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观区块|98 对接监管的市场化策略

监管,如果可以克服市场盲目与冲动,就是好事儿。

不过,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有时候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的监管,也会轻易扼杀掉新兴产业的萌芽。更多的时候是,没能及时找到适宜的办法举措,来维持发展与必要监管之间的平衡。

所以,很多现实世故些的人,提及监管,常会心怀忐忑,甚至恐惧,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区块链这类通过发行通证,在事实上与主权国家和地区瓜分铸币权的行业,更会忐忑不安,常做随时跑路准备。

怎么办,才能早一些摆脱行业发展早期的尴尬状态呢?

我之前多篇文章常提及一个观点:尽快健全完善软硬件去中心基础设施,譬如自主身份系统等。

但这其实只是个基础,把这些长期利好大家生产生活的“去中心”产品,营销出去,让更多的人使用起来,并体味到其中的好处,养成“去中心”产品应用偏好与习惯,才能形成市场博弈能力。

比方说,某平台创建的自主身份系统,任何一个人注册登录平台的身份信息,一是实现了加密分布式存储,非授权不可获取;二是加密身份信息,可以一键选择性匿名登录区块链生态服务多平台;三是数字资产去中心管理,以及相关消费数据的选择性分布存储、授权付费交易。


抛开时下tps吞吐性能限制、EOS资源费用暴涨等问题,与古典互联网对比一下,消费者会更喜欢哪一类产品呢?喜欢,而且大规模应用了,大家都觉得好的情况下,去中心基础设施,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就有了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此时,任何一种企图或者具备侵犯个人身份信息能力的中心化力量,在使用体验对比下,都会在无奈中逐步被淘汰掉的。

BAT等古典互联网巨头之所以强壮,不就在于使用者众吗?这一点,区块链去中心基础设施,也不例外。

难点在于,去中心基础设施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建设速度太慢了,也不健全,还不能形成一种相互嵌套整体发力的“去中心能力”。

庸观区块|98 对接监管的市场化策略

有鉴于此,对接监管的市场化长期策略就不难推导了。

第一,选择市场经济机制发育好的国家和地区,来发展产业,降低合规成本与风险。比如,国内发展区块链,是不是需要考虑地方政策、营商环境、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呢?这些因素很关键。

第二,竭尽所能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去中心”软硬件基础设施。

第三,独立自主与合作创新相结合,构建一整套“去中心”基础设施,整体发力。

第四,加强市场营销推广,让越来越多人用上“去中心”产品,让越来越多人感觉到它们的好处,再也离不开它们。


这其实是一场官方与市场的长跑赛事,市场跑得快而健康,官方的监管就会变得被动,反之亦然。对于有志于区块链信任网络伟业建设的项目方、社区分布式团队而言,认真做好产品,把好产品推荐出去,让大家爱不释手,就会走在监管前面,甚至成为未来制定监管政策的合作者。

比之一味妥协、一味退缩、一走了之等举措,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化策略,加油干,加速更新迭代,为去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才是王道。

因为,只有去中心基础设施大厦高质量地建立起来,于中心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去中心大世界才能稳固下来,在持续迭代进化中实现大繁荣。

(完结)

免责声明:币圈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