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入秋後很多人去摘,一斤20元,不少人吃過!!

在人類世界中,經常有些人樣貌十分相似,被人們稱為撞臉怪,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人類世界而已,連動植物世界也有部分壯連怪的存在,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種植物就是如此。經過加工處理以後,它和一種有毒的植物十分相似,常常被人們所誤會,一度在市場上處於被禁止售賣的行列。如今的它已經被人們解除了誤會,成為了中藥材市場的大宗品種之一。那麼,這一種藥材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其實,這種藥材的名字叫做草果,別稱為草果仁和草果籽。草果在我國運用歷史十分悠久,在宋朝左右就被人們用於入藥,如今主要分佈在雲南和貴州等地,是當地藥材市場的大宗產品之一。新鮮的草果聚集在一起有些像蜘蛛的眼睛,對那些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來說可謂是不敢接近的存在。

新鮮的草果有些像我們熟悉的紅棗,但它的表皮較為光滑。草果剛剛上市的時候,有些消費者竟然把它認為罌粟殼,導致有些商家受到牽連。經過一番解釋以後,消費者才知道這根本不是罌粟殼,而是曬乾以後的草果。兩者相似度很高,怪不得會被人們認錯了。

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入秋後很多人去摘,一斤20元,不少人吃過!!

每年4~6月份,草果就會進入開花期。等到入秋以後,它就開始成熟了。這時,你會發現很多藥農背上籮筐前去採摘成熟的草果。草果背摘完以後,藥農會把一部分草果留下來,當作調味品。草果雖然是一種藥材,但是它也是一種可食用的調料品,能夠去腥,是製作野味和魚產品的絕佳調料品,很多去過雲南的朋友都吃過。

藥農所採摘的另一部分草果則會被賣到市場上,充當藥材。藥材市場上的草果一斤價格約為20元左右,品質較好的草果甚至還能夠突破到30元左右。

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入秋後很多人去摘,一斤20元,不少人吃過!!

雖然山林裡還有大量草果的出現,但隨著人們的經濟開發活動,有些山林已經不適合草果的生長了,藥農所能夠採摘的野生草果數量逐年下降。再加上我國每年的草果需求量在穩步增加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所以,有些藥農已經從採摘野生草果轉變為人工種植草果。這部分人工種植的草果規模一旦穩定下來,產量就會不斷增加,它的市場價格也會變得更加親民。

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入秋後很多人去摘,一斤20元,不少人吃過!!

不過,草果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限制,喜歡溫潤的氣候,還怕熱怕寒,種植難度並不低,這對於想要種植草果的藥農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因此,大家切記入行前一定要謹慎而為,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