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鹹水鱷(灣鱷),Crocodylus porosus(Schneider, 1801),鱷科鱷屬的一種鱷魚。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因二戰末期的蘭裡島之戰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鱷,位於溼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為現代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由於它是鱷目中唯一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所以亦被稱為“裸頸鱷”。


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鹹水鱷,原產於東南亞一帶的沼澤和溼地地區,後來逐漸的擴展到了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成為了溼地的頂級掠食者,由於鹹水鱷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成年後的普遍體長都在3-6米,體重達1600公斤。灣鱷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中國已採取行動,爭取讓已在中國絕跡千年的灣鱷重生,灣鱷無亞種分化。

鹹水鱷具有強大的咬合力,所以在它們的生活區域內,除了陸地上的野牛,野豬等,生活在河口的鹹水鱷,最喜歡的食物就是海龜,因為其中富含著豐富的膠原蛋白,而海龜堅硬的龜殼對於鹹水鱷來說,並不是大問題,一口就能咬碎,所以在吞食的時候,一般都是連殼吞下。

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吻:吻較窄長,前喙較低,吻背雕蝕紋明顯,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趨向吻端,但互不連接。

鼻:外鼻孔單個,開於吻端;鼻道內無中隔,其後端邊無橫起緣褶而有顎帆。

眼:眼大,卵圓形外突。虹膜綠色,有上下眼瞼與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與淚腺。

耳:耳孔在眼後,細狹如縫。

齒:下頜齒列咬□時與上頜齒列交錯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

頭部:頭後無枕鱗,亦無後枕鱗。

頸部:頸部與頭、軀無明顯區別,頸背散列的頸鱗合成方塊,左右各有1枚纖長骨鱗。

軀幹:軀幹長筒形,為頭長的5倍。腹淺白色,肢體後緣鱗片起稜成鋸緣。

背部:背深橄欖色或棕色,背鱗16行左右,中背6行起稜而不成鬣,稜鱗入尾者最外1行離稜成2行尾鬣。

尾部:尾粗,側扁,其長超過頭、體的總和,可作有力襲擊。

四肢:四肢粗壯,後肢較長,五出,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內側兩趾半蹼,內側3趾有爪。

瀕臨滅絕的鹹水鱷

世界現存最大爬行動物:鹹水鱷


目前鹹水鱷已瀕臨滅絕,由於早些前人類對於鱷魚皮的狂熱追求,導致鹹水鱷被大量的捕殺,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保護物種,其中保護情況最好的就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這也導致在澳大利亞經常能夠看到海邊豎立著明顯的警示牌。而且由於它們特殊的身體結構,具備很強的抵抗海水的高鹽度特性,所以甚至在日本海域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