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海清寺,坐落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蘇連雲港花果山景區大聖湖畔,東面是素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美譽的花果山。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大聖湖畔的阿育王塔

海清寺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遠遠地,就能看見阿育王塔屹立於寺院和湖光山色中。

寺院始建於唐代,後逐漸發展成為蘇北魯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佛教寺院之一。鼎盛時期的海清寺規模宏大、高僧雲集,有“敲梆開齋,騎馬關山門”之說。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海清寺遠景

據阿育王塔內碑刻記載:天聖二年(1024年),僧共850人;天聖三年,僧共900人,足見當年規模之恢弘。

千百年來,歷經災害、兵火、人為損壞,海清寺昔日之弘大規模已蕩然無存,昔日殿宇也不復存在。現在的海清寺為復建寺院,至今仍在擴建中。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建設中的海清寺

寺院南側,建有天王殿,殿內供奉著彌勒菩薩和韋陀菩薩。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天王殿

阿育王塔位於海清寺院落的中心位置,是我國現存最早最高的佛教原始古塔。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始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天聖九年完工,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2006年作為宋代古建築,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育王塔巍峨莊嚴,高40.58米,全磚結構,九級八面,供養佛陀真身舍利和阿育王靈牙舍利。因塔原建於海清寺前,故又稱“海清寺塔”。令人稱奇的是:塔基周長正好等於塔的高度。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綠樹掩映中的阿育王塔

自建立以來,阿育王塔經歷了多次地震考驗。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山東南部(今臨沂市郯城縣境內)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郯城大地震。現今根據史書記載之情形,評估為8.5級地震。這次地震波及到中國東部絕大部分地區,官民房舍倒塌無數,但阿育王塔卻安然無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阿育王塔北邊,是海清寺大殿,名“玉佛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臥佛。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玉佛殿

寺院東側的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僧眾的地方,也是海清寺的東入口。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客堂

當天,海清寺西側的這座建築沒有開放,看上去應是寺院的活動場所。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海清寺西部建築

院內周邊設有迴廊,和主體建築相接,即是走廊,又是宣傳長廊。

東側長廊以文字宣傳為主,主要介紹寺院、法師以及佛家修行,看了後感悟良多。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宣傳標牌

西側和南側長廊主要展示唐宋至民國時期的佛教造像,主要是明清時期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造像。長廊展示的古佛像,高貴慈祥、造型優美,兼具“信仰之美和藝術之美”。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藏傳佛教造像

北側長廊以浮雕為主,浮雕總長80米。西部浮雕展示了釋迦牟尼求道弘法、創立佛教的一生。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西部浮雕

東部浮雕表現的是中國佛教發展史,特別是連雲港市佛教的發展歷程。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東部浮雕

整體佈局上,海清寺各殿堂和迴廊分佈於四周,中心是阿育王塔;院內綠草茵茵,灌木、樹林相得益彰,環境清幽、鳥語花香,確是人間淨土。

連雲港花果山海清寺,依山傍水,佛塔巍峨,遊後感悟良多

海清寺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