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董家河—世界最大的坡立谷,山光水色如詩如畫


在中國版圖的中心位置,有一個被稱為“中國之中”的湖北省鶴峰縣,是昔日容美土司的核心區域,很美麗,清代詩人顧彩稱讚這一帶為“古桃源”。距縣城42 km的燕子鄉董家村,有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河,人稱董家河。長達20多公里九起九落的暗河和明流,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坡立谷地質地貌品牌。20世紀80年代,桃花山水電站構築攔水壩,原本只在山間潺潺流淌的小溪,因水位的升高而形成了這條平靜的小河。

生長在岸邊的樹木也因為水面上漲常年被淹在水中,形成了一道“樹在水中生,水在樹間流”的獨特景觀,被稱為“湖北的小九寨”。蜿蜒流淌的小河,猶如一位丰姿綽約的絕色佳人,拖著長長的綠色裙幔,幽雅地穿過村莊,款款前行。

河上有一座風雨橋,遠望似彩虹臥波,迴清倒影。兩岸老樹新枝,似把木橋緊緊懷抱。

近觀橋下,形如少女的一隻大眼睛,美麗動人,艄公輕輕一點手裡的長鎬,小船兒便悠然地走入她的心河。

平靜的河面盛滿綠意,沒有聲響,看不出流向。兩岸綠蔭依依,村落掩映,水樹相融,如若人間仙境,人在畫中行。

河中的那些老樹,它們形態各異地深植於水中,一棵棵,一排排,蒼虯,滄桑,好似在向遊人傾述某種歷經和劫難。老樹幹雖然有些殘缺,卻又添新綠。並沒有因環境的改變而喪失生命的本色。相反,這些綠色的生命顯得更加美麗和生動!

十年前的一個夏天,我乘一葉小舟第一次遊覽了董家河。不足4公里的水上行程,小河有說不完的情話,告訴我哪裡是她的家。第一次在這裡聽說坡立谷這個詞,有點懸浮。當親眼得見水的來路是從坡底下流出,而水的去路是地下河的時候,方知坡立谷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斷頭河。董家河就這樣九起九落,不用全看,可以想象該有多美麗!


金秋時節的董家河,白雲藍天,青山紅樹。金黃色的銀杏,青灰色的瓦屋,還有那如鏡的河面上挺立的老樹兜,交相輝映,美輪美奐。彷彿覺得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詩句曾經是在這裡寫的。

董家河的自然景觀有特色。兩岸有“三獅趕象”、“九龜尋母”、山間飛瀑、溶洞奇觀。古樹名木、田園農莊、廟宇遺址、風雨橋等人文景觀也具風格。而今的風雨橋,與十年前有很大變化。外形民族特色更為濃厚,橋面車輛通行,橋下水泥人行道曲徑通幽。小山嵐松濤陣陣,楓香樹紅豔奪目。水中裸露的樹兜,根鬚曲折,形態萬千,形成天然的"水中盆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一幅幅中國宋代的界畫山水就在這裡再現。

遇晴日,小橋、流水、還有幾戶人家,從一曲古韻聲中款款走出。古樹怪木,農舍掩映。老農耕作,雞犬和鳴。秋菊路芳,月季嫣紅。河水清澈,倒映成趣。若秋雨綿綿,董家河將凸顯幻境之美。天青色等煙雨,霧如淡墨烘托農家。


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好,農民走上了富裕道。舊房改新房,水泥道路村村通。白花花的經濟林,後續有產業。白肋煙收了忙什麼?不出家門觀秋色。

清清的河水裡,成群的魚兒穿梭在水草中;岸邊垂釣者常有成對的夫妻和老農。

要想找一棟既古樸又有形式感的老瓦屋真難,要想拍攝一點炊煙也得趕上時間。因為村民的住房大多翻修了,取暖做飯也很少燒柴了。於是這戶菸農家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點。

董家河四季如畫,是攝影愛好者和自駕遊的好去處,因種種原因,目前還處於未開發狀態,不要門票,遊玩的散客不少。偶爾在農家買點山貨、乾貨頗有其樂。

熟悉《劉三姐》歌曲的人大多會唱“世上哪有樹纏藤”,在董家河可見這樣的景。狂風暴雨和滔滔洪水把幾個樹種糾纏在一起,年年月月,難捨難分。好比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如膠似漆。

走完董家河,再回頭看看這棵老樹,恨不得跳進河裡去摸摸。老樹身上那潮溼粗糙的皮膚和長滿寄生的黃葉,還有那即將枯萎的小草。在水中浸泡沖刷幾十年,居然還能存活!一種生命的感動湧上心頭。

有人把董家河比喻成一個和人類捉迷藏的調皮可愛的孩子,“它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時而鑽進地下無影無蹤,時而又躥至你跟前牽扯你的目光……”董家河,如一闕清麗婉約的宋詞,恬靜而素雅,宏偉瑰麗的九重坡立谷群體,有欣賞不完的如詩如畫般美麗!

後記:本組圖片先後拍攝於2009年8月21日和2017年11月21日。跨越8年間。整理時,為了滿足“詩”’“畫”這一主題和形式的需要,除第一張地理位置介紹以外,我選用圓形和橢圓形的外形構圖,試圖像南宋的團扇小景山水一樣,更具詩意和畫意之感。其中1-7張表現夏天開闊水面的自然風光,用橢圓;9-18張偏重於人文景觀的記錄,用圓形,表達人和自然的和諧之美。不妥之處,請方家不吝賜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