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侯紅琴,女,陝西省周至人,秦腔旦角演員。現為西安秦腔劇院副院長兼三意社社長,國家一級演員;師從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肖派傳承人,主攻正小旦。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文聯副主席。曾獲中國戲劇第十七屆“梅花獎”、陝西省第四屆藝術節“最高榮譽獎”。還獲得陝西省“德藝雙馨”先進個人、西安市勞動模範、西安市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西安市巾幗建功標兵、西安市優秀女性等稱號。

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199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西安市秦腔劇院副院長兼三意社社長。1991年,獲西安市第二屆戲曲演員石榴大賽新苗一等獎1991年,獲咸陽市第七屆秦腔清唱古渡杯一等獎1993年,獲西安市戲曲演員第二屆石榴花獎1994年,獲西安市戲曲演員第三屆石榴花獎1994年,代表西安市去-烏魯木齊參加西北五省區名家新秀交流演出1994年,獲西安市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1995年,獲陝西省秦腔青年演員易發杯新別窖表演二等獎1996年,獲陝西省第二屆西鳳杯精英邀清賽二等獎1997年,獲西安市優秀傳統劇目展演一等獎1997年,獲西安市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1998年,獲陝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員唱腔大賽一等獎1999年,火焰駒中花園賣水被陝西省電視臺錄製成光盤1999年5月火焰駒劇目由中央電視臺錄像並向全國現場直播同年9月火焰駒劇目進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雲蔣正華及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的親切接見,也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央電視臺西安電視臺人民日報西安晚報等報刊都作了大量報道,給予了高度讚揚。1999年12月,火焰駒劇目又獲得了西安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七個一評獎活動優秀作品一等獎2000年2月,評為陝西省德藝雙馨先進個人,西安市文學藝術德藝雙馨優秀會員2000年5月,榮獲中國戲劇第十七屆梅花獎2000年9月,被評為西安市勞動模範 。

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1985年,考入西安市藝術學校,她有較好的藝術天賦,師承秦腔名家肖玉玲,工正小旦。六年刻苦系統的專業學習,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畢業時,她以唱、念、做、表、舞,基本功全面紮實的優異成績被分配到秦腔藝術團。在劇團裡她勤奮好學,加之靈性足,悟性好,很快在舞臺上嶄露頭角。

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侯紅琴的嗓音甜美圓潤,行腔委婉流暢,善於以聲傳情。她經常學習老一輩的錄音唱腔,以她優越的嗓音天賦和悟性鑽研出自己一套唱腔,使人覺得既有秦腔的韻味又有獨特的風格。但她再三強調,她的唱功與她老師肖玉玲的傳授是分不開的。一位資深的秦腔專家曾這樣說:秦腔音樂作曲者王依群同志當年為“劉巧兒”配曲,讓人感到既不失秦腔風格,又有濃厚的新時代的韻味,成為其它劇本配曲的借鑑。侯紅琴的唱腔所配的樂曲就是這樣,聽起來特別過癮。

正如一位南方籍博士導師看過她的戲後所說:“侯紅琴演的戲,含蓄淡雅,清麗秀逸。”

侯紅琴“從人物出發”的創新意識自覺而又清醒,且勤于思考、調整。如《探窯》的唱腔,在藝術處理上:主張“留有餘地”、“情隨聲出”,注重氣韻風骨,追求品位格調。

侯紅琴在表演時,將功夫不停在口頭上,而是落在具體的藝術處理上,不墨守成規,一味地傻唱蠻唱,主張“留有餘地”、“情隨聲出”,注重氣韻風骨,追求品位格調,這是她含蓄淡雅、清麗秀逸,是文化底蘊的滲透和體現。侯紅琴在《探窯》唱段中,始終把握住王寶釧人物身份,吐字、唱腔達到抒情的效果,顯得平實、質樸、自然、親切,將人物從相府女子到寒窯女的生活落差拿捏得十分到位,非常具有感染力。

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她先後演出了《法門寺》(飾宋巧嬌)、《狸貓換太子》(飾李妃)、《少帝軼事》(飾玉措)、《三孃教子》(飾王春娥)、《蘇三起解》(飾蘇三)、《探窯》(飾王寶釧)等,很受觀眾喜愛。她的演唱委婉纏綿,韻味深長;唸白字正腔圓,抑揚有度;表演規範又不拘泥。更可貴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戲,賦予程式更多的內容,一舉一動都能比較準確地表現人物。

秦腔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候紅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