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區,我們看到了三個深意

不得不說,深圳市是一個非常進取的城市。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早年豎立在蛇口的標語,已經內化為了深圳精神。

當深圳憑藉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躋身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時,這是深圳速度疊加深圳質量。

當如今深汕合作區驗證非常成功時,深圳的精神已經由時間演化為了空間,“空間就是效率,空間就是金錢”,這時,就是深圳力量。

深汕合作區,我們看到了三個深意。

一是,深圳從時間到空間的演化

深圳市從1979年設市,到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至2010年,30年時間,深圳從一個個的邊防漁村,成長為一線城市,這是發生在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奇蹟。

1979年3月,在寶安縣的基礎上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將深圳設為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2004年,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深圳在北上廣一線城市中, 土地面積最少,僅為北京的12%,上海的32%,廣州的27%。2019年上半年經濟總量,深圳5734億元,上海8308億元,北京7409億元,廣州5507億元。深圳是單位面積產出最高的,可見深圳的創富能力是最強大的。這也就領會中央為什麼會再次賦予深圳重任。

深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土地面積狹小也成為了進一步提升的制約性因素。深圳也不斷謀求與鄰近區域的合作。2009年深圳、東莞、惠州三市簽訂《深圳、東莞、惠州規劃一體化合作協議》等。如果能夠實現一體化,深莞惠三市總面積將達1.56萬平方公里。

深汕合作區,我們看到了三個深意

實際運作中,一體化的成效並不大。有媒體分析稱,東莞、惠州市的經濟發展也不慢,所以和深圳一體化的願望並不強烈。

於是,2011年,深圳謀求飛地合作,深汕特別合作區誕生。但由於機制問題,合作區的效果也並不明顯。2014年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合作區開始快速發展。2017年9月,合作區由深圳主導建設和管理。

深汕合作區,我們看到了三個深意

從深圳市中心到深汕特別合作區,100公里,並且跨越了惠州市的惠陽區、惠東縣。

至此,深圳市完成了從時間到空間的深化,這是質的飛躍。

二是,深圳從速度到深圳力量的演化

說起深圳,三天一層樓的速度,是奇蹟,也是特徵。深圳的速度,深圳的效率,是深圳40年來發展的利器。

40年的時間從無到有,40年的時間從漁村演化為一線城市,40年的時間從傳統制造業升級為科技領先的城市,雖然這也是高質量的發展,但唯有速度能夠表達深圳。

但是,建設飛地,並且成功了,在別人以為鞭長莫及的距離,深圳卻做好了,這說明深圳模式是成功的,可複製的,深圳的基因發揮了作用。這就不只是速度了。這需要長袖善舞的力道。融合、磨合,沒有耐心和胸懷是做不到的,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致勝的辦法也是做不到的。

深汕合作區的成功,證明了深圳由速度演化成了力量,以後說起深圳,速度不再是代言詞彙,而是力量。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發展經濟的能力。

三是,深圳從自身發展到引領灣區的演化

深圳有了速度,又有了力量,當然能夠引領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的都市連綿區。

深汕合作區,我們看到了三個深意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示範”體現的是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以一域服務全局,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制度,發揮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引領帶動作用。

深圳要引領帶動大灣區,首先要將東莞、惠州融合在一起,將珠江東岸做強的同時,與廣州一起做強西岸。

在前不久廣東省委會議上,要求:要加強省市聯動、統籌協調,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各市要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

廣州市表示,要主動接受輻射帶動作用。那麼,其它市呢?無疑也要主動支持深圳的先行示範區建設。

問題來了,深圳地域面積小、產業用地不足的問題,通過深汕合作區的模式來解決,畢竟在效率上不如鄰深區域,如東莞,如惠州,如中山。

明年就是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在40週年之際,深圳的土地面積能不能有所突破呢?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