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子“霸气”回应:我只看前半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子“霸气”回应:我只看前半句

【1】引言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辟箴言,说的是如果父母健在,孩子不要出远门。如果外出,一定要有方向和目的,不要让父母担心。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子“霸气”回应:我只看前半句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打拼、奋斗,甚至挣扎,对于年轻一代尤其如此。

父母老了,更准确的说,新中国以来第一代“有钱”人变老了。在这一代的老年人中,很多都处在一种“矛盾”的纠结之中:期望自己的孩子多奋斗、有出息,同时又期待着孩子们能多陪陪自己。

为什么现在关于养老的话题如此激烈?观念上的问题、经济上的问题、法律上的问题、文化上的问题,多种因素“杂交”在一起,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种各样的模式翻着花的冒出来,都有道理,也都有弊端。

回归到最基本的问题上:老年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2】打小“文化”教育,培养出“优秀”孩子

刘教授跟老伴儿都是大学教授,功成名就,三十多年下来攒下不少钱,家庭生活条件相当不错。退休在家,也不用再为什么经济上的问题发愁。

刘教授只有一个儿子。从小的时候俩人就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孩子也聪明,好多东西一学就会。慢慢的懂事儿了,孩子理解能力还挺强,有时候就一些话题还经常跟老刘“辩论辩论”,甭管孩子说的有没有道理,老刘都乐在其中,愈发觉得自己的宝贝儿子是个可造之材。

老朋友、老同事们都特别羡慕,一说起来都是“你看人家老刘家的孩子”。老刘两口子嘴上谦虚,心里实际上早就乐开了花。

在两位老人的悉心打造之下,孩子一直在“优秀”的成长,一直念到研究生毕业。本来二老希望孩子接着再读个博士,儿子寻思应该到社会大学去学习学习了。在这方面,二老一直对儿子特别相信,自己的孩子这股子聪明劲,在哪儿都能“出类拔萃”。

有时候优秀的人到哪儿都优秀,老刘的孩子就属于这种类型。工作上的事儿,儿子没让老人费过什么心思。没几年,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当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看着从小的付出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老两口特别高兴。

【3】宁可少挣点钱,也要“溺”在父母身边

有一天晚上孩子回家吃饭,跟父母说起一件事儿,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单位有个机会,要外派出去三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说白了就是单位选了极少的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出去深造锻炼,干好了回来肯定能升职加薪。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子“霸气”回应:我只看前半句

老刘两口子心理只犹豫了一下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去吧,机会难得,绝对支持。

二老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心理上肯定是想时时能见到孩子,这一出去见面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但是,只要是对孩子发展有利的事情,都赞成。

儿子没有吱声。老刘他们很明确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这么好的机会别错过了,有什么可犹豫的?别担心我和你妈,我们身体好着呢。你自己在外面只要多注意就行了,甭惦记。不就三年么,一转眼就过去了。”

老两口对这事儿特别上心。随后几天时不时打电话问儿子,结果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走、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儿子又过来陪老人吃晚饭了,直接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我跟领导谈过了,这次我不去了,今后有机会再说。”

老刘听后有点不高兴:“这么好的机会放弃干什么?趁着年轻有精力,还不好好干?我跟你妈年轻的时候不都是这么过来的?等上了岁数想干都干不动了,你到底怎么想的?”

老刘的儿子非常了解父母的心理。他知道老人其实是挺矛盾的,但是永远把自己这个儿子放在所有事情之上,只要对儿子好的事儿,老人都不计任何代价,包括他们自己。

“爸,你还记得不,应该我还没上学呢,你教过我的一句话,那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时我就瞎掰扯,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爸妈在身边,游泳也别游远了,万一呛水就麻烦,这才是游泳的方法。

对于我来讲,小时候不理解,这么多年来,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我越来越体会到你们对我的爱。我觉得现在我能养活自己了。

你们还教过我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还记得我当时怎么说的么?我也记得特别清楚:我说孩子想养老人,老人竟然不待见孩子。你说我瞎胡说,哪个父母不待见孝顺的孩子?这句话是说,别等到孩子想起孝顺父母了,老人却不在了。

我现在就是这么想的。对于我来讲,机会多的是,你们这么优秀的儿子,还怕吃不上饭?但是现在你们年纪大了,多陪陪你们,才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再说了,我这时不时的还能过来蹭个饭吃,多好啊!

这事儿你们就别再操心了,从小到大没让你们操过什么心,这次还顺着你儿子来吧,我做主,就这么定了!”

老刘他们听到儿子的话,眼泪已经止不住……或许,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看到自己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优秀,从来不是用学习有多好、挣多少钱、地位多高来衡量。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儿子!

【4】让老人“省心”是底线,让老人“暖心”是根本

很多时候,人们过多去追求“物质”,却忽略了应该有的“精神”。

毫无疑问,老刘的孩子在很多人眼里看来,都特别优秀。人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从小到大学习好、学历高、工作出色。但是精神上的培养呢?没有什么标准,只有在具体事儿上才能体现出来。

很多家庭的老年人,都会有些许无奈的解脱之言:别给我添什么麻烦就行了。这已经变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底线。老了,孩子们别来折腾老人、孩子们之间别打架让老人烦心,就行了。但是,回到开篇我们提到的: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让老人“暖心”才是老年人真正的需求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子“霸气”回应:我只看前半句

老刘的孩子是一个懂得孝顺的好孩子,从小父母的教育和心血没有白费。虽然小时候不太理解父母教给的话瞎“胡诌”,但是这种观念对孩子一生,都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老人对孩子是满心心血付出的,孩子没有让老人失望,无论从各个方面。

我想,每个家庭如果都是这样,把家庭亲情看得重一些,会减少很多矛盾,会让家庭更和谐,会让老人更安心,会让子女更省心。

希望这种奢望,不是“奢望”。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