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在中国几千年万马奔腾的历史长河中,一马当先、出类拔萃之马,可能要数闻名遐迩的汗血宝马了。“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其中提到的“胡马”,就是指来自西域的“汗血马”。

上世纪70年代,我在驻苏联使馆工作时,就听说过中亚的土库曼产有著名的阿哈尔捷金马,即我国史书记载的汗血马,但一直未能前往寻访。苏联解体后,我有机会两次去了土库曼斯坦,终于得以亲眼见证。

国宝阿哈尔捷金马

1992年1月,我随同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亚,第一次来到新独立的土库曼斯坦。那次访问的主要任务是与原苏联各国谈判建交,日程非常紧张,连上街观光的时间都没有。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在交谈中,对方主人言必称他们引以自豪的两件国宝:一是“世界上最好的马”——阿哈尔捷金马,不仅形体美、速度快,而且通人性,土库曼人祖先花了数千年时间才培育形成;二是“地球上最好的地毯”——土库曼地毯,深红色手工毛织,基础图案全由艳丽的玫瑰花纹组拼,蕴涵着突厥人的审美情趣。无论在宾馆走廊,还是礼仪大厅,到处可见土库曼民族特色的地毯、挂毯和精美的阿哈尔捷金马油画。

来源

临别时,土库曼斯坦总统亲手向我们代表团每个成员赠送一块他们的国宝地毯,以表达对中国政府最早承认其独立并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谢意。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此行13年之后,我再次来到土库曼斯坦,终于有幸见到了心仪已久的阿哈尔捷金马。那是2005年,当时我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按照惯例,我们驻中亚各国使节定期在阿拉木图聚会,就地区形势及相关工作交换看法。出于私心,我很想借机看看阿哈尔捷金马,便提出能否考虑换个地方开会,譬如土库曼斯坦,也有点新鲜感。这个动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虽然已是秋季,但土库曼斯坦天气仍十分炎热。不过,如今的土库曼斯坦并非十多年前人们戏称的“又土、又苦、又慢”,而早已“鸟枪换炮”了。

独立后,该国经济发展较快,社会政治稳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建设也很洋气。首都阿什哈巴德街上欧洲标准的宽敞柏油马路,清一色乳白大理石贴面的高楼大厦,以及连山上公园都昼夜灯光通明,看起来相当壮观。位于市中心的英俊神武、形态各异的阿哈尔捷金马雕塑,则是首都的标志性建筑。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在完成会议的正式日程之后,东道主鲁桂成大使组织兄弟馆的同事去阿什哈巴德郊区参观土库曼斯坦的两大国宝。在一个农村的家庭作坊里,我们仔细观看了地毯传统编织的全过程。纯朴的土库曼姑娘还让我们坐到跟前,手把手地教授怎样穿线织花。随后,就去邻近参观养马场。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养马场主人是使馆的“关系户”,因为国内来的代表团几乎都要提出看汗血宝马。主人听说有五位中国大使前来参观,特意作了精心安排。先是到马厩,尽管主人一再招呼,我们还是离马匹较远。鲁大使悄悄地跟我咬了一下耳朵,说阿哈尔捷金马很温顺,不会踢人的。出于礼节,我壮了壮胆,带头走近围栏。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匹浑身乌黑油亮的公马,拥有轮廓美丽的头颅和天鹅般优雅的脖颈,毛色在灯光下像绸缎一样呈现色阶变化,真不愧为“最具美感的马”。

它朝着我迎了一步,友善地扬起脖子,转过脸来,做出可爱的接吻状。一下子,大家都乐开了,纷纷上前抚摸亲热,并拍照留念。然后,我们来到客厅。一边喝着热腾腾的奶茶,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主人娓娓道来。

土库曼有句俗语:“早上起床后先给父亲请安,之后给马儿请安。”这形象地反映了马在家庭中的地位。小马驹出世后,像孩子一样被正式命名,因此每匹阿哈尔捷金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后代则叫儿子、女儿、孙子、重孙等等,并有世代家谱。在悉心喂养的过程中,马儿受到主人全家老少的呵护和疼爱,始终与人类保持着亲密接触,因而也渐渐变得通人性了。当主人有难时,它总会挺身相救。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被誉为“贵族血统”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原产于土库曼境内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阿哈尔绿洲,由当地的捷金部落培育而成。阿哈尔捷金马至今已有三千多年驯养历史,是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马种,与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同为世界三大纯种马。

目前,该国拥有70种同血系纯正阿哈尔捷金马。常见毛色有淡黄、枣红、银白及乌黑等,体高一般为1.5米左右,皮薄毛细,四肢修长,步伐轻灵高雅,体型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完美秀丽的流线。

阿哈尔捷金马具有适应沙漠干热气候的特性,在长途骑乘中表现出良好的速度和耐力。正是由于卓越的性能,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通常每匹达几十万美元。目前全世界共有阿哈尔捷金马6000余匹,其中土库曼斯坦3000多匹,俄罗斯2000来匹,另有1000匹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其他国家。

参观的重头戏是训练场。主人牵过一匹浅黄色、脸上带有白花纹、四腿墨黑、蹄子雪白的马儿,马背上披有一块精致的红毛毯。他飞身上马,扬鞭疾驰,绕场跑了几圈后到我们面前嘎然而止,马的前半身腾空仰立,好不威风!

接着,殷勤的主人让我们亲自上马体验。我正好跃跃欲试,于是穿上特制的大红袍,戴上白色羔皮帽,在主人帮护下,战战兢兢地坐上马背。先是由他陪着缓缓地走了一圈,然后按其提示轻拉缰绳,双腿一夹,马儿就乖乖地小跑起来。果然名不虚传,骑得十分平稳、舒适、潇洒,感觉真爽。后来,我出版外交回忆录时,还专门将骑着汗血马的照片作为插图附上。


天马传奇及汗血之谜

据《史记》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大宛多善马,马汗血”。故在我国,两千多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马”。

公元前112年,敦煌有人将一匹汗血马献给汉武帝。武帝大喜,将其称为“天马”,并作歌咏之:“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沬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达兮龙为友。”武帝爱马心切,遂派百人使团,带一具纯金制作的马前往大宛国,欲以重礼换取汗血马种马。可是,大宛国王不仅拒换,还在归途中“杀汉使,取其财物”。武帝闻之大怒,下令武力夺马,并为此发生两次战争。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骑兵数万人西征,但败退敦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出征,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以备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此时大宛国因内讧而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承诺以后每年向汉朝进贡两匹良马。汉军选汗血马3000多匹,经长途跋涉,回到玉门关时仅剩1000余匹。引进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战斗力大增。传说一次与外军作战中,敌方人数众多,而汉军骑汗血马上阵。驯养有素的汗血马,以为这是表演的舞台,兴奋地作起舞步姿势。敌方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奇特,竟不战自退。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五王醉归图卷》

其中穿深红色衣服,由两个侍从搀扶的是玄宗,他所骑的是“照夜白”;接着是顾前后盼,骑“玉花骢”的岐王。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公元647年,奧古什-卡拉乞达人赠给唐太宗一批阿哈尔捷金马。太宗从中选出10匹,封之为“千里马”。天宝三年,唐改大宛为宁远,并将义和公主远嫁宁远国王。对方献上两匹“胡种马”(亦即汗血马),唐玄宗取其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还被画进唐代名画《照夜白图》、《玉花骢图》。不过,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批评宫廷画家韩幹把马画得太肥,责其“画肉不画骨”。但也有人为其辯解道,唐玄宗的御马有专人喂养,又很少活动,所以膘厚肉肥,画家不过是写真、写实罢了。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照夜白 图

唐代著名画家韩幹,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师从画马名家,学画十余年而艺成。为学习画马,他经常到马厩里去,甚至搬到那里和饲养人一起居住,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研究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都记录在案。韩幹自己说:“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人们称赞,韩幹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他画的马匹体型肥硕,动态感强,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新风格。

据查,自古以来,对汗血马描述得最为形象逼真,可谓达到出神入化,要数一生爱马的李白了。这位唐代大诗人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晚年时写下绝唱《天马歌》,诗曰:“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坐骑,也成为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主要战马,曾兴盛上千年,后来却消失无踪。

有的说法是,汗血马速度快,但体形纤细,负重力和耐寒力差,这是被弃用而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诸如疫病、血统失纯或自然退化等因素。1950年,为改良骑兵部队的马匹,我国从苏联引进阿哈尔捷金马种马,其中52匹饲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场。但当时未能建立一套谱系管理制度,任其自然繁殖,导致纯种马失传。

至于汗血马是否真的“汗血”,迄今各国专家众说纷纭。据史书所说,汗血马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被称为“汗血马”。而清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中将“汗血”解释为“马病所致”,认为有一种存活于马臀部和脊部的寄生虫能钻入皮内,使马皮在两小时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

前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寻访汗血宝马(上)

此观点得到部分外国专家认同,但现代科学对这种寄生虫尚知之甚少。另有一些学者依然坚称,阿哈尔捷金马在快速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血浆从毛孔中渗出,因而出现这种“汗血”现象。

土库曼斯坦养马专家则有自己的见解,认为阿哈尔捷金马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加之马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特别是枣红或栗色的马,出汗后局部顔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