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寿险新单收入下降20% 平安业绩要暴雷?别慌茅台也曾“假摔”

中国平安公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公司控股子公司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保险和平安健康保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分别为2436.2765亿元、4508.8604亿元、223.4475亿元和58.1512亿元,合计为7226.7356亿元,

前11月保费收入同比增9.4%。

但是11月寿险新单保费收入84亿,同比下降19.8%,创年内最大单月降幅。

网上一片哀嚎,出现了大批的唱空之声,自己身边的朋友也有人非常关切,来问我下周怎么办。这里分享个人的一些观点:

1.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用某一个月的业绩去衡量未来业绩的好坏都是极度愚蠢的,去年三季度的茅台大跌,平安三季度的增速骤降,距今也不过刚刚一年而已,不过市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大多数人永远没有记性;

2. 保险公司的单月业绩,尤其是保费这一指标受到营销策略的影响非常大,没记错的话,一月份保费同比负增长也接近20%,但是新业务价值是正增长的;

3.保险公司的单年业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多,比如股票市场波动,利率变动,自身策略变化,管理层变化等,但是长期来看实际上只取决于两个因素,管理水平和大的经济环境。只要经济持续增长,保险行业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市场饱和,而要取得超过行业均值的业绩增速,那么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只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个因素,平安的管理水平如何,大家心里应该有杆秤;

4. 保险公司一年四个季度中,以四季度的业绩腾挪空间最大,好的时候可以好到爆,差的时候可以烂到扶不上墙,但是无论如何都是有底的,平安的钻石政策,季度考核政策,还有诸如外部的MDRT等,都会促使相关人员在年底进行一定程度的冲刺,不至于让业绩太难看;

5. 与每年1月份情况不同的是,11月通常不会大规模主推理财型产品,很难发生新业务价值率大幅度提升的情况,所以,今年的11月的单月新业务价值大概率是下降的,至于下降幅度,不瞎猜;

6. 在关注11月的保费断崖式下跌之前,建议回头看看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情况,去年11月的保费同比增长达到两成,12月的保费增长甚至接近四成,如果早几年,这样的业绩或许算不上太惊艳,但是注意,这是在整体大环境不好,行业整体大幅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样的高增长,给今年留下了超高的基数,恐怕没那么容易消化;所以,即使12月的保费出现更大幅度的下跌,也不要惊讶,因为很正常;

7. 分享自己的经历:

2012年年底,我在平安人寿上班,当年的分公司(管辖人力数万人,当时平安人寿全国人力不过几十万)任务差距还非常明显,要完成任务就面临部分放弃开门红的问题,最终分公司的决策是全面冲刺全年业绩目标,先拿到内勤奖金,并且把开门红方案提前至12月,结果导致分公司12月的业绩爆发式增长,确保了完成2012年的NBEV(新业务价值)达成。但是随后,2013年分公司增长乏力,到7、8联动时已全面放弃2013年,因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了,然后2014年,借助开门红的大爆发,又是近乎完美的一年;

8. 在关注平安今年的策略时,请注意平安今年完成了换帅,新官上任。在任何保险公司,上任后的第一个开门红都是为新领导树立威信,提升士气的重要的时期。今年国寿的重振国寿,宁愿给未来的经营留下更大的不确定性也要以4.025%的超高预定利率产品打响开门红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相信,也希望平安开门红不要这么干。

平安还是那个平安,不会因为一个月的负增长就丧失其保险行业龙头的地位,也不会因为某一个月的爆发式增长就摆脱外部环境的影响独善其身。

现在的负增长,都会在后面加上去,现在的高速增长,也都会在未来减下来。

很多人拿不住平安,几乎全部都是因为只看短期,或价格波动,或资金流向,或负面消息,或业绩起伏。

人们总是高估一年的变化,却低估十年的变化。所以,大部分投资都以短期为目标,直到头破血流依然不曾改变。

看了一个月业绩中的某一个细分指标就各种高潮迭起,真是闲得慌!

写在最后:

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点击头像关注,来确幸股票APP,查看更多干货,找到做中长线的伙伴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