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今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表面着陆探测器的国家。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同时也成为在月球远端——通常被称为阴影面,第一个成功着陆探测器的国家。能够做到在月球远端着陆探测器,这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实力所实现的技术创新,也是美国和俄国一直未曾实现的一项科技成果。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中国空间技术进步和实力积聚的体现,对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取得的成果也传到了美国,一直以来,特朗普政府将国家在空间技术的竞争力视为他们未来对宇宙的探索能力。

而影响美国空间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当时处于冷战的背景之下。如果中国的成功不断积累,那么美国还能否在这场新的宇宙空间争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图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拍摄到的月球远端照片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和美国、俄罗斯一样,中国是在19世纪50年代,弹道导弹技术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空间技术领域探索。得益于苏联提供的一些帮助,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发展起了空间技术。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一帆风顺的方向发展,当时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断了这项刚刚发展起来的事业。

中国人在1970发射了他们的第一个人造卫星。紧接着,为了适应商业卫星的应用,中国确定实施载人航天项目。1978年,邓小平明确了中国的航天政策,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会参与太空竞赛。正是因此,中国的空间力量一直致力于发射器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应用——这其中就涵盖了通信设施、遥感技术和计量工程的应用。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在乎空间力量对国家所产生的现实影响力。1992年,中国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21世纪,想要在国际上取得威望,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太空建立空间站。依照这个想法,中国恢复了载人航天项目,这也就直接带动了神舟飞船的发展。在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的第一名航天员,被成功送往太空。据统计,六次神舟飞船任务总共携带了12名航天员进入近地轨道,其中有两人进入了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除了实施载人宇宙飞船计划,中国也在进行像嫦娥四号这样的科学探索计划。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始绕月飞行,在它完成使命后,中国的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着陆月球表面。中国未来的空间计划包括建立新的空间站、月球基地,以及采集火星表面样本并将其顺利运回地球进行研究。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图解:这是第一张拍摄到月球背面颗粒状地貌形态的照片


新的大空大战?

中国太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与美国和俄罗斯早期的太空计划相比,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发展步调缓慢而稳定。因为中国的空间事业发展存在许多机密,所以对于中国太空事业的真正实力,到今天为止,我们仍未可知。然而,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的实力已经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国势均力敌。

在军事应用方面,中国已经展示出了显著的实力。在2007年,中国举行了一场反卫星试验,用一枚地面导弹击毁了一颗故障的气象卫星。尽管取得了成功,但是这项试验产生了有害的残骸云团,会对其他卫星造成影响。电影《地心引力》就展现过宇宙残骸对人造卫星和人类的危害。在2018年中国军队报告中,国防部报道称中国的太空军事力量“仍在蓬勃发展”。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尽管美国本身实力雄厚,但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和中国展开任何实质性的合作。事实上,美国在2011就出台了一项法规,明令禁止美国方面与中国航天的任何正式合作。这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会在中美之间展开呢?

作为一名太空政策的研究者,我可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一些美国官员,包括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的执行秘书长斯科特·佩斯,对中美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也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并且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新的太空竞赛爆发。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宇航会议上,美国太空总署的署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会见了中国空间项目总负责人,对中美未来可能开展合作的领域进行了讨论。然而,各国在太空不断增加的军事力量可能会引发今后的持续竞争。特朗普政权一直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作威胁并且以此为借口用以支持自己想要建立一支独立太空军事化部队的主张。

中国登月计划取得新突破,新的太空竞赛会否来临?

无论如何,中国在太空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这一点已经以某种程度反映在通俗文化中。在安迪·韦尔2011年出版的小说和后来翻拍成的同名电影《火星救援》中,在营救一名被滞留在火星的宇航员时,美国宇航局向中国请求了援助。基于第一次太空竞赛的经验和教训,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的进步。探索宇宙的新生力量不仅会为拯救一名受困的宇航员提供帮助,还会为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发现。尽管中国的崛起预示着新一轮太空竞赛的到来,但最终的结果未必就是消极的。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Wendy Whitman Cobb- inverse- Eileen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