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產業花開富萬家——邵陽縣產業扶貧掠影

一片片油茶林青翠欲滴,一畦畦大棚蔬菜長勢喜人,一個個標準農田整齊排列……隆冬時節,放眼邵陽縣2001平方公里大地,產業發展的熱潮如火如荼,古老村寨生機勃勃。

近年來,邵陽縣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產業發展已真正成為貧困群體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如今,“產業之花”已經開遍這片湘中寶地,產業扶貧逐漸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領跑脫貧加速度。

授人以漁:山村飛出金鳳凰

在邵陽縣,一個村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產業就是帶動貧困戶脫貧的一條致富路。

“一棵茶樹一斤油,子子孫孫不用愁,百畝油茶萬斤油,討了媳婦又蓋樓。”邵陽縣十里八鄉流傳的這句順口溜,是當地通過發展油茶產業脫貧致富的真實寫照。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脫貧過上了好日子。”一談起自家的油茶園,周業多一臉的喜悅。

周業多家住蔡橋鎮樂山村,家裡一共5口人。脫貧以前,家裡入不敷出,年年欠債。3個兒子要讀書,自己和妻子收入又不穩定,每年微薄的收入,都花在送孩子讀書上了,過年還要借錢才能準備點年貨。

2014年,村裡來了種植油茶大戶,周業多把自家5畝多地也種上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油茶苗,入股到村裡油茶大戶的合作社。

剛開始,每畝地每年可以分到500元,2019年平均每畝地漲到了800元,一年僅土地入股就能分到近5000元。

每年10月到11月,油茶產籽期,周業多就幫忙在地裡割草、摘茶果,收入1萬多。再加上平時在家裡養牛,每年的收入也有近2萬元。平時有空還能打點零工,現在周業多每年收入有近7萬元,並蓋起了兩層樓的新房子。

“過去,我們逢年過節都會給貧困戶發慰問費,但扶貧效果不明顯,反而‘等靠要’的思想越來越嚴重,於是我們慢慢總結經驗,發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邵陽縣扶貧工作人員介紹。

邵陽縣享有“中國茶油之都”的美稱,邵陽茶油被列為首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此基礎之上,邵陽縣取產業之長補貧困之短,將茶油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

建設“中國油茶產業第一縣”,邵陽縣謀定而動。2014年,全縣開始大力實行油茶產業種植,發展產業脫貧。退伍軍人周根生是邵陽縣的油茶種植大戶,也是邵陽縣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我承包了1.3萬多畝油茶田,帶動了640名貧困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說起自己的油茶事業,周根生很自豪。

從2009年到現在,周根生的油茶專業合作社已經遍佈全縣11個鄉鎮,36個村,目前有160多戶農戶入股。農戶的土地按畝給錢,油茶收成五五分賬,還聘請了農戶來幫忙,貧困戶們都願意跟著他幹。

目前,邵陽縣參與油茶種植企業33家、專業合作社112家、個體大戶379戶,完成油茶造林25.4萬畝,油茶低改15.3萬畝。

茶油產業已成為邵陽縣脫貧攻堅的第一產業,像周業多這樣通過種油茶脫貧的有2.5萬人,佔該縣累計脫貧人口的15.7%。

近年來,邵陽縣著力打造油茶、優質稻、生豬、烤煙四大支柱產業,還帶動了蔬菜、土雞、銅鵝、紅薯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累計投入3.43億元,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貧困戶”產業發展新模式,引導365個扶貧主體參與、覆蓋399個行政村(社區)的農村產業扶貧,累計幫扶貧困人口190748人次。

縣內360個村建立了油茶基地,油茶林總面積達70.6萬畝,年產茶油2.02萬噸,年產值24.2億元。70個村成為糧食生產重點村,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82.23萬畝,帶動貧困戶8521戶17259人,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162個村有水果蔬菜基地,帶動貧困戶2315戶6972人,實現了人均增收1320元。159個村養殖土雞產業,帶動貧困戶10407戶35026人,實現人均增收1180元以上。

金稱鎮19個村發展葛根產業,帶動貧困戶1222戶4955人,黃亭市鎮、五峰鋪鎮16個村養殖銅鵝產業帶動貧困戶990戶4073人,人均增收1250元。

截至目前,邵陽縣村村有了扶貧產業,貧困戶“戶戶”得到產業幫扶。

小額信貸: 金融活水潤民心

產業要發展,資金是保障。近年來,邵陽縣堅持“銀政共管、多方協力、合力扶貧”的方略,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依託做活“用”的文章,以風險防控為抓手做好“控”的文章,用金融活水澆灌產業之花。

“建基地時缺少資金,昭陽農商銀行給我貸了5萬元錢,當時自己貼了一部分息,後來又到財政全部報銷了,屬無息貸款。”在邵陽縣九公橋鎮長衝村虎斑蛙養殖基地裡,正在給虎斑蛙餵食的基地負責人曾向陽,談起扶貧小額信貸很是感激。

曾向陽是長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一直在外打零工。

2017年,他拿到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在村裡流轉了13畝農田養殖虎斑蛙,第二年就靠養蛙脫了貧。如今,他的養殖基地發展到60餘畝,年純收入達到30多萬元。

曾向陽脫貧致富後,還帶領本村及周邊村4名貧困戶養殖200餘畝虎斑蛙,其中貧困戶曾玉龍,也貸了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來發展虎斑蛙養殖,並在2018年底順利脫貧。

貧困戶曾向陽等人的脫貧致富,得益於邵陽縣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的大力實施。

為做好小額信貸金融扶貧工作,邵陽縣委、縣政府將小額信貸金融扶貧工作納入全縣脫貧攻堅“十五項工程”,成立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邵陽縣金融扶貧脫貧攻堅指揮部,構建縣、鄉鎮(場)、農商銀行、村四方聯動工作機制。

該縣還將金融扶貧工作作為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推行“五公開一監督”精準評級授信,進行一月一通報強化考核督導。同時,出臺《邵陽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工作方案》《邵陽縣不良貸款清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風險防控、約談問責和逾期處置等機制,降低貸款逾期率。

通過扶貧小額信貸,邵陽縣不少貧困戶得以發展油茶、水稻、蔬菜、雞、牛、蛙等種植養殖業,並順利實現脫貧致富。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邵陽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697筆,金額3.63億元,現有貸款餘額2077筆,金額9692萬元,累計貼息21152筆,共2391.2萬元,做到應貼盡貼。

科技興農: 發家致富有保障

近年來,邵陽縣根據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需要,創新推出縣鄉村三級科技扶貧模式,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省市專家又來給我們送技術了,到鄉里上課去!”8月下旬,邵陽縣河伯鄉舉辦產業扶貧科技培訓班,當地200餘名貧困群眾爭相參加。農林專家給大家講授了油茶、香菇種植技術。

培訓後,河伯鄉還將採取委託幫扶方式,試點發展香菇種植大棚262個,幫助282戶貧困戶增收。

2018年以來,邵陽縣邀請省、市、縣科技專家500餘名,為全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出點子、送技術,為決勝脫貧攻堅裝上“科技引擎”。

邵陽縣對各鄉鎮(場)、村科技幫扶需求進行了精細調研,結合各地產業發展現狀,成立了林業(油茶)、農業、畜牧業、旅遊業4個幫扶組,推動形成扶貧產業集群。

縣裡還提出了“一鄉鎮一隊、一貧困村一人”的科技扶貧要求,組建21個科技扶貧工作隊,分別幫扶21個鄉鎮(場)。

同時,從縣農業農村、林業、畜牧水產等部門遴選了160名科技專家,進駐全縣160個貧困村,實現貧困村科技扶貧全覆蓋。

科技專家們因地制宜,採取科技培訓、科技示範、科技服務、產業扶持等幫扶措施,創新引導貧困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公司+農戶”“農戶+農產品銷售”“基地與企業對接”等生產銷售模式,走出了一條“實施一個科技項目,開發一項支柱產業,建立一片產業基地,帶活一方經濟發展,帶動一批群眾脫貧”的科技扶貧路子。

三級科技扶貧實施以來,科技專家們走院落、訪農戶、進田間,先後舉辦了“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科學養殖”各類科技培訓656期1.6萬人次。帶領群眾創辦企業及專業合作組織65家,推廣新技術137項,發展壯大了油茶等4大產業,並幫助縣裡申報了“產油大縣”等項目,爭取到專項資金2200萬元。

農旅融合:同心協力奔小康

產業扶貧中旅遊產業是重要一項。邵陽縣地處衡邵丘陵盆地西南邊緣向山地的過渡地帶,夫夷水、赧水匯合於境內雙江口,成Y型展布北上;檀江縱貫境東,河網密佈。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中國茶油之都,也是藍印花布之鄉。

時間回溯3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旅遊荒蕪地——無一個景區景點、無一座星級酒店、無一處旅遊公共服務設施。

邵陽縣的旅遊扶貧從零起步,但“引擎”一旦發動,便如脫韁之馬,發展之勢洶湧澎湃。

白倉鎮三門村由原三門村和石山村合併而成,村民30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對象128戶510人,是全省扶貧工作重點村。

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旅遊+”,堅持農旅融合,實現了快速發展和蛻變。

短短3年,三門村實現了自來水全覆蓋,建設了光伏發電站、冷庫和農產品加工廠,並在主幹道兩旁栽種了約3000株桂花、紅葉石楠。

修建了遊步道、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等一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了網紅搖搖橋等一批時興水上游樂項目,扶持發展了7家農家樂、家庭旅館,規劃建設了遊客接待中心、休閒山莊、景觀亭、露營地、沿河風光帶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叢林探險、親子體驗園等遊樂項目。

全村112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全部順利實現脫貧致富。

通過示範帶動,吸引了張新田、張香恆、陳兵、王海林等一大批本村經濟能人回村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盤活土地3200餘畝,新造油茶、有機蔬菜、中藥材、荷花、向日葵、精品水果等多個農業觀光園。山羊、黑豬和海狸鼠養殖也小有規模。

目前,三門村已爆發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農業產業科學規劃、綜合發展,促進旅遊業步入快車道,旅遊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形成農旅互促互動的良性循環。

2018年,該村順利實現“戶脫貧,村出列”,人均年純收入由2014年1900元增長到15286元,蝶變為邵陽市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美麗嬗變的背後,是邵陽縣旅遊扶貧的強力推進,是全域旅遊的落地生根。“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3年後的今天,邵陽縣換了新顏!

3個3A景區、2個省級旅遊購物中心、4個四星級農家樂、4條環湖環庫和登山遊步道、5座遊客服務中心、6個觀景亭、8個生態停車場、17座旅遊廁所先後建成並投入運營。2016-2019年,全縣累計投入旅遊資金1.79億元。

得益於創新實施“景區帶村”“公司加農戶”“基地聯農戶”的旅遊扶貧模式,金江湖運動度假區、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南方抗大)、濟公岩溶洞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河伯鄉五皇村等4個全市旅遊扶貧示範村的建成、塘渡口鎮蔡山團村等旅遊扶貧項目的竣工營運,帶動了309戶貧困戶從事休閒民宿、農家樂等旅遊配套產業,實現年人均增收2300元。

除了景區帶村,引進公司合作發展旅遊也取得成效。在五豐鋪鎮新田村,弄子三農公司已投入1.5億元,建設田園綜合體和特色民宿。通過當地招工,貧困戶用工925人次,80人正式就業,共獲得了515.3萬元收入。

此外,旅遊商品的發展,也為當地帶來眾多脫貧機會。邵陽縣6家旅遊商品大戶,採取“基地+農戶”的辦法,幫助近千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其中,河伯鄉易老頭臘味幫助406人增收81萬元,公司負責人被評為“全市最美扶貧人物”。塘渡口鎮老大娘刀巴豆幫助512人增收200萬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邵陽縣將推動穩定增收與產業發展協調一致,使貧困人口從依託產業發展中得到更多紅利,實現脫貧攻堅與產業興旺的同頻共振,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展望未來,邵陽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信心滿滿。

滄海當前,必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砥礪奮進。初心不忘,使命在肩,邵陽縣的產業扶貧之路,將越走越寬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