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曾無數次地經過連雲港市鹽河南路,也曾無數次地遠觀孔望山,卻沒有登過。

孔望山景區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鹽河南路西側、秦東門大街南側,一條西鹽河,靜臥在鹽河南路東側,默默地陪伴著西側的孔望山。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孔望山遠景

孔望山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風景秀麗、古蹟眾多,是連雲港市歷史文化積澱最為深厚的地方。

這座因2000多年前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的小山,海拔只有123米,山的東面植被並不茂盛,從鹽河南路看孔望山,覺得它並不高大,也不光鮮靚麗。

但是,連雲港人,特別是市區人,卻經常眉飛色舞地談論孔望山,每當此時,我總是不以為然:一座禿山,有什麼好看的。直到今年9月,我登過孔望山後,才徹底改變了看法。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景區入口

上午8:45,到達景區入口。進了景區,一直沿著比較寬闊的坡道上山,走了一程後,看到這個牌子,我就右拐走臺階登山,先去看東環線的景點,這樣可以少走回頭路。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景區導向牌

沿途風景很美,有的地方又有一點險峻。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俯瞰城區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孔望山風光

山不高,路也不陡,爬起來並不費力,很快就爬到山頂了。從山頂到山下,有很多景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這是承露盤,供道士們承接露水之用,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夏啟祭天、祭海用的器具。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承露盤

再往前走,就是杯盤刻石,形狀如巨硯,故又叫“硯石”,從側面看,其底部有三塊小石支撐;從上面看,頂面有一個盤形凹刻,周圍有八個杯形凹刻,故名“杯盤刻石”,東漢晚期用來祭祀東海君。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杯盤刻石側面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杯盤刻石頂面

山頂還有測量標誌GPS點和護標亭。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測量標誌:GPS點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護標亭

孔子望海像。春秋時期,孔子曾登臨此山以觀東海,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此山更名為“孔望山”。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孔子望海像

從孔子望海像背後的小路下山,可以遊覽北環線的景點,主要是乘槎亭。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乘槎亭

乘槎亭。槎者,木筏也。亭取張騫乘槎仙化故事命名。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來此遊覽並寫下《乘槎亭》一詩。下圖石刻詩文為北宋大臣、詩人張耒所賦《秋日登海州乘槎亭》,詩中寫道:“海上風高八月涼,乘槎亭外水茫茫。……蓬萊方丈知何處,煙波參差在夕陽。”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看完乘槎亭,順著景區山路下山,到達南環線景點遊覽,這裡有著名的東漢摩崖造像。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東漢摩崖造像西側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東漢摩崖造像東側

摩崖造像,成於東漢,距今將近2000年,整體造像依山崖的自然形式雕鑿而成,東西長17米,高8米。現有造像110個,有佛教、道教、菩薩、力士和供養人等人物造型,其雕鑿年代比敦煌石窟早300年,1988年被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蟾蜍,位於山坳,它是利用突出於地面的岩石,以漢代圓雕技法鑿刻而成。石蟾蜍約長2米、寬1米,成於東漢,距今將近2000年了。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石蟾蜍

這塊圓形巨石高5.2米,直徑2.9米,像一個饅頭,故名“饅頭石”。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饅頭石

石象,成於東漢,為立體圓雕,長4.8米,背寬3.5米,高2.6米。象的左側有一個平面淺浮雕“象奴”,右手持鉤,表現了漢代象戲場景。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東漢石象

龍洞和龍洞題刻。龍洞原為海蝕洞,經海水長年沖刷、稍加人工雕鑿而成,洞口面積約1平方米,洞深3.3米。龍洞內外的石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石刻。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龍洞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龍洞題刻

龍洞庵,始建於唐,距今1300多年,當時為龍興寺,明代更名為龍洞庵。庵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和觀世音菩薩等。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龍洞庵

孔子2000多年前的觀點,至今仍有教育意義,正所謂言傳身教,身教勝於言教。

連雲港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風景秀麗,古蹟眾多

《論語》觀點

至此,已經遊覽了大部分景點,因下午還要去蒼梧綠園,就匆匆下山了,出景區時已接近下午1點。

通過這次遊覽,我改變了以前對孔望山不以為然的看法,並感悟到對待任何事物都要進行深入的探究,再做結論,切不可憑空想象或淺嘗輒止。

看到這裡,我想您也和我一樣,為孔望山的秀麗風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折服了吧。那麼,還等什麼呢,背起行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