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堅持宏觀“穩”微觀“活”

本報記者 寧婧報道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下稱“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據瞭解,會議將2019年的形勢描述為“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在這種局勢下,我國經濟仍然保持平穩運行,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2%,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第一位。

會議稱,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新增“保穩定”

作為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哨,會議對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坚持宏观“稳”微观“活”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延續了此前的部署。不同於前些年“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的安排,這次會議首次新增了“保穩定”安排。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在政治局會議通稿中,前些年的提法是“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的安排,“保穩定”一詞是繼2019年4月和7月後再次出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新聞稿中。2019年4月份研究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首次加入“保穩定”一詞,7月份、12月份連續強調,足以顯現“穩定”的重要性。“穩定”首先是經濟的穩定。今年以來,全球貿易帶動全球製造業下行,景氣度同步放緩,全球PMI連續數月下行。製造業中最為困難的兩大行業為汽車和ICT行業。從我國37個行業景氣度來看,目前經濟總體動能仍然偏弱。國內外風險挑戰有所上升,不確定性並未明顯減輕。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仍然來自外圍,一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二是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這些因素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風險,所以保持經濟穩定必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穩中求進是經濟發展的大原則,也是經濟順利轉型的基礎和保障,尤其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和社會的‘雙穩’尤為重要。政治局會議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等逆週期調節政策以及科技創新的工作安排,也體現了基建託底、新經濟拉動的改革思路。”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穩中向好、長期向好趨勢沒變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劍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未來推動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趨勢的因素主要包括:首先,雖然我國勞動力數量在下降,但是我國目前的勞動力素質相比之前已經大幅提高;二是中國老百姓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非常強烈,在市場經濟中,勞動者或者企業家的積極性就是促進經濟發展最強勁、最原始、也是最持久的推動力之一;三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時代的到來,可以作為對我國勞動力短缺的彌補,也是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在2020年仍然能夠實現6%左右的增速。首先,我國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小幅回暖,主要是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以及產業更新升級的積極因素所帶動;二是在專項債發力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回升;三是隨著房企開發商前端資源傾斜降低,在受到竣工合同約束的情況下,竣工將進入確定性修復,房地產增速或將穩中放緩,地產投資有望維持在5-6%的水平上;四是在促進汽車消費等政策推動下,可選消費或出現一定改善;最後,庫存週期也有助於經濟企穩。我們現在處於結構性加庫存階段,主要是建築以及產業升級類的相關鏈條,2020年在地產後週期的帶動下,家電和汽車行業景氣度和庫存也有望回升。”花長春進一步說道。

與此同時,劉哲認為,未來經濟穩中向好,更多的體現在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當前實體經濟確實面臨一些轉型中的困難,但需要認識到這些問題是結構性的、週期性的。傳統動能增長乏力,新動能持續高速增長,這是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非常顯著的“轉型特徵”。工業生產下行趨勢仍未扭轉,但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長,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滿足人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製造業增長動力明顯,而3D打印設備、智能手環等新興製造業增速均在50%以上。儘管新興產業增速較快,但佔比仍較小,尚不足以帶動工業增加值企穩回升。隨著相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工業生產的韌性將逐步體現。

堅持宏觀政策穩

會議指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週期調節工具。

對於在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的背景下未來要如何運用好逆週期調節工具,花長春表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持續。赤字率總體或將保持在2.8-3%之間。減稅降費在財政收入下滑,財政可持續性問題的凸顯下,或將以鞏固已有的為主。積極的財政政策走向總體以“減稅降費”引領供給側背景下的逆週期調節、以專項債為主的擴大投資以及貨幣金融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合理來舒緩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坚持宏观“稳”微观“活”

“2020年整體減稅降費力度或有所收斂,但積極財政工具仍然充分。節奏上,2020年財政政策需將體現顯著的前傾跡象,一方面,政策面支持專項債提前下發並在年初產生效力。另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壓力未見顯著改善的階段,對沖2019年政策前置的基數影響,也對積極財政前置的必要性帶來了要求。”花長春進一步解釋說道。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坚持宏观“稳”微观“活”

對此,劉哲也表示,財政政策的重點在“調結構”。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保持經濟總體穩定,推動經濟轉型。比如加大重大民生項目專項債的發行力度、加大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繼續加大對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新經濟企業的稅收優惠等。

“今後貨幣政策有兩個著力點:一是繼續進行總量調節,引導LPR利率持續下行,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重點是保持中小銀行的平穩經營,防止局部個案演變成系統性風險;二是暢通信貸傳導機制,從“寬貨幣”推動向“寬信用”轉變,降低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新經濟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提升資金的配置效率。”劉哲補充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