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投资一家公司前后要做的所有事


查理芒格说过,投资清单是他最重要的投资和思考工具,今天躺赢君就来说说我的投资清单。

希望你看完之后,直接买指数基金,不要再有想买个股的想法,因为这一通折腾下来,收益率并没有比指数基金高很多。

巴菲特的邻居和伯克希尔其他的股东比巴菲特幸福多了,因为巴菲特累死累活,他们躺着分钱就行。

个股投资是非常吃力又不讨好的事情,望你慎重选择这条路。


资产配置:

  1. 看自己的年龄和事业发展阶段,年龄越低投入股市的资产比例就要越大,事业发展越初期就越要把时间投在事业上。
  2. 列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分清哪些是长期的资产和负债,哪些是短期的资产和负债,做好期限配对。留出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只需,同时预估好自己未来的重大开销,如装修,结婚,生子等,资产负债表应该与此配对。
  3. 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不确定性、流动性、收益性),时间与精力,能力范围,在各类投资品(房产、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债券、银行存款等)上分配资金。
  4. 股权投资时根据自身能力和预期回报率,选择:指数投资、分散投资、集中投资以及长线投资、中线投机、短线投机。并在各种类型的标的上合理分配仓位。
  5. 股权投资时,根据指数距离历史估值中枢和历史估值底部的位置,合理分配整体和各个板块的仓位。充分考虑经济总体增速,板块增速,外延性增长占比,成交量,换手率,重要均线(20日,60日,120日,250日,投资周期越长越是看周期越长的均线),货币(M1,M2),股票供给(增发、IPO等)等因素。
  6. 估值中枢以上趋势向下为加仓大忌。不要对板块有成见,股市往往是钢琴行情,主板和小板总是轮动的。同时考虑开户数、银证转账数、融资余额、沪深港通净流入额(即北上资金、南下资金)、成交额、换手率等情绪指标。看上证指数的同时,还要看中证流通、中证500、沪深300指数等多种指数,以防主流指数失真。

选股:

  1. 自下而上:

(1)基本面选股:

1)业绩爆发。单季同比增长50%以上。需要注意非经常损益,去年同期基数是否过低,是否有并表,季节性等问题。

2)估值及各项基本面指标中有亮点:PE、PB低,分红率、ROE高、PEG低、营收业绩五年CAGR表现良好且近四个季度依然保持、现金流增长良好、毛利率提高、净利率提高、周转率提高等等。

(2)资金面选股:大股东大比例或高金额增持、高承诺股权激励、高比例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高比例回购、高管增持。

(3)消息面选股:定增大股东高比例认购、公开增发、并购重组。

(4)技术面选股:月跌幅,90天跌幅,半年跌幅,年跌幅前10。底部放量,创历史新高、突破关键均线放量等等。

剔除PE、PB扭曲的股票,PB扭曲多发生于高杠杆企业和资产与货币关系疏远的企业(一般都是重资产行业,比如钢铁水泥行业),PE扭曲对发生于盈利有较大偶然性和季节性的(采矿业、传媒行业、电影行业、出售资产、外延式增长等)。

剔除专业性太强的超出研究能力的股票,如:保险、信托。剔除业务过于复杂估值困难的,如:雅戈尔、乐视网。(这个根据个人能力来定)

2.自上而下:

政府投资增加、政策利好、宏观数据、行业前沿、大企业的动作(亚马逊、谷歌、苹果等)、下游复苏(尤其房地产)、自然事件(厄尔尼诺等)。这种选股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做投资越久就越能掌握更多的逻辑,也能更敏锐的捕捉到最新的动向。该方法要注意“靴子落地”的影响,也要有对大量先行指标的理解。这就需要从每天的新闻和产业动态里去挖掘了。

个股研判:

业绩:

  1. 判断行业未来2~3年的增速(根据人口、行业渗透率、GDP、根据你GDP、政府投资等判断,不同行业判断方法不同),判断行业处于概念期、起步期、高成长期、成熟期、盛极而衰期、触底反转期。
  2. 公司目前的商业模式:收入来源(赚谁的钱,B端还是C端,用户群体高端、中端还是低端)和成本结构(重资产还是轻资产)。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什么位置,上游和下游都是什么细分行业,公司在产业链中低位如何。公司业务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行业目前主要的监管政策。关注广告,广告的兴衰史就是行业和企业的兴衰史。周围的人是否用过该公司产品,体验和评价如何,淘宝京东等电商上的销量如何,特别是如果一个市值过千亿的公司面向的是B端那就要特别注意,必须从行内人口中确定其地位,因为平时接触不到它的产品和服务。
  3. 对公司业绩未来2-3年的预期增速,增长的驱动因素
    (多选)
    (1)发展新业务(地域扩张、品类扩张、或者完全新业务)
    (2)现有业务销量增长(下游需求回暖、新开店、行业渗透率提高、抢占对手份额)
    (3)涨价带来的营收增长
    (4)规模效应带来的利润率提高

(5)三费下降带来的利润率提高
(6)原材料等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率提高
(7)并购
(8)产能扩张


4. 公司是否有业绩拐点的苗头?
(1)从预收账款判断(房地产等工程类)
(2)从同行的先行财务报表判断(如2012年底的草甘膦)
(3)从上下游需求判断(如2011年的工程机械、2016年的钢铁)


5.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行业排名前三的公司名称(是否也是上市公司),它们各自的市场份额,毛利率,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比其它主要竞争对手高或低,其原因是:


(1)商业模式不同
(2)售价高
(3)成本低
(4)假账
(5)关联交易
(6)规模效应

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个体间有什么差异,核心运营指标是什么(互联网的ARPU、活跃用户,游戏的ARPU和活跃用户,银行的坏账率、拨备率,制造业的订单数、合同和中标金额、应收预付占收入比),上下游关系和当下上下游供需和价格情况。


6.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护城河分为:无形资产(品牌效应、特许经营、专利等)、较高的转换成本、低成本、网络效应。优质的产品、好的管理、高市场份额均不是护城河。且护城河是盈利能力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公司是否为垄断企业,是否具备自主定价权。垄断是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8.公司与上下游关系如何,是否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是否有把通胀传给下游的能力。上下游的景气顺序是怎样。

9.公司产品会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贬值甚至被颠覆?(柯达胶卷、电子手表、按键机、BB机、显像管电视)

10.行业是否存在激烈竞争?如高速发展的保健品和旅游业、航空业等。比如边际成本趋于0导致服务趋于免费,如券商、网络服务、工具性型APP、某些软件等。或者行业内都在疯狂烧钱,商业模式却不稳定,如共享单车。

11.主要风险:

(1)增长的极限,如银行、白电行业。

(2)产能过剩、库存问题,如白酒、服装行业。
(3)竞争力下降(商业模式被颠覆),如零售行业。
后两点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近期募投报告、财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中找到。第一点就要看估值以及对行业的综合判断(结合个股研判第一点的行业增速)。

12.财务分析:纵向和横向对比ROE(期初、加权平均、多年平均)、负债率、周转率、毛利率、营业收入、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除金融企业外重点关注),重要资产项(注意去附注中找关于收入确认条款、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的条款)、在投项目、非经常损益、隐蔽资产、重大资产变化项目,关联交易、海外收入占比、前五大客户带来收入占比。

以及报表中关于公司战略、市场情况。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比较。所得税率。主营中的其他到底是什么,费用资本化情况。但是大股东的大笔参与定增和增持是可以抵消很多财务上的小问题的,重价值而不是挑毛病。

13.公司大股东增减持、高管增减持、定增、配股、并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股权质押、遭受处罚、历史上的黑历史事件等等一切相关信息。

14.对于市值中小的企业,管理团队如何,年龄40~50为佳,股权激励,增持,过去的表现,言行至关重要。大企业(500亿以上)如银行券商保险或者茅台这就不重要,那些把握行业周期和估值即可,管理团队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管理层里女性占比如何,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没有女性的管理层公司可能会出问题。

15.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占比对比,以及人均薪酬同行对比,看看公司是销售主导还是研发主导,看看和同行比收入薪酬比是不是高。

16.每个股票都不完美,不要鸡蛋里挑骨头。

估值:

  1. 区分股票类型:
  2. 价值型
  3. 成长型
  4. 周期型

价值型:重ROE与分红率,ROE>15%,分红率>5%,PE<15为佳,最好还有每年5%~10%的增速。银行,汽车,家电,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如此。(ROE和PE决定了PB,所以等于PB也考察了,银行,汽车等有一定周期性的看PB有时候更有效。)

周期型:以PB估值。并判断一个周期的盈利水平。若是重资产考察经营现金流(一般比净利润高,而且反应快)。化工、工程机械、大宗商品、券商属于此类。PB<1值得关注,PB<0.8最佳。

成长股:用PEG。观察历年的营收利润复合增速,以及最近营收利润四季度增速,注意有些企业行业需要扣非,有些不需要。PEG<1为佳,相同的PEG(比如都为1)业绩增速越快越好。

考虑:

1) 当前 PE所处历史PE的位置

2) 当前 PB所处历史PB的位置

3)营收增速,历史是否稳定,当前是否出现拐点

4)净利增速,历史是否稳定,当前是否出现拐点

5) AH溢价,历史均值,当前水平

6)持有的其它上市公司股权的参考价格

7)大股东/高管/员工持股计划的增减持,定增的内部人参与认购和并购重组(借壳)大股东关联方的换股、认购价格,着重金额、占股比和成本相对现价的关系。定增中产业资本的参与度(还是只是一些来套利的金融机构、基金)。

8)海外和港股业务相近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如果有发展阶段比我们靠前的也可以参考以此判断未来。历史总是重演的,因为人性几千年来几无变化,所以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成长股量价齐升为重,控费和提价均不可持续。

周期股以下游回暖,产能出清为佳。


结论:

提炼关键词,你对这家公司的结论(多选):
(1)好公司平价
(2)一般公司极低价
(3)逆境反转/业绩爆发
(4)管理层优秀/分红率高且记录良好
(5)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激励/并购增发等价格打底


交易计划:

0.是否买入?第二天打板买入?现价买入?等到某价格买入?跌去一半前不考虑?

1.投入的资金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资金期限为多长?

2.追求的回报是年化多少?

3.预期收益率是多少?止损位是什么?有没有止盈?

4.公司发生什么样的未知情况会改变你的交易策略?

5.你发现怎样的更好的股票,会卖出换股?

6.估值达到怎样一个不合理的情况你就会卖出?

买入一个公司前应该阅读但不限于此的材料:招股书、近期募款书、近一年所有公告、经营月报、业绩预告和快报、最近5年的年报和中报、相关研报、行业网站、个股历史、最新政策文件……

个股之外应该阅读但不限于此的材料:

(1)经济学常识,包括微观与宏观,建议阅读世界经济学大师写的教科书。

(2)价值投资类书籍,例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彼得,林奇与菲利普.费雪的书。

(3)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书籍。

(4)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等管理类书籍。

(5)市场营销类书籍。

(6)金融心理学书籍。

(7)金融史、经济史类的书籍。

(8)行业的内部人士写的行业洞察类书籍。

(9)入门级的统计学和概率学书籍。

(10)更为广泛的关于人性的书籍:如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等。

(11)时政新闻。

(12)国家产业政策。

(13)金融监管政策。

……

最后没一次交易前后写好交易日记,定期整理回溯,交易日记包括但不限于:

1)自己的判断。
2)眼见的历史。
3)对市场的思考、分析与总结。
4)给自己布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

写时需注意:

1. 写交易日记时要尽可能严谨地写下买与不买,卖与不卖的逻辑,这些逻辑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验证或推翻,从中找到自己当初错判的原因;
2. 写逻辑时明确记录哪些是当时已知的事实,自己的分析和推论都是基于这些前提条件。事后方便回看这些事实是否真的成立,是否真能产生如此的影响;
3. 引述他人评价无论权威也好平民也罢,多点采信,取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屁股朝向,避免被一小撮有着共同利益的人,或不明真相的群众误导;
4. 列明哪些是主观假设和猜测

逻辑判断中的假设和猜测越少越好,假以时日你会发现很多你的假设其实已有事实,只是你没发现,这样的假设一旦出错就很危险;
5. 对交易日记中的逻辑判断,标明其时效性。例如当下一季财报公布后密切追踪事态发展;当估值翻番后,低估的立论不再成立;当国家政策转向,就是考虑撤退时等。

买前卖后,请检查一遍你的清单,并随着你投资能力的增长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它是你股海狩猎过程中的思维地图,常用常新,不会迷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