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1959年的一天,南安市金淘鎮深垵村崎嶇的山路上,迎來了幾位幹部模樣的陌生人,雖然是輕車簡從,但還是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


南安市金淘鎮佔石村退休黨支部書記葉萬蒼在當時是一名在校學生,他回憶起1959年葉飛回到金淘時的場景,一切都彷彿歷歷在目。“來的時候剛好在村裡一顆大龍眼樹底下,有一個石墨,他坐在那邊就有很多群眾圍上去,當時我是學校學生,也跟著圍過去了。他就用閩南話向人們說,我叫啟亨。”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說起“啟亨”,村裡的一些老人就記起他來了,大家已經四十多年沒見面了,只記得他當年從村裡走出去參加革命了。誰也沒想到,如今眼前這位身邊只有幾名隨行人員的“葉啟亨”,就是大名鼎鼎、威震四海的“開國上將”。


“當天晚上叫他伯母,做一些小麥磨的麥糊摻地瓜葉,就吃那個。第二天一早,他就馬上到我們這邊各家各戶,讓老人們坐在大廳上,他就在我們閩南那種天井底下,規規矩矩地給他們鞠躬。”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葉飛,原名葉啟亨,1914年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地亞望鎮一個菲華混合家庭。父親是位華人。當葉飛5歲的時候,父親決定,將他送回自己家鄉——福建南安金淘鎮佔石村。因為老華僑希望兒子,能夠記住自己的“根”。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12歲那年,葉飛以優等生的成績考入廈門港中山中學,在校期間他開始接觸進步報刊,傳看革命書籍,逐漸瞭解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只有走信仰共產主義、信仰馬列主義的道路,才能夠改變現狀。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然而正當葉飛積極投身革命洪流的時候,卻不幸被國民黨當局逮捕了。


葉飛的父母得知他被捕的消息後十分焦急,千方百計設法營救,準備通過菲律賓駐廈門領事館交涉引渡,但是最後,葉飛拒絕了被引渡回菲律賓。


“在廈門當時有這樣一條規定的,有外國出生證的人可以享受豁免權,但是這樣的話他就不能在中國繼續從事他的革命運動,所以他寧可坐監獄坐滿一年也不回菲律賓去。”江蘇省南通市市政協副主席、原葉飛將軍秘書袁瑞良講述道。


這次牢獄之災卻讓葉飛更加堅定了心中的革命理想,從此這位進步青年開始將自己的現實憂思轉化為變革武器,以更加堅韌、堅毅的決心踏上了影響他一生的革命征程。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在福建省革命博物館珍藏著一枚手槍子彈,他留在葉飛的身體里長達66年之久,直到葉飛逝世後才被取出。這枚看似普通還帶點鐵鏽的手槍子彈卻是葉飛將軍革命一生的見證。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在閩東期間,葉飛成功領導和開展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的游擊戰爭。一天中午,葉飛在福安城外的獅子頭渡口的客棧裡與地下黨接頭時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偷襲。


戰友順著血跡,在渡口旁找到了身中數槍、倒在血泊之中的葉飛。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只取出了葉飛左臉頰和腿上的子彈,左胸的子彈因為太靠近心臟而無法取出。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葉飛曾在一篇題為《在生死關頭》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人總是要死的,不要把死看得有什麼了不起的,當然,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隨隨隨便去死。但是為了革命,死了就死了,不死就要繼續為革命工作,我只相信這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解放戰爭期間,葉飛同志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1946年至1948年,先後參加指揮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無論是率部穿插分割、阻擊增援,還是擔當正面攻擊重任,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葉飛同志先後主持福建省委工作和交通部工作,思想解放、勇於創新,為福建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葉飛同志致力於海軍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擴大海外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葉飛,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嚴於利己、艱苦樸素的作風伴隨他的一生。有一次夫人王於耕考慮到葉飛年級大了,呼吸過程中痰卡在喉嚨吸不出來,所以想給他買個吸痰機,以便作為搶救使用,但是當時很難買到,後來委託一位南安籍的華僑從香港帶了一個過來。但是這一次,夫人王於耕的良苦用心卻讓葉飛非常生氣,他要求把吸痰機還回去,對於身外之物,他一絲一毫不取。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而在侄輩葉萬蒼眼裡,葉飛一生簡樸,就連他的會客廳也是異常簡單,“他的會客廳只有一張沙發、一張桌子,1985年見他的時候就是那張桌子,到他逝世之後還是那張桌子,他是非常簡樸的,對自己的要求很嚴,他的子女也都非常優秀,大都是60年代的清華、北大生,但是他從不為子女跑關係,找工作也都是他們自己找的。”


他戎馬一生,五次遇難生還,子彈留在左胸66年


1999年4月18日12時,葉飛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85歲。2000年4月28日,遵照葉飛的遺囑,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廈門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