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教授感言:中国学生的这些“习惯”阻碍了他们长远发展

本文是一篇学者访谈,更是一份顶级名校申请经验指南。受访人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康毅滨,他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用他的话讲,“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普林斯顿教授感言:中国学生的这些“习惯”阻碍了他们长远发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先生,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

康教授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曲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康毅滨在接受《星期日新闻晨报》访问时如是说。

普林斯顿教授感言:中国学生的这些“习惯”阻碍了他们长远发展

成绩很好,但“陈述”千篇一律。

我们系曾经有一个中国学生,开学后没多久,我就发现他并不真喜欢科研。我和他谈话,他说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考普林斯顿就是为了完成别人对他的期待。

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的,只是长期以来,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让他过早地把实验和名利、和事业捆绑在一起了。

普林斯顿教授感言:中国学生的这些“习惯”阻碍了他们长远发展

在我们这一行业里,真正成功的人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假如为了出人头地,那还不如去搞别的行业来的更快。)他们真正享受的是探索的过程,包括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来不易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