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靠山吃山”的蛀蟲無處下口

讓“靠山吃山”的蛀蟲無處下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雲南省工信廳原副廳長王祥嚴重違紀違法案剖析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恆情

靠山吃山,原意是鼓勵人們根據現有的條件,因地制宜,發家致富。一些黨員幹部卻把服務群眾的權力當作牟利的“工具”,使“靠山吃山”成為一種新的腐敗模式。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原副廳長、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局長王祥正是念著“靠山吃山”的“生意經”,最終因嚴重違紀違法而“山窮水盡”,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教訓十分深刻。

“靠山吃山”式腐敗,既暴露了“無利不起早”的貪婪本性,也折射出扭曲的事業觀、價值觀。手握煤炭審批大權的王祥,本應保持政治定力,堅守法紀底線,認真履行監管審批職責,確保國家資源不失管、不失控、不流失。然而他卻被權力和利益矇蔽了雙眼,不知敬畏、沒有戒懼、沒有底線,千方百計尋找空間構築自己的貪腐巢穴,將手中掌握的國家資源優親厚友、週轉騰挪,變成自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如此這般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頂風違紀、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線,受到處分是必然結果。

梳理近年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像王祥這樣利用職務影響力大搞“靠山吃山”式貪腐的不在少數。比如,全國人大原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利用職權違規干預和插手礦產資源轉讓,並大肆收受禮品禮金;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原黨組書記、廳長陳三新,利用職權為親屬“提籃子”承攬工程,在承攬礦業權評估業務、辦理探礦權證、申辦相關資質等方面提供幫助,收受賄賂。這種“靠山吃山”式貪腐既嚴重侵害群眾利益,又嚴重破壞政治生態,必須深挖嚴懲,讓“蛀蟲”現出原形、無處藏身。

按照常理,處於監管審批崗位的黨員領導幹部對各項政策規定和紀律要求都很明確,理應知道“靠山吃山”的嚴重後果。那麼,他們鋌而走險的原因是什麼呢?稍加分析不難看出,“靠山吃山”式腐敗有其固定的套路:一則,這類腐敗大多發生於電力、土地、交通、金融、礦產資源等部門和壟斷行業,資源一旦被壟斷,權力就容易高度集中,就會出現人為扭曲資源供給的情況,從而為權力尋租提供空間;二則,在壟斷性的行業,黨員領導幹部擁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條件,難免會出現“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權力任性,監管制度的懸空讓一些人有了“靠山吃山”的可乘之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報告指出,要“完善領導幹部插手特殊資源禁止性規定,堅持不懈、注重實效,促進規範、化風成俗”。因此,案例通報不能一看了之。應該堅持以案為戒、以案促改,緊盯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採取自查自糾、專項檢查、重點抽查等方式開展綜合治理,做到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糾治什麼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日常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的作用,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讓企圖“靠山吃山”者無空子可鑽、無處下口。同時,對那些置三令五申而不顧,不收斂不收手,我行我素、頂風違紀“靠山吃山”的黨員幹部,要堅決一查到底、決不手軟、決不姑息。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让“靠山吃山”的蛀虫无处下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