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我有一個朋友,自從當了小學生的老母親之後,原先一向溫和的好脾氣似乎漸行漸遠了,每天都要為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大動干戈。相信不少人的看法是,這孩子真不懂事,逼得連好脾氣的老母親都脾氣不好了,但我在這裡要說句公道話,確實不能說是孩子不懂事,因為孩子能本本分分地完成好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這本來是件好事,可老母親卻不這麼看,她覺得老師佈置的作業量遠遠不夠,要想學習好,必須來個題海戰術,多做練習。因此,她線上線下幫孩子買了一大堆各種版本的習題集,這讓孩子苦不堪言,時不時地來個“怠工”,老母親一看這還了得,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一場雞飛狗跳在所難免。

這種場景其實也是眾多有孩子家庭的一個縮影。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作業量,家長要求多做作業和孩子少做作業這兩種觀點產生了衝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地教育部門都出臺了一些規定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保證學生一定的鍛鍊和睡眠時間,還有的學校不給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布置作業或少佈置作業。可以說,在教育政策層面上是給孩子鬆了綁,減輕了作業負擔,可實際上,孩子們的作業負擔就幾乎沒有真正減輕過。不少孩子從來就沒有在晚上十點前入睡,說好的小學生要保證10小時的睡眠呢?

原因當然有很多,現實中的社會競爭壓力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即使再沒有文化的家長,也知道把孩子送到學校裡,就是要讀好書,學習好。在許多家長的認知裡,多做作業無疑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十分有幫助,題海戰術是“法寶”。於是,有很多家長不放過任何一個能讓孩子多做題的機會,期望自家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其實,“題海戰術”的背後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和過度期望所造成的一種現象。

我們知道,一項技能或知識確實是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更好地掌握。但是,過猶不及。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度,一味追求重複練習,就變成了低效的題海戰術。

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對於學科作業的常規練習,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做到既能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又能恰到好處呢?

01 恰當的練習對學習不是可有可無的,是必需的

在這裡首先要闡明一個觀點: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也不認可什麼作業都不做的“佛系”學習法。

這是因為,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離不開實踐和練習,沒有一定的實踐和練習,只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就如同習武之人,光說不練能練就一身的好武功嗎?肯定是不能的。

在考試的時候,考察的是知識的回憶和應用。這就不僅需要記憶,也需要知識的運用,而要想在知識的運用當中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就必須要經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掌握。

學校老師組織考試的目的在於考查學生對於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從這個層面來說,練習,尤其是練習一個知識點的多方面運用,不僅有助於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也有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

讓孩子經過一定量的練習,還能夠強化記憶。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根據無意義音節的實驗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該曲線表明,如果不及時練習和複習,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會大大折扣,記憶內容在1個小時候就“折半”了,一天後就只剩下三分之一。如果只靠上課聽講來進行記憶和理解,而不通過課上課下的練習來不斷複習和強化,那麼學到的東西很快就會遺忘。

一定的複習和練習可以延緩遺忘的進城,並且,如果能夠在記憶保持量比較大的時候進行練習和複習,記憶的效果會更好。

02 練習和作業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前面已經說了,要想達到好的記憶效果,是離不開一定量的練習,但這個練習量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控制在合適的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至於這個合適的量到底是多少,專家們其實已經通過相關的研究實驗幫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過度學習”,即達到一次完全正確記憶後仍繼續練習到一定程度,有利於記憶的保持。

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比如讓孩子背誦一首短文,如果孩子在剛好能背誦出來的時候,再讓他接著背誦幾遍,那麼記憶效果就要好上很多。此外,在數學學科上也是如此,當孩子通過學習後可以做出某道數學題,接著趁熱打鐵,再做幾道類似的題目,舉一反三,學習效果就會得到鞏固。

但“過度學習”對學習的鞏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研究發現,如果“過度學習”的“度”控制在150%以內,學習的效果最好。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實驗發現,在剛好可以記起的次數下,再適當增加記的次數,記憶效果會有很大提升。也就是說,一定的“過度學習”有利於記憶效果的保持。

專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在學習程度達到150%的時候,學習的效果比較好,學習效率也比較高。如果再增加學習的程度,效果卻沒有顯著提高,但學習效率卻有很大降低。因此,“過度學習”並不是越多越好!

超過一定限度的“過度學習”,比如大量做同質化的題目,並不利於提高學習效果,反而會表現出一定的報酬速減現象。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通過練習掌握了一項知識和技能,如果在掌握的基礎上再加以鞏固訓練,達到150%的熟練程度,對知識或技能的掌握往往會更牢固;但如果再繼續重複練習,效果就不那麼明顯,甚至會帶來反作用。

我們所說的多做題,強調的應該是通過練習,記憶不熟悉的知識點,提高效率,而不是單單追求反覆做題的過程。如果孩子只在一個知識點、單一題型上下功夫,換個數字反覆做,那麼換一種題型孩子還是做不出來或是不熟練。

所以,在教育實踐中,要讓孩子接受不同方面的練習,每一個學科、每一個知識點都要顧及,同時也要注意同質化的練習不要過多,否則孩子會產生“超限效應”。

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在這裡分享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裡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讓人感動,就準備捐款,並掏出自己所有的錢。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遇事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於結束了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款,相反,他還從盤子裡拿走了兩元錢。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學習也是如此。每個人在接受任務、信息和刺激時,都存在一個容量,超過這個容量,人就不願意認真對待了。不少孩子之所以在做作業的時候出現抗拒心理,並不是他天真就不愛做作業,而是作業量已經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容量。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安排作業時,應注意在數量上要適度,不要超過孩子可接受的限度,否則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還引起孩子的學習逆反心理。

03 適度的學習反而效率更高

就練習這件事而言,我們強調要適度練習,但不能過量練習,如對孩子搞題海戰術等。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好練習的度,讓其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

1、精選習題,並對孩子的薄弱學科、知識點進行重點練習

即使要給孩子習題練習,也要抱著寧缺毋濫的原則,習題不要太多,要精選。安排練習時可以找出孩子的薄弱學科及知識點進行重點練習。

2、控制每次做作業的時間和數量

由於每個孩子對於做作業等練習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家長要找出適合孩子的學習量,在孩子可接受的範圍內循序漸進,控制每次做作業的時間和數量,逐漸培養孩子及時練習和複習的好習慣。

3、及時給予反饋

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作業有沒有完成,卻很少和孩子就作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似乎只要作業能夠完成就萬事大吉了,這種只是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忽視了及時反饋,這樣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家長在孩子每次完成作業之後,都要進行及時的批改和反饋,這樣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知識薄弱點,之後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練習。

在督促娃做作業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做錯,文中揭開最佳練習量真相

總之,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題海戰術的做法都不可取,但放棄題海戰術絕不是放棄包括做作業等在內的必要的練習。我們強調的是適度的練習,用專家們的話說,”在學習程度達到150%的時候,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也就是在孩子生理、心理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適當過度學習,舉一反三,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關鍵,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練習的最大作用。

用一句最簡單不過的話來把道理點破:做作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是多多益善來折騰孩子和家長的,說到底,就是幫助孩子鞏固所學的知識。當我們明白了這個淺顯道理,就不會在題海戰術這個問題上糾結了。

絕大多數孩子都曾有過探索新知識領域的好奇心,如果哪一天你發現孩子不愛學習了,請不要急著抱怨孩子不努力,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得當,孩子在成長,父母同樣是在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