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不凡的建筑"铁军"——南充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项目见闻

站上山坡,眺望南充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座座大楼已拔地而起,雏形初见。

穿过热火朝天的工地,纵览纵横交错的格局,无不让人感到工程之浩大。眼下,急诊楼、门诊医技楼、科研学术楼和16层的第一住院大楼已完成框架结构施工,其余核心工程也正按施工计划如期推进。竣工目标直指:2021年12月31日。

出手不凡的建筑

保工期:800多名工人"5+2"奋战 位于南充市高坪区下中坝商业用地以东,庙儿嘴还房以南,鹤鸣路以西,南广高速公路嘉陵江东桥头以北的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16亩,总建筑面积245250平方米,其中地下92150平方米,地上建筑153100平方米。这是南充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医疗项目,也是南充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相关资料显示,江东院区编制床位1500张,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计,主要功能设置有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科研、后勤保障等。地面设有门诊医技楼、急诊楼、三栋住院楼,科研学术楼,服务中心楼,以及直升飞机停机坪等建筑,地下两层包括停机库房、设备用房、人防工程及停车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南充首家可提供空中紧急救援的医疗机构,南充乃至川东北片区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援、转诊将更加方便、快捷。

从设计效果图可以看出,该项目功能采用一轴、两园、三片区布局,所有医疗模块都通过医疗街和内部人员通道串联,服务系统包括厕所、电话、饮水等都可在开放的空间内为患者提供。交通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环保、以人为本"的准则,通勤与就医车辆分流,公交、出租、社会车辆和急救车辆分流。按照规划,该项目共规划有地下停车位1466个,并设立了6个地下车库入口,能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据中建一局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项目部经理任云忠介绍,该项目于2018年9月签订施工暨监理合同,并正式启动建设。按合同约定,将在800天内完成全部工程。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从开工以来,800多名施工人员采取"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信心来自于实力。作为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项目的总承包方——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是一支有着"先锋"与"铁军"之称的建筑队伍。据任云忠介绍,中建一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由于建设新中国的突出贡献,1959年国家建工部和全国建筑工会曾授予中建一局"工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的美誉。

如此庞大的工程,是如何快速协调推进?

看到中建一局项目部编制的一条条工期保障措施,你就能感觉到这支"铁军"的确出手不凡。总进度内控计划和资金、招标等16项配套计划,全部按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划分出若干节点,并根据节点的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节点模块工期,采用三级节点保二级节点,二级节点保一级节点,层层保障目标进度。同时,他们还以大计划中的模块工期节点和总计划为依据,将总计划分解为月计划和周计划,并根据周、月计划中三级节点层层落实,一旦出现偏差,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分析。

任云忠说,从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围绕总体进度计划,确定关键进度节点,狠抓关键工序到位,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各工序的施工周期。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合理配备了各类施工物资及施工机械,确保施工物资、机械的及时到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窝工、待料现象。同时,制订季节性及雨期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施工。再就是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劳动力的投入,实行连续不间断作业,确保了施工进度。

在工地入口处,竖立的一块电子"督战牌"格外显眼,每天都倒记时显示着距离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剩余天数和竣工交付剩余天数。任云忠介绍说,设置"督战牌",就是时时警醒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让业主、监理、劳务、专业分包方相互督促,以增强彼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作为项目经理,任云忠最牵挂的就是工程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每天,他总是早早就来到工地上,谋划当天的工作。他说,时间不等人,只有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目前,项目部工作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长长达12个小时,施工人员最长的工作时长则达到了16个小时,如果遇到浇筑,通宵也是常事。

2011年毕业于河南经贸大学新闻专业的胡鹏,在项目部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将妻子和年迈需要照顾的父母接到南充同吃同住,自己一心一意坚守在工地上,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出手不凡的建筑

重质量:"智慧工地"实时跟踪监管

"作为央企,要有责任担当,不能给业主丢面子,也不能给央企丢面子。"当笔者聊起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这一话题时,任云忠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他说,我们不能干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的事,毁了央企这块招牌,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干出一个经得起南充人民检验的优质工程。

以品质撑起项目的"脊梁"。在施工前,他们就建立了多专业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辅助图纸会审,对设计进行校核,提前发现了部分设计问题并解决,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

对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项目部也没少花心思。他们按流水段拆分结构BIM模型,按照方案设计参数智参配置,快速分类输出工程量,为模架精细化管控提供数据支撑,限额领料,底线管理。

"目前我们采取的是穿插施工的方法。"任云忠介绍说,为了抢抓工期,项目部合理规划,在施工过程中,把室内装饰、室外装饰、综合管网、绿化打造、道路建设等多项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多工种多工序相互穿插施工作业,这样既能有效缩短工期,还能降低工程成本。

江东院项目结构复杂,各种机电管网密布,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二次拆改和后期施工交叉返工,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增加工程成本和影响工程质量。

机电部的小宋今年35岁,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已在中建一局从事机电安装方面的工作13年,是一把好手。目前爱人在北京工作,小孩才4岁,去年12月从北京来到工地后仅仅只回过一次家。在工地上,小宋日夜奋战,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机电管网综深化设计,解决各类基础机电问题500多处,机电管道交叉碰撞问题4500多处,实现了机电综合管线在结构施工中一次预埋到位,从而减少了二次拆改和后期交叉返工问题。

央企,有央企的高度。从江东院区建设项目一开工,中建一局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建设项目部就给自己立下了这样一个履约目标的"军令状":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中国建筑一局集团"精品杯",创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建筑一局集团"CI示范工程、集团级科技示范工程和BIM技术运用示范工程;四川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立下如此"军令状",底气从何而来?项目经理任云忠领着笔者来到一个临时的展厅里,指着一个"智慧工地"电子屏幕介绍道:"全靠这个神器!"他说,目前市面已开发的"智慧工地"智能硬件应用约24项,江东院区项目已经采用了13项。

任云忠当场打开手机上的"云筑智联"APP,演示了"智慧工地"实时跟踪监管的场景。原来,工地上安装了50多个摄像头,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经采集和汇集处理,以可视化的形式在统一的数据共享协作平台上进行实时展现,每位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都能够看到现场实时画面。

在进度管理模块,通过把BIM模型和施工进度计划整合到一起,再通过现场摄像头的记录进行对比,就可以对现场进度进行把控。运用该系统后,现场效率至少提高了30%。在质量管理模块,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就能及时上传到手机APP上,指定劳务分包来解决,督促作业人员及时解决问题。

据任云忠介绍,"智慧工地"平台集成了项目多种碎片化应用系统,协同应用了本无联系的各独立系统,可及时发现偏差和主动提示,并推送给项目管理决策团队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从而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这个平台,即使远在北京的中建一局总部,也可实时跟踪项目的施工情况。目前在南充建筑施工中,只有江东院区项目采用了"智慧工地"平台实时跟踪监管施工。

质量部质检员陈鹏介绍说,除了采用智能化新技术跟踪施工外,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样板先行,通过对样板的验收和评价及时发现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过程优化,避免造成工期、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损失。今年9月份,项目部还启动了以"回归质量本源,聚焦质量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宣传、专项检查、知识竞赛、专题大会等,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大整改,对质量好的施工项目进行奖励,引领大家学习。

付出总是有收获的。今年6月,经中建一局年中项目履约检查,江东院区项目在全公司数百个项目中取得了综合评分95.05的好成绩,位列第二名,获得了公司的奖励。

出手不凡的建筑

强安全:绿色环保施工广受追捧"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在江东院区建设工地的安全讲评台旁,这几句看似口号的标语,却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入脑入心。

从开工以来,项目部对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从未放松。遏事故、除隐患、防风险,已成为安全工作的一大主题。每月一次的"行为安全之星"评比,让众多施工人员有了获得感。创"星"、争"星",蔚然成风。据介绍,从工程管理人员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都使用了中建一局项目安全监管APP,不仅安全管理效率高,而且过程监管力度大。

任云忠说,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绿色环保施工,是项目部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控制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一刻也不能松懈。犹其像塔吊、升降机这些关键设备,必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巡检,发现隐患立即处理,绝不允许"带病"作业,违规使用。

工地上,项目部投资100多万元,专门建立了VR安全教育体验厅、安全带使用体验架、安全帽撞击防护体验厢,各式配电使用体验箱,以及各类消防器材使用体验场,供每一个作业人员平时进行安全防范体验。此外,项目部还专门配备了一台消防车,随时待命。

"项目实行的是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通过刷脸进入施工现场。"安全监理简波介绍,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事故应对能力,项目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每天上班前进行安全教育,下班后进行安全总结,每周一开展安全讲评,周二开展安全大检查,每月开展消防救援、防汛抢险等应急演练,抓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未松懈。

"今年,我们在一次安全检查中发现第一住院楼和第三住院楼的施工电梯与图纸不符,存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立即将电梯拆除,重新进行了安装。"简波介绍,工地会定期定时对重大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每一次检查都要严格记录,形成安全检查文件。一旦发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立即整改。

出手不凡的建筑

在江东院区建设工地,施工现场标准化给人的印象也非常直观。无论是定型化塔吊上人通道、塔吊防攀爬系统、防吊坠系统,塔吊喷淋系统、围挡喷淋,PM2.5、PM10实时监测系统、地磅称重系统,还是现场雾炮、可周转式配电箱、组合式桥架布置、组合式钢筋分隔仓等都实现了标准化,为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绿色环保施工提供了保障。

绿色环境施工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起来又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江东院区建设项目却在高坪开了一个好头,为有效防治施工扬尘污染,保证施工地周边空气质量做出了表率。标准化的塔吊喷淋系统、围挡喷淋、出入车辆清洗池、现场雾炮,为施工扬尘构筑起一道紧密的防护墙。现场扬尘、PM2.5、PM10、噪音等数据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现场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启动。

出手不凡的建筑

付出的是艰辛和汗水,收获的是赞美和荣誉。今年4月,高坪区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整治督办会还特邀江东院区项目部介绍扬尘治理经验,赢得了同行们的一致称赞。今年6月,南充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专门组织部分施工企业到工地观摩学习扬尘治理及环境保护的优秀做法,让不少同行大开眼界。今年8月23日,经四川省建筑业协会专家组现场评审考核,江东院区项目一次性通过了2019年度四川省建筑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

(南充市中心医院 罗志安 李洪艳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