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縣:就業扶貧 讓貧困群眾捧牢“飯碗”

湖南省新化縣:就業扶貧 讓貧困群眾捧牢“飯碗”

“春風送崗促就業,就業扶貧奔小康。”每年春節前後,新化縣都會舉辦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會,主要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外出返鄉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

紅網時刻通訊員 康承貴 劉明 劉道仁 記者 李響炮

12月6日一大早,湖南婁底新化縣爐觀鎮青家山村村民周章桃準備妥當,來到家門口的華景服裝公司上班。

“以前我家住在偏遠的山頂上,交通不便、就業無門。如今,變身工薪一族,每個月能掙到2000多元,順利摘掉了窮帽子。”在車間製衣機旁,周章桃一邊低頭趕製衣服,一邊笑著說。

青家山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313人,這些貧困戶的家庭成員像周章桃一樣,在華景服裝公司務工並實現了全家脫貧。而該公司作為“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的企業”,政府不僅給予了獎勵,還兌現了崗位補貼。

新化縣是一個有152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目前有貧困勞動力70750人,其中就業總人數45962人。近年來,新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培”“搭”“建”三管齊下,推進就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散佈於高速路口或交通便利的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扶貧車間,廣佈山野的農村合作社,為貧困戶家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進而摘帽脫貧提供了重要保障。

培技能 立足“授人以漁”

42歲的蘇業仁是新化縣爐觀鎮衡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上有兩位80歲的老人要贍養,下有小孩要讀書,一家5口人的生活捉襟見肘。

在鎮人社站的幫扶下,蘇業仁參加了新化縣就業服務中心組織的免費中式烹調培訓班。培訓結束後,他應聘到王爺山食品公司從事制滷(豆製品)工作,月收入上了4000元,年收入超50000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蘇業仁說:“是就業培訓讓我有了一技之長,過上了有收入、有臉面的日子,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新化,因技能培訓走上工作崗位的貧困勞動力,每年近1000名。新化人社部門積極實施農村勞務經紀人認定和村級貧困勞動信息採集工作,加強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因地制宜開展烹調、育嬰員、保育員、家政服務、創業等工種培訓。

該縣相關產業部門還根據扶貧產業落地情況,因地制宜對貧困勞動力開展雞、鴨、黑山羊、豬、牛、魚、蝦等養殖生產技術培訓,培訓考核合格的學員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今年,僅參加藠果種植、稻蝦共生技術培訓的貧困人口就有236人。

據統計,2014年以來,新化縣共舉辦勞動技能和生產技術培訓班36期,參訓貧困勞動力達3750人。培訓均由政府“買單”,考核合格者可獲得職業技能鑑定證書,還可到與政府部門簽約的用人單位工作。目前,簽約的家政服務公司就有6家,基本能滿足該類培訓人員的就業。

湖南省新化县:就业扶贫 让贫困群众捧牢“饭碗”

新化縣人社局組織貧困勞動力赴婁底市參加專場招聘會。

湖南省新化县:就业扶贫 让贫困群众捧牢“饭碗”

新化縣桑梓鎮慄溪橋村貧困戶楊紅,2019年參加新化縣人社局組織的育嬰員免費培訓,10月份獲婁底市現代服務業技能大賽二等獎。

搭平臺 派發就業崗位

金鳳鄉架橋村是省定貧困村。今年春節前夕,全村貧困戶都收到了《架橋村脫貧攻堅新春就業扶貧招聘信息》,對新化縣27家規模企業整體情況及用工需求、入職待遇、招工聯繫方式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便於貧困勞動力全面掌握就業信息。

今年3月26日,“架橋村2019年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舉行,9家企業現場招聘,接待諮詢160餘人,有20人達成就業意向,10人當場簽訂了就業合同。

架橋村的就業扶貧活動,只是新化縣推動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縣通過開展“扶貧日現場招聘會”“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一系列活動,為貧困勞動力送崗位;還與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廣東韶關市翁源縣開展勞務合作;組織有就業意願還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130人赴長沙參加專場招聘會6次,赴婁底市參加專場招聘會4次,不少貧困勞動力當場達成就業意向。

在互聯網產業園還開闢了網絡招聘常年通道,優先為貧困勞動力提供服務,今年,通過網絡通道報名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有86人。2014年至2019年,該縣舉辦縣內專場招聘會8場,參展企業共360家,提供就業崗位6800個,達成就業意向271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80人。

為了使年齡大、文化低、無技能的貧困戶能就地打工增收,該縣設立了公益護林員、社區和易扶安置點保潔員等一系列公益性崗位。目前,全縣扶貧專崗共有3600個,在崗人員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時,建立了縣外用工信息庫,為1420人向291家企業410個崗位進行人崗匹配,推薦2053人次,成功匹配390人,每月開展貧困勞動力信息抽查1100條、崗位信息抽查1100條。

建機制 廣闢就業通道

以獎代補、崗位補貼、社保補貼……新化縣建立了一系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獎補機制,以提高企業聘用貧困勞動力的積極性。

該縣對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崗位補貼,結合對“新化三大碗”這一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的開發利用,對貧困戶經營飲食店6個月以上並吸納3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的,給予2萬元創業補貼;吸納5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的,給予3萬元創業補貼。對自主創業貧困戶,將其納入創業擔保貸款範圍,額度10萬元至20萬元,期限2年,財政全額貼息,且規定審貸期不準超過1個月。

為調動培訓機構參與就業扶貧的積極性,該縣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對貧困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的機構,每培訓1人,由政府給予5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補貼。對B2駕駛證這類費用較多的培訓,由就業處和後盾單位共同解決,確保培訓機構正常收費不落空。

此外,對成功介紹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並跟蹤服務12個月以上的就業服務機構,按每人3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按省外400元、省內200元、婁底市內100元的標準給予交通補貼。2016年至2019年,貧困勞動力一次性交通補貼44082人1529.42萬元,在全省做到了發放資金最多、享受人數最多、覆蓋範圍最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