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中他被誤會最深:貌似無能,其實讓孫悟空顫抖,讓觀音畏懼


西遊中他被誤會最深:貌似無能,其實讓孫悟空顫抖,讓觀音畏懼

金箍棒是孫悟空依仗成名的武器。沒有得到金箍棒前,一個籍籍無名的混世魔王就把孫悟空逼得手忙腳亂。此後許多年,孫悟空闖出不少禍事,可是,無論是被雷劈斧砍,還是八卦爐火燒,抑或是被壓在五行山下,遭遇種種磨難,金箍棒始終陪伴在孫悟空身邊。

金箍棒與孫悟空來說,絕非單純的武器,而像是永不分離的親密戰友,對孫悟空的武力與信心有著重大加成。

金箍棒對孫悟空確實很重要,說是“一棒在手,天下我有”,也不為過。

那麼,孫悟空真的是因為丟了金箍棒,感覺鬥不過玉帝,於是對玉帝前倨後恭,改換態度嗎?

當然不是!

青牛精故事之後,是真假美猴王故事。

孫悟空與假猴王打上天庭,請求玉帝接見。孫悟空說:“萬歲!萬歲!臣今皈命,秉教沙門,再不敢欺心誑上,只因這個妖精變作臣的模樣。”如此如彼,把前情備陳了一遍,“指望與臣辨個真假!”

西遊中他被誤會最深:貌似無能,其實讓孫悟空顫抖,讓觀音畏懼

孫悟空與假猴王拉拉扯扯,吵嚷不休。見到玉帝之後,齊齊停止打鬥,鞠躬行禮,口稱“萬歲”。那時,孫悟空手中就握著金箍棒,可是,拜見玉帝時恭恭敬敬,一點禮節不敢缺少。面對玉帝訓斥,孫悟空既沒有嬉皮笑臉,更不敢出言反駁,而是帶著些委屈,強調自己不敢欺心誑上,解釋此次前來實在事出有因。

鳳仙郡大旱三年,死了無數百姓,孫悟空在郡侯面前打了包票,說自己一定能求來甘霖。來到天庭,孫悟空按照程序見到玉帝。玉帝也不多話,讓人把孫悟空帶到披香殿。當孫悟空聽陪同天師介紹了玉帝的同意降雨的三個條件,原文說:“行者聞言,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面含羞。”

此時,金箍棒同樣在孫悟空手中,可是,聽聞情由,孫悟空竟然大驚失色,連再去見玉帝一面的勇氣都沒有。甚至,他還為自己替鳳仙郡強出頭而感到深深羞愧。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孫悟空敬畏玉帝絕非因為金箍棒丟失,而是另有原因?

那麼,讓孫悟空敬畏玉帝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只能在青牛精故事之前尋找。

青牛精之前是通天河鯉魚精的故事。情節與大多數取經故事類似,無非是妖怪為禍一方,孫悟空出面降妖,因種種原因降妖不成,於是求助高層。

引起孫悟空注意的,肯定不是種種雷同,而應當是通天河故事中的特殊事件。

沒錯,通天河故事中確實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特殊事件!那就是觀音菩薩不梳妝。

西遊中他被誤會最深:貌似無能,其實讓孫悟空顫抖,讓觀音畏懼

觀音為何不梳妝?

若觀音梳妝打扮,拖延了一兩個小時,對取經任務會有致命影響嗎?根本就不會!南海落伽山的時間流速和人間是一模一樣的。就連孫悟空也勸說觀音,不用著急,梳妝後再出門。堂堂菩薩,還是一美女菩薩,怎能穿著睡衣就出門見人呢?

由此可見,觀音不梳妝只是為了做個姿態。

這個姿態是做給誰看的?

做給百姓看的?百姓看到不梳妝的觀音確實萬分感動,都覺得觀音心繫萬民,大慈大悲,於是有“魚籃觀音”畫像傳世。收走鯉魚精後,觀音菩薩本來轉身就走,是孫悟空建議觀音見一見陳家莊的百姓。也就是說,觀音菩薩事先並沒有想讓凡人看到自己不梳妝的樣子。

凡人的敬畏對觀音菩薩多多少少有點用。但是,下層百姓的支持與高層領導的意見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提。

做給如來佛祖看?如來佛祖是觀音菩薩的直接領導不假,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觀音菩薩並非如來佛祖的普通小弟。她身兼二職。一方面是佛派的第一菩薩,另一方面是天庭派駐人間的五方五老之一。

也就是說,論在黨派內部地位,觀音確實低如來一頭,是如來下屬。可若論起在整個仙界的地位,觀音與如來地位相等,同為五方五老。

觀音菩薩費盡心思謀劃取經行動,與其說是為了討好如來,完成如來交代的任務,不如說是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前程。

觀音要想在仙界更進一步,需要爭取的對象不是如來佛祖,而是玉皇大帝。

沒錯,觀音不梳妝,真正想要打動的,是天庭之主玉皇大帝。

妖魔作亂,禍害人間,天庭諸仙都有責任將之擒拿。觀音菩薩不梳妝就出行,正體現了對天規戒律的尊重。唯有儘快肅清妖魔,才能恢復人間秩序。

堂堂菩薩對降妖伏魔都如此積極,對維持三界秩序都如此盡興,孫悟空回想五百年前自己的種種狂妄,又怎能不冷汗直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