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產生激勵,可能是一種幻覺

私有制產生激勵,可能是一種幻覺

資本主義信徒認為,生產資料私有制更容易產生激勵,這可能是一種幻覺。實際上,私有制更容易產生:

反 向 激 勵

一般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買來的書,反而容易擱置在一邊,不認真去讀。借來的書,反而會比較認真地讀。

對資源的私有,本身並不會產生合理利用資源的激勵,倒是容易導致閒置甚至濫用。這東西是我的,我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想怎麼揮霍就怎麼揮霍;或者這些東西是我的,為了確保其私有性質不改變,寧可爛在手裡,也不能拿出來利用。

所以,私有制帶來的往往是任意糟蹋揮霍資源的反向激勵。私有制推行得越是瘋狂的社會,資源的糟蹋浪費往往越嚴重。

直接的私有產權不但不能提供經營企業的有效激勵,還增大了反向激勵的概率,導致企業資源的浪費揮霍,增加企業破產或被吞併的幾率。較為理想的情況下也是讓企業變得更加保守和遲鈍。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的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分離也就成為一種普遍趨勢。

相比之下,領取固定薪水的企業經營者比直接私有的資本家往往表現得更有積極性,更有活力。

試想,一個小孩在一臺不是自己的電腦上玩電子遊戲,只要他在遊戲上投入的精力時間和遊戲分數有即時關聯,他也很入迷地投入其中。當然如果遊戲本身和各種快樂機制有關聯,激勵效果會更好。這和這個遊戲是否能給他帶來更多資源的私有,毫無關係。即便遊戲導致他擁有的私有財富更少,他照樣會去打遊戲。

領取固定薪水的企業經營者和痴迷電子遊戲的兒童更相似些,僅僅是市場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遊戲平臺,給他們的勞動努力提供了一個直觀的類似遊戲分數一樣的數量化指標。能給他們帶來名聲,帶來公眾對他們能力的認可和欽佩。

如果說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一個遊戲平臺,讓與所有權分離的經營者進行生產和投機活動,那麼社會主義經濟可以提供一個更有趣和機會更均等,更活力四射,讓更多人大展身手的遊戲平臺,建立起效率更高、反應更靈敏迅捷的選擇機制。

私有制產生激勵,可能是一種幻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