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種植技術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屬多年生特種蔬菜。黃花菜全身都是寶,其花蕾營養十分豐富,味美可口,是蔬菜中的珍品,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進補、止血、消炎、清熱、利尿、明目、發奶、美容、健胃等功能,深受消費者歡迎,其葉可作飼料或造紙,也可製成繩索或麻袋,其肉質根是釀酒的上乘原料。

黃花菜種植技術

  我縣黃花菜栽培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就作為觀賞植物種植。公元1488年(明朝弘治元年)已成片栽培,作蔬菜食用。始盛於清朝康熙年間。目前我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黃花菜生產基地縣,祁東縣還被國家命名為“黃花菜原產地”。至2014年底止,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16.5萬畝,乾菜總產量4萬噸,總產值突破10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歐美、東南亞、非洲等20多個國家地區。

黃花菜種植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對黃花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大力開發無公害黃花菜來穩定國內市場,開發佔領國際市場,要做大做強黃花菜產業,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目標。

黃花菜種植技術

  無公害黃花菜是指源於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特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有害有毒物質含量控制在安全允許範圍內並經省級以上農業環境監測管理站等權威機構檢驗認定符合規定標準的黃花菜。因此,無公害黃花菜的生產,對產地環境條件、農藥、肥料使用,加工、包裝、貯運等均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規程操作,才能達到無公害標準。

黃花菜種植技術

黃花菜生物學特性

  黃花菜屬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屬(Hemerocalli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約有十四個種,可作為黃花食用的有以下四種:黃花菜(稱北黃花菜)(H.flavaL.),黃花(稱金針菜)(H.citrina Bar.)、萱草(H.fulva L.)、紅萱(H.minor Mill.)。其植株形狀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大致相同。我縣栽培的主要是黃花(H.citrina.Bar)和小量紅萱(H.minor mill.)二種。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一節 形狀特徵

  一、根:黃花菜根系發達。根群多數分佈在30-70cm的土層內,深的可達130-170c m。根從短縮莖的節上發生,有肉質根和纖維根兩類。肉質根又可分為長條形和塊狀形兩種。長條肉質根是組成根系的主體,它既是同化物質的貯存器官,又是養分和水的輸導器官,常在春季產生,且隨著短縮莖逐年向上發展,髮根部位也逐年提高;塊狀肉質根短而肥大,主要作為貯藏器官,常在植株衰老時發生;纖維根是從肉質根上長出來的側根,分杈多而細長,分佈在長條肉質根上和塊狀肉質根的頂端,一般在苗期大量發生,增強吸收能力。

  二、莖、葉:葉是由地下短縮莖的頂芽發生,每一節發生的葉對生。葉鞘抱合成扁闊的假莖。葉片狹長成叢。在生產上每一假莖及其葉叢稱為“一片”,實為短縮莖上的一個分櫱。黃花菜在我縣每年發生兩次葉,2-3月長出的稱為“春苗”,待花蕾採收完畢後枯黃,不久後即發生第二次新葉,稱為“冬苗”,遇霜凍後枯黃 三、花苔:春苗長到5-6月間從葉叢中抽生花苔(俗稱“抽箭”),花苔項端分生側枝,其上著生花蕾,成傘狀花序,能陸續發生花蕾,花期可持續數十天。花蕾表面可分泌蜜汁,多數品種的花蕾於傍晚開放。花蕾有花被6片,分內外兩層,外層3片較狹而厚,內層3片寬而薄,內有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3室。開花後受精結實,種子堅硬呈黑色。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二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對溫度的要求:黃花菜每年春天旬平均溫度在5℃以上時,幼葉開始生長,發出“春苗”,15-20℃是葉片生長的最適溫度,花蕾分化和生長適溫為28-33℃,且晝夜溫差較大時,則植株生長旺盛,抽苔粗壯,花蕾分化多。最高臨界溫度40℃。冬季進入休眠期,地上部的葉片枯萎死亡,但地下部的根、莖可抵禦零下38℃的低溫。

  二、對土壤的要求:黃花菜根系發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平地坡地、肥地瘦地、紅黃壤、紫色頁岩、石灰岩等土壤均可種植。但土壤疏鬆,土層深厚,肥力較高,PH值6.5-7.5植株生長茂盛,產量高。

  三、對肥水的要求:黃花菜具有含水量較多的肉質根,耐旱力頗強,可在山坡上生長良好。它的需水規律是:在苗期需水量較少,抽苔後需土壤溼潤,盛花期需水量較大。故在花期遇長期乾旱,會使花蕾脫落,採摘期縮短,產量降低。但土壤中若積水嚴重,會影響根系生長,並易引起病害,所以稻田種植黃花菜必須做好排水工作,特別地下水位高或低窪田更應重視開溝排水。黃花菜耐瘠力強,但肥料充足,N:P:K=1:0.6:0.85植株生長良好,產量高。防止偏施氮肥,引起葉片過嫩,病害嚴重。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三章 栽培技術

  第一節、改善生產條件 高標準建設菜園

  一、園地選擇:黃花菜屬多年生經濟作物,受益年限長,按照無公害黃花菜標準,要選擇交通便利但必須避開公路主幹線,產地生態環境良好,無工業“三廢”及農業廢棄物、醫院汙水和廢棄物、城市垃圾等汙染源。同時要選擇土層深厚,肥力較高,排灌方便的稻田和旱土適當連片種植,形成規模生產。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高的地區及地方病高發區不能建園。

  二、配套設施建設:旱土、坡地種植黃花菜,要改坡土為梯土,以提高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有條件的地方要廣闢水源,加強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引水抗旱,增強抗旱能力。 稻田種植黃花菜要統一規劃,高標準開好主溝、圍溝、廂溝,達到溝溝相通,雨停田幹,排灌自如。要求主溝寬30cm,深30cm,圍溝寬30cm,深25cm,廂溝寬30cm,深20cm。土層淺的瘠薄旱土種植黃花菜要採用綠肥壓青、挑客土等辦法,加厚土層,改良土壤,建設高產穩產菜園。

  三、老菜園的更新改造:黃花菜種植多年後(10-15年)就會分櫱增多,植株過密。對塊狀肉質根增多、花苔矮小、花蕾分化少、花蕾短小、產量明顯下降的老菜園,應及時進行更新改造。黃花菜更新改造的常用方式有兩種:一是將過密的老蔸挖取1/3-1/2後再挑土200擔培蔸。這種方式第二年產量影響較少,二是將所有的老蔸全部挖出,按新栽方式重新種植,但第1-2年產量影響較大。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二節 選擇良種,合理搭配

  一、選用良種:選用良種是奪取黃花菜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我縣黃花菜品種資源比較豐富,除紅萱外,先後在生產上應用的有30多個品種。目前全縣大面積推廣的良種有:

1、祁珍花:植株直立,緊湊,株高160cm,生長勢和分櫱能力強,葉色濃綠,葉片肥厚呈狹長型,葉片長87cm,寬1.78cm,花苔高150-160cm,粗壯。單叢可抽生花苔18-20根,每根花苔結花蕾80-90個,鮮蕾綠黃色,結構緊密,不易松苞,長11.5-12cm,單蕾重2.25克,從出苗至採收125天,6月初抽出花苔,6月上、中旬始收,採收期80-90天。乾製率19.2%,耐澇、耐旱、耐寒、耐熱、抗病能力強。每畝乾菜產量300-450公斤。是南方產區鮮花銷售的最佳品種。

2、猛子花:株型緊湊,株高170釐米,分櫱能力較強。葉片濃綠色,長帶型,長102釐米,寬2.2釐米。花苔粗壯,高160釐米,每根花苔結蕾60-90個。鮮花蕾黃綠色,蕾尖綠褐色,長11.5-12.5釐米,粗1釐米,單蕾重2.28克,幹蕾黃褐色,有黑嘴,長11.2釐米,單蕾重0.53克,從出苗至採收125天,採收期80天左右,乾製率20%,耐熱、耐旱、耐寒、抗病能力較強。每畝乾菜產量250-450公斤。是南方產區做乾花的最佳品種。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三節、適時移栽 提高質量

  一、栽植時間:栽植黃花菜最好採取分株繁殖的方法。分株繁殖生長快,第二年就可以投產,第3-4年就可以進入盛產期。分株繁殖的時間從花蕾採收完畢至抽生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後到翌年發春苗前均可栽植。但以花蕾採收完畢後立馬栽植最好,當年即可發生冬苗,抽生新根,積累養分,第二年就可抽苔投產。

  二、種苗選擇與處理:要求在花蕾始收期對種苗留用田進行實地考察,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純度高的坵塊作為種苗分株的對象。黃花菜栽植前,應對種苗上下部進行修剪,切去主根上的黑蒂,清除腐朽根系,剪除支根上的根痘,修剪過長的支根,保留長度10cm左右,有葉片時,保留3cm左右,以利成活。栽植時要注意大小苗分開成片種植,便於集中管理,實現早產、高產。

  三、精細整地,施足基肥:種植黃花菜的坵塊,要求深翻30cm以上,特別是稻田還要高標準開好“三溝”以利排灌。整地時,結合畝施腐熟堆肥、豬牛欄淤等有機肥4000-5000kg作基肥、與土壤拌均再將地整碎整平。對酸性過重的土壤,每畝施石灰50公斤,以中和酸性。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汙泥或城鎮垃圾、粉煤灰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四、合理密植、保證質量:黃花菜栽培方式有多種:主要推廣寬窄行種植,這種方式便於管理,有利於間作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求寬行100cm,窄行60cm,穴距40-50cm,每穴栽4株,可採用雙株對栽或梅花型栽植均可。穴內株距10cm,栽植深度以10-15cm為宜,過淺容易“毛蔸”。品種分櫱能力強,土壤肥力高的稻田、菜園土每畝栽2000叢左右,坡地、瘦土每畝栽2200叢左右。栽植後每畝用1500-2000公斤的優質灰肥蓋蔸,並畝用100-200公斤人糞尿兌水淋蔸作定根肥。

黃花菜種植技術

加強培育管理,促進健壯生長

  一、中耕除草。當春苗還未露土或剛出地面,應進行鬆土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出苗後,應做到施肥前先鋤,土壤板結必鋤,雜草多時立即鋤,經常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特別注意防止發生草害。

  二、科學施肥。根據黃花菜生長髮育特性,在肥料施用時期和方法上堅持“四肥”並舉(即冬肥、苗肥、苔肥、葉面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N.P.K合理搭配。一是施足冬肥。在秋冬挖好伏土後,選擇陰雨天來臨之前,每畝用人糞尿100公斤,加磷肥40-50公斤或生物有機複合肥40公斤,在蔸邊開穴埋施,並澆水淋蔸。二是早施苗肥。春苗萌發時(苗高10cm左右),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尿200-300公斤,鉀肥8-10公斤,混合兌水淋蔸,促春苗整齊快發。三是重施苔肥。在抽苔前7-10天結合中耕,每畝用生物有機肥40公斤或45%的複合肥30公斤,待土壤溼潤時開穴深施後覆土,以促進抽苔整齊粗壯。四是看苗補施葉面肥(又稱保蕾肥)。在抽苔始期用98%磷酸二氫鉀40-50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霧。每畝藥液用量40-60公斤,每隔10天一次,連續3次,能顯著增強植株抗旱、抗病能力,促使花蕾分化多,花蕾粗壯,葉片功能期延長,幼蕾脫落少,提高產量。避免施用單質氮肥,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和以硝氮作原料生產的複合(混)肥作追肥。

  三、合理排灌。春季多雨,應及時做好黃花菜園的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漬害。7-8月高溫乾旱季節,要充分利用灌溉設施,及時引水抗旱,保持土壤溼潤,延長採摘期,提高品質和產量。引水抗旱宜在早晚進行,做到急灌急排,不能漫灌。

  四、科學防治病蟲。花菜主要病害有葉斑病、葉枯病、鏽病,俗稱“三病” 還有根腐病、紅腐病、黃葉病、白絹病、炭疽病、莖枯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金龜子,俗稱“三蟲”。還有蝽象、薊馬、小地老虎、潛葉蠅等。

1、葉斑病。一般初發生在葉片的中部,嚴重時自葉尖開始枯黃造成全葉枯死。病菌侵害花苔,出現褐色凹陷斑點。3月下旬開始發病;5月下旬危害嚴重,6月中旬停止發展。

2、葉枯病。初發時,在葉片中部邊緣發生水漬狀小點,嚴重時在葉片上下形成褐色條斑,最後呈灰白色,可造成全葉枯死。5月上旬發病,6月上中旬危害嚴重。

3、鏽病。先在葉片上發生小斑點,逐漸擴展到全葉和花苔上佈滿鐵鏽狀粉末,後期變為紅褐色並有黑色斑點。5月下旬開始發病,6-7月危害嚴重,感病品種冬苗仍發生危害。

4、紅蜘蛛。初期在葉片背面出現灰白色的小斑點。後期葉片佈滿帶絲塵末,蟲體細小,肉眼難以分辨。受害嚴重的坵塊,葉片灰褐色,抽不出花苔。

黃花菜種植技術

  病蟲害防治方法: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1、農業防治:一是選用抗病蟲的優良品種。二是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蟲能力。三是抓好冬季清園工作,將病葉、雜草除盡帶出集中燒燬,並全園噴施波美0.4-0.5度的石硫合劑或清園劑,不留空白,可有效殺滅越冬蟲卵和菌絲,減少病蟲基數。

2、生物防治:放養七星瓢蟲,可有效控制蚜蟲、紅蜘蛛危害。還可用誘殺等方法捕滅小地老虎等成蟲。

3、藥劑防治:當病害初見病斑時,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開展防治。目前防治黃花菜病害的藥劑配方有:①10%苯醚甲環唑10克加40%氟硅唑2.5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施。②69%星潔25克加3%多氧清50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霧。以上配方每桶水必須另加快長快綠1包,可有效綜合防治黃花菜“三病”,並促進快速恢復生長。當蟲害發生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①防治蚜蟲、紅蜘蛛:用1.8%蟲蟎殺星10ml兌水15公斤,於陰天或晴天下午5時後噴霧,防治效果較佳。

②防治金龜子(蠐螬):2.5%地蟲剋星1000-1500倍液淋蔸挑治。

  嚴禁使用有機砷、無機砷、有機錫、有機汞、有機雜環類殺菌劑、有機磷殺蟲劑、有機氯殺蟎劑、二苯醚除草劑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允許使用的化學農藥在抽苔以後禁止使用。同時還需防止無公害黃花菜生產區以外農田使用禁用農藥產生的交叉汙染。

  五、深挖伏土、冬培客土。黃花菜採摘完畢後,及時割除枯苔、枯葉、清除雜草集中燒燬,同時深挖一次伏土,做到行間深挖(15cm),蔸邊淺挖。土塊暫不打碎,任其日曬雨淋。11-12月每畝挑客土8000公斤培蔸。既可防止黃花菜“跳根毛蔸”,也可為黃花菜保暖防凍。

黃花菜種植技術

第五節、適時採摘,精細加工

  一、採摘。黃花菜花蕾採摘對時間要求很嚴,要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具體確定採摘時間。1、乾製黃花菜花蕾採摘時間:花蕾黃綠,緊實飽滿,有光澤,長到本品種應有程度,花蕾縱溝明顯,含苞待放時最佳。大多數品種在每天12:00-14:00採摘。採摘過早影響產量,產品色澤差。採摘過遲,花瓣開裂,花粉散出,品質變差,失去商品價值。2、冷凍保鮮黃花菜花蕾採摘時間:根據加工要求而定,冷凍貯存延長鮮菜銷售時間的應於早晨6:00-8:00採摘“隔日蕾”,即頭天採摘第二天成熟的花蕾,當天銷售鮮菜應於早晨6:00-8:00採摘“當日蕾”。

  採摘花蕾時要小心操作,不要損傷幼蕾和花苔,要求花蕾帶蒂不帶枝梗。盛裝鮮蕾的容器要保持清潔衛生,同時要求在運送鮮蕾時輕裝輕放,不能搓壓。

  二、加工。無公害黃花菜外觀要求:色澤金黃無油漬狀,氣味芬芳,乾燥清爽,挺直不結塊,根條長短均勻,肉質肥厚,無蟲蛀。內質要求:含水量低於13%,總酸量小於3%,總糖量大於37.5%,蛋白質含量大於11%,並經檢測符合安全衛生指標。目前,加工無公害黃花菜主要有三種方法。

1、蒸氣殺青烘烤脫水法:主要步驟有殺青、退青、烘烤、晾曬、入庫。

①殺青:將採摘的鮮黃花菜鋪裝在蒸

  篩上,鋪裝厚度為15-20釐米,然後將蒸篩上架,推入蒸汽箱內,通入蒸氣,控制蒸汽箱內的溫度在58-62℃,蒸5-8分鐘後,開啟蒸汽箱門,取出蒸篩。

②退青:將蒸篩置於蒸汽箱外自然溫度20℃左右進行退青。

③烘烤:將退青的黃花菜置於烘箱內,溫度控制在80℃左右,烘烤15-20分鐘。 ④晾曬:將烘烤後的黃花菜置於陽光下晾曬乾打包,運送冷藏庫儲存。

  此法適宜於規模化、工廠化集中加工。採用蒸汽殺青烘烤脫水法加工黃花菜,整個加工過程不使用任何化學和食品添加劑,保持了黃花菜原汁原味,完全可達到國際綠色食品標準。

2、蒸製法:將採摘回的鮮花立即裝篩,每篩裝7-8公斤,要多留空隙,中間要留一孔穴通到篩底,使蒸汽分佈均勻。裝篩後立即用荷葉鍋一篩一篩地蒸。要求鍋內蒸汽溫度上升到70-80℃,維持7-10分鐘即可,切忌蒸制過熟。出鍋後要逐篩涼攤,不可堆積,冷卻後即可攤曬。

3、燜製法:晴天中午在曬場或水泥地板上墊一層清潔薄膜,將採摘的鮮蕾疊放其上,厚度在10cm以內,再用清潔薄膜覆蓋,四周用方木壓實密封,在陽光直射2-3小時待“剎青”後取出,即可攤曬

  以上二種方法適宜家庭小規模加工。

  攤曬時最好置於竹墊上,厚度以1-2層為宜,中午翻墊。經過3-4個曬日即可出售或貯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