兼顾“土洋新老”,对增量人才和存量人才精准施策,政策惠及在潭的每一名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奖补力度为湘潭市近年之最,仅市本级所配套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就达2亿元。
不光注重引才的数量,湘潭更注重引才的质量,防止引进来的人才因“水土不服”得而复失。怎么保证质量?答案是“缺什么人才就引进什么人才”。
湘潭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协同发展的“1+4”重点产业加速崛起。湘潭市委政府以产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引进人才。今年,湘潭分四批次,采取政府组团形式引才,先后组织160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赴哈尔滨、西安等地进行集中引才、企业自主引才、中介推荐引才,指导和引导320多家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引进各类高级研发、经营管理、专技人员、技师、高级技工和大专以上毕业生等各类产业人才9700多名。这些人才集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湘潭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更强劲。
湘潭虽市域体量小,却高校密集驻扎,为湖南高等教育副中心,科教实力居全省“榜眼”位置,智力热土滋养湘潭“智脑”,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强磁场”。再加上湘潭破除陈旧的人才观,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创新鼓励推广“星期日工程师”“假日专家”“远程空间式合作”等柔性引才机制,放眼全球,不拘一格引才聚才。
今年政府帮助在潭企业、高校等新全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省“百人计划”专家7名,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397名,新柔性引进院士3人、博士39名。截至目前,2019年全市各用人单位(含在潭单位)聘用留潭毕业生7063人,留潭创业大专以上毕业生220多人。
怎样“用得好”?
打造人才作用发挥“黄金台”
人才引回来了,不是撑“门面”用、当“花瓶”摆,关键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证明,用好用活一个人才,可以立起一面旗帜,培养一个团队,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湘潭积极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人才“用得好”。
湘潭宏大真空成立于2003年,专业从事各类真空镀膜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2018年12月,留美博士后陈明加入,担任技术专家,新组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负责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他带领团队解决了传统手机盖板玻璃不耐刮耐磨的问题,制备了具有抗刮花、抗指纹、抗反射功能的盖板玻璃,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立式连续镀膜线。现在,公司在高端真空镀膜设备领域中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成为国内真空设备行业领军企业。
湘钢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课题组,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围绕湘钢生产的优质特殊钢进行提质,当年就为企业创造近3000万元的效益。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能汇成多广的蓝海?答案还藏在湘潭本地企业坐拥的院士工作站里。2019年,湘潭新建曹进德省级院士工作站和谭天伟市级院士工作站各一家,当前运营规范正常的院士工作站14家,改为长期合作的4家,通过院士工作站的运行,集聚了160多名进站专家人才,推动新产品研发46项,新技术新工艺推广61项,创造经济价值10多亿元。
最近与湘潭密集接触的某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坦言:“选择湘潭,是因为这里有大量我们需要的光电和信息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创新第一动力引领,促科教优势转化出新经济、新业态优势。围绕吉利汽车、舍弗勒、金杯电工、桑顿新能源等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政府搭台,湘潭的高等院校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高职院校“因企开班”,采取“订单式”教学。随着独具湘潭特色的“吉利班”“舍弗勒班”“金杯电工班”“桑顿班”的开班,创新技术供需两端在湘潭有机连接,让技术在湘潭走向市场,让企业在湘潭找到技术解决方案。
人才用得好不好,还得有个评价机制。根据《湘潭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暂行办法》,湘潭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存量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将人才分为ABCD四个层级,通过申报、初审、复审、评审、公示等环节后,认定湘潭市高层次人才682人,其中A类顶尖人才1人、B类领军人才15人、C类高端人才127人、D类高级人才539人。
怎么“留得住”?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湘潭环境好不好,各类人才最有发言权。
刚刚获评“湘潭市产业领军人才”的湘钢钢铁研究院院长蒋凌枫说,从1999年大学毕业来到湘潭,他从一名一线技术员成长为技术厂长、研究院院长,带领团队快速推动湘钢的板材产品进入国内一流品牌,这得益于湘潭市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崇尚技术的良好氛围。
留人就是留心。在湘潭,每名市级领导带头直接联系服务1-2名专家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全市各级各单位共联系重点领域人才470余人,走访2350余次,帮助全市各类专家人才解决如编制调入、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家人就医、签证落户、购房、创业融资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问题350余个。全年组织150名优秀人才代表和各行业人才代表开展以“爱国奉献、汇智兴潭”为主题的休假和联谊活动,进一步营造关心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湘潭的“留心工程”不仅包括加强住房保障、让人才放心,提升生活保障水平、让人才安心,还包括全方位礼遇、让人才舒心。今年,湘潭组织开展全市第三批优秀人才评选工作,评选出产业科技领军人才、杰出企业家、优秀金融人才、莲城青年英才、莲城工匠、莲城医卫名家、莲城教育名师、文化艺术名人、新闻宣传“四个一批”人才、优秀乡土人才、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十一大类101人,并号召全市上下以优秀人才为榜样,自觉将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奉献之力融入“大美湘潭”高质量发展中。
除了感情留人,还有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湘潭完善了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湘潭市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分配权、收益权改革的实施细则》《湘潭市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认定和奖励实施细则(试行)》《湘潭市科技人才成果转化项目资助和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才创新活力。
汽车行业高端海归人才、湖南华研实验室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敏说:“选择湘潭,除了因为这里日益蓬勃的汽车产业链,还在于这座城市为我们创造了‘安心科研、快乐生活’的良好环境,让我们企业多名海外留学的高知人才切实感受到了,它对人才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閱讀更多 晨湘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