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浦區:留住“上海味道”背後的治理智慧

原標題: 法制日報:上海黃浦區,留住“上海味道”背後的治理智慧

  法制日報12月7日消息,一面是高樓大廈的現代氣息,一面是穿堂過弄的傳統地氣,近年來,上海市黃浦區作為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面臨眾多老城區治理難題,是迎合時代發展,還是眷顧傳統記憶,成為考驗地方黨委政府“治理智慧”的一道難題。

  “法治引領、問需於民、項目運作、固化成果,由此形成實現精細化治理的工作閉環,這就是我們破解社會治理難題的金鑰匙。”中共黃浦區委書記、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主任杲雲說,“新時代、新思想要求我們既要解決影響城市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也要引導諸多城市新業態的依法有序規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和獲得感。”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深入黃浦區的高樓大廈和背街小巷,探訪“上海味道”背後的治理智慧。

  法治引領

  壽寧路是上海有名的“小龍蝦一條街”,前些年,這裡無證無照經營者眾多,油煙噪聲擾民不說,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常年投訴不斷,群眾反映強烈。

  近日,記者來到這裡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原來被小餐桌擠佔的馬路暢通了,清一色的小龍蝦店被多樣化經營業態取代,溼嗒嗒油膩膩的路面露出了柏油馬路的原色……

  其實,這只是黃浦區治理小餐飲行業的一個縮影,黃浦區餐飲二元結構明顯,既有高檔豪華的餐廳,又有佔餐飲業總數七成的小餐飲店,這些小餐飲店管理水平低下,已成為城區精細化管理和食品安全現代治理不可忽視的短板。

  2017年黃浦區在上海首次提出小型餐飲標準化管理的概念,由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制定《小餐飲單位管理規範》和《小型餐飲單位標準化建設評估及獎勵實施細則》,對於難啃的“硬骨頭”,則建立一戶一檔,實施清單式、項目化管理,治理工作得到有序推進。

  今年,黃浦區又結合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社會需求,形成了2.0版《小餐飲店管理規範》,對小餐飲的治理提檔升級。

  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芹說:“小餐飲既是城區治理的難點,又是城區溫度的標誌,既需要‘放’又需要‘管’,如何平衡兩者的價值取向,著實考驗了我們的治理智慧和執法能力”。

  縱觀近年來黃浦區的社會治理特點,法治引領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和執法者的精神自覺和行動自覺。

  比如針對困擾黨委政府多年的拆違難題,黃浦區在上海率先發布《關於拆除違法建築執法辦案指導意見》(簡稱“拆違十條”),通過整合現有法律資源和執法資源,對拆違工作“如何分類、什麼程序、怎麼協作、誰來指揮”等內容予以規範。

  又如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和治理難點,黃浦區率先出臺《關於落實商務樓宇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工作方案》,針對亂敲承重牆的城市頑疾,又率先出臺《關於損壞房屋承重結構違法行為綜合治理的若干規定》,針對廣大業委會的運作難題,則出臺了上海首個“業委會法治評估體系”,並榮獲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

  “我們每年聚焦的項目都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充分運用法治的引領力,整合現有法治資源和執法資源,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招。”黃浦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劉輝說。

  項目運作

  黃浦區保屯路221號,入口是一扇小門,再是平常不過,推門而入卻別有洞天。記者拾級而下,看到一個7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各種健身設備一應俱全。而早年間,這裡卻是一間廢棄多年隱患重重的防空洞。

  據瞭解,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浦區建造了大量諸如此類的防空洞,如今大部分已退出民防序列。經排摸,全區已喪失戰時防護功能的公用民防工程近600個,總面積達十萬多平方米。但由於當時建造標準和質量不高,加上長期滲水浸泡,這些防空洞工程結構老化,部分洞內還有毒害氣體,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如何排除這些隱藏在地下的“隱形炸彈”,黃浦區民防辦先後制定《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隱患整治操作手冊》《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隱患整治管理要求》企業技術標準,以及政府規範性文件《黃浦區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隱患整治管理辦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標準、施工操作程序以及閉環式政府監管流程機制。

  如今近7萬多平方米防空洞得到整治,有效提高了城區公共安全性能,群眾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據悉,今年這個項目被評為黃浦區第三屆最佳法治實踐優秀案例。

  其實,早在7年前,黃浦區就啟動了“全面依法治區、建設法治黃浦”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如今已進入第三輪。每年都有一大批法治化治理項目立項、落地。

  縱觀近年來陸續落地見效的項目,有的側重於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方面,有的以破解城市治理中老大難問題為重點,有的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為根本,還有的通過創新工作機制破解新興業態管理難題。

  “這些項目涵蓋社會治理和民生工程的方方面面,每個項目都直接回應群眾的期待,觸碰老百姓最關切的問題。我們通過項目化運作,圍繞城區治理法治化,聚焦超大城市基層治理主動作為,善於在各種法律法規中尋找最有效的法治化治理路徑,提升效能,破解難題,提高幹部群眾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自覺性。”中共黃浦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呂南停說。

  成果固化

  移動互聯的新業態下,“一鍵下單”成為最便利化的時尚,交易、支付和物流統統搞定。而現在,在黃浦區政府部門,辦事也像網購一樣便捷。

  據悉,黃浦區大力推動“雙減半”工作,全區21個部門對584項審批服務減少了53%的時限和57%的材料,全區涉及行政審批服務的科室數量減少至24個。

  與此同時,黃浦區還率先探索創新樓宇經濟信用管理制度。據瞭解,樓宇經濟是黃浦區的特色,其比重佔區域經濟六成以上,全區共有67棟稅收億元樓。

  記者看到,這裡依託市區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區經濟運行平臺以及第三方徵信公司數據,對154個主要商務樓宇進行客觀科學的信用評價,提升政府職能部門對樓宇企業的高效監管和精準監管。

  法治環境是一個地區重要的軟實力,也是構成營商環境的基本要素,黃浦區全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並將此作為一個個具體的依法治區項目,穩步推進,在提升政府管理與服務效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全市領先,法治正成為黃浦區核心競爭力。

  據悉,黃浦區作為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綜合示範區創建單位,為了固化法治化治理的成果,黃浦區通過和華東政法大學共建的依法治區評價體系研究中心共同對“黃浦區依法治區‘十三五’專項規劃”進行了中期評估,並對依法治區重點項目進行了“績效評估”。

  與此同時,黃浦區還啟動了自上而下的督導機制,層層傳遞落實責任,在上海率先開展“四個責任制”專項檢查,研究制定了《黃浦區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制的實施辦法》和“年度考核清單30條”,構建形成基層黨建、黨風廉政、意識形態、法治建設四個責任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的機制。

  由此,一大批新規章、新制度陸續出臺,一大批法治化治理成果得到固化,一大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新經驗從這裡誕生。

  “法治建設需要重民生、順民意,需要從點滴做起,循序漸進,方能聚沙成塔、滿園花開。我們持續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努力為新時代背景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治理難題貢獻了‘黃浦智慧’。”中共黃浦區委副書記、區長巢克儉說。

  (原題為《破解治理難題釋放城市溫度 上海黃浦區留住“上海味道”背後的治理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