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东冶镇

说起这东治镇乃是附近二州五县第一大镇。东冶在古代本来是叫“铜冶”。在离东冶不远的槐龙山、尧岩山有铜矿,窑头又产煤炭,采矿冶铜很是方便。因“东”、“铜”谐音。古代人们书写常以“东”代“铜”。“铜冶”便俗称约定为“东冶”。

四通八达东冶镇

远瞭东冶

四通八达东冶镇

槐荫龙山

东冶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位置又正处山水之枢纽:北面是五台人俗称的“东冶北沟”,宽有十余里、长近五十里,汇聚了十几个村庄的小银河流域,县置为善泉都,北面一直走可通代州。东北靠茶坊上(望景岗)、黄土坡,直通五台县城,又为省城南路朝台的必经官道;正东沿滹沱河岸爬起神垴山便是产煤炭的窑头,顺滹沱河走过盛产五台特产花椒、照枣、软柿子的边家庄、坪上、李家庄等村庄,可直达河北省冀州;南隔滹沱河与建安、瑶池、河边等村相望;西经槐荫、过筛锣弯,直通宏道、西社、铜川或经忻口北上大同。正因为如此,商贸买卖很是发达红火。农历每月逢二、五、八便是集日,每年的三月初八更是一年一度的大集。届时,镇里便请来戏班唱三五天戏。四乡农民如蜂拥至,一为看戏,更为变卖一些农特产品,兑换一些布匹、棉花、油盐或是婚丧嫁娶、过时过节的必需必用品。东冶镇东南西北四大街车龙马水,赶集的人接踵挨肩,挤挤擦擦,真有水泄不通之感。

东冶镇自元朝后期以来,因铜矿储量小又开采不便,不在维续治铜,煤炭买卖却日渐发达起来,竟成为了东冶镇的商贸主业。

五合窑头煤炭,油性大,灰分少,发火快,粘稠耐烧,烧成的焦炭更是好用,为冬季取暖时农家火炉里的主要燃料,附近几县都采用五台窑头煤炭焦炭使用。东治炭栈应运而生。不过,采煤运煤却是非常艰险。尤其是运煤,从窑头到东治,途中要经过神垴山十八盘,驮炭道极其难走。

四通八达东冶镇

当年,我族十五世徐继畬曾写诗《驮炭道》,单说东冶地区农民驮炭的辛苦。诗云:

“隔巷相呼犬惊扰,夜半驱驴驮炭道。

驴行黑暗铎丁东,比到窑头天未晓。

驮炭道,十八盘,羊肠盘绕出云端。

寒风塞口不得语,启明十丈光团栾。

窑盘已见人如蚁,浇得千粮饮滚水。

两囊盛满捆驴鞍,背负一囊高累累。

驮炭道,何难行,归时负重来时轻。

人步佝楼驴步碎,石头路滑时欲倾。

日将亭午望街头,汗和尘土面交流。

忽闻炭价今朝减,不觉心内怀烦忧。

价减一时犹自可,大雪封山愁杀我!”

四通八达东冶镇

您要觉得还可以,请关注我并转发,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奉上,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