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這兩天,判斷自己的微信好友是不是深圳父母有了一個新的標準:看他們朋友圈有沒有轉一篇名為《深圳中考有多難?要成績好,要體育好,還要你的媽媽有空閒!》的文章。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如果轉了,他/她可能有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孩子,為了準備中考,家長們從孩子初一就開始殫精竭慮;如果沒轉,他/她可能在帶孩子去做義工的路上。

是什麼,讓每週末深圳的機場、廣場、書店、十字路口站滿了穿著紅背心的青少年?是什麼,讓深圳爸媽每週末馬不停蹄地奔赴於各大培訓機構之間?是它,是它,就是它——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試行)》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素質綜合評價有多重要?Dr小魚的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根據《實施方案》,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用於劃定招生學校錄取標準。學業考試成績同等情況下,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高者優先錄取;自主招生學校要將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作為錄取主要條件之一。

這個方案一出來,首先哭出聲來的不是深圳學生,而是那些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的家長們。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今年10月13日深圳市教育局曾回應,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結果不計入中考總分。綜合素質評價中提到的“公益活動、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都是公益性活動,累計時長也並不是只有參加義工組織的活動才能累積,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內外公益活動或社區服務、學生自主進行的公益活動或社區服務、“志願深圳”公眾號上登記的志願者服務或中小學生公益活動均可。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但是,這個回應似乎並沒有讓深圳父母放下心來。畢竟,在一分刷掉幾千人的殘酷競爭中,哪個家長還敢忽略這“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記者的調查中,家長們對於上傳系統的繁瑣吐槽不少,“綜評系統讓我感覺自己一下變成了弱智。”一位在某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家長這樣告訴記者。他說,評價系統過於複雜、細緻,沒有必要,雖然他的工作經常需要網絡填表,但面對“深圳市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信息管理平臺”時,依然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系統分為學生、家長兩種賬號登錄填報,功能不同,而填報活動時的各種必填項、上傳圖片、添加共同參與人,我們家長群就經常有人詢問如何填表和上傳照片,可謂笑料百出。”

他表示,即便成年人評職稱時,“所獲獎項”揀主要的填一下也就行了,讓一個初中生每學期都要填寫這麼多複雜的評價體系,實在沒有必要。

在Dr小魚的文章裡,繁雜的操作已經講得很透徹,記者就不在此贅述。今天想探討的,是一個更加硬核的問題: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體系

是否真的提升了學生們的素質呢?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我從不懷疑教育部門的初衷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為提高中學生素質而出臺這一體系,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操作中,這個體系更多是在提升家長的素質而非學生的。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家長對照“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重要觀測點評分標準”,千方百計參與活動湊足分數。而一些機構、公司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商機,推出相應活動幫學生和家長湊評價分,一天的參觀學習及研學旅行,收費數百元,竟能發七八個證書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個項目,從早上7:30開始,到傍晚6:00結束。11.5個小時內,學生們可以參加1次科普教育、1次創客活動、參觀2家校外培訓機構和3次藝術活動,共可拿到7個證書,綜合素質評分10分。如此“豐富”的活動,能獲得這麼多“回報”,一次只需要400元出頭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但這樣密集的活動,除了證書到手,還有任何現實意義嗎?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家長坦言,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參加音樂、美術和舞蹈培訓,都達到了一定水準,按說藝術素質在同學中也算不錯的,但上了初中就沒用了,為了配合素質評定,一定要去參加藝術活動,還要拍照,完全是一種形式主義

而針對綜評體系中公民意識這一項指標,許多機構也推出了寒暑假海外研學項目,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家長們同樣趨之若鶩。

被吐槽最多的,當屬每學期24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但在千萬深圳學生中,搶一個義工名額並不容易。有家長一天為孩子安排8個小時志願者活動。以便突擊讓學生完成志願服務時間。

“我帶孩子參加這類活動,只看性價比,能否在最短的時間拿到最多的證書。”一位媽媽告訴記者,她表示,綜合素質評價比的不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是家長的“錢+時間精力+社會資源”的綜合素質。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當然,如果不想花錢,最省錢的方式就是帶著孩子去參加志願者服務。但在千萬深圳學生中,搶一個義工名額並不容易。

其實,叫苦不迭的不僅僅是家長,看似受益頗多的義工組織對於中學生參加義工也並不“買賬”。

常年組織義工開展關愛孤寡老人活動的義工隊長鄧女士就表示,去年以來突然有不少初中生報名參加義工活動,但她並不建議學生參與,“一群學生參與進來,我們就不但要照顧老人,還得照顧學生。”

她認為,參加義工的目的原本是為了獻愛心,現在這些家長帶學生來的目的根本就是為了拿評價分值,籤個到拍個照,就覺得完成任務了,違背了志願服務的初衷。“不僅僅是我們,很多義工隊都不歡迎這樣的參與者。”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現在,鄧女士在召集義工活動時,都會加上一句“年齡須滿16歲

”。

而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也給老師們增加了工作量。

學生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家長群裡,焦慮的家長們會要求老師幫孩子拍照片,活動結束後,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將活動發佈在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就會有家長按捺不住地在家長群裡含蓄地提醒。而一項活動填報截止日期快到時,老師要提醒學生家長,到了學期末,班主任還得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填報情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一項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傾聽民意,而不是拍腦袋,否則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Dr小魚的文章之所以能夠瞬間刷爆網絡,當然是因為大家感同身受。

記者在對家長的採訪中,竟然沒有聽到一個家長對綜合素質評定系統給予正面的評價,這恐怕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中考又現新改革?深圳素質綜評來了,廣州還會遠嗎?

你家有正在就讀的初中生嗎?

你認同綜合素質評定系統嗎?

來留言跟我們交流吧!


採寫 | 深圳晚報記者高靈靈 陳龍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