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2019年的新年對於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來說,並不好過。

12月2日,在與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的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中,朱新禮因未在指定的期限內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被列為“被執行人”,收到限制消費令。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這已經是他今年的第4個消費限制令了。

緊接著,12月1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份民事裁定書,事涉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招商銀行”)與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簡稱“德源資本”)。

根據裁定書,招商銀行曾於2019年9月20日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請求查封、扣押、凍結德源資本持有的股權、銀行存款及其他價值共計人民幣41.03億元財產。

而德源資本背後的有權代表人,正是果汁品牌“匯源集團”的創始人朱新禮。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金融機構連續出手,意味著朱新禮構建的匯源帝國正在一步步的塌陷。

受到集團債務危機影響,港股上市的匯源果汁(HK:01886)至今已停牌近20個月。截至12月12日“匯源果汁或將退市”的消息仍然佔據著微博熱搜榜前十的位置,這無疑讓深陷泥沼的匯源集團雪上加霜。

併購失敗、退市、凍結資產、失信,朱新禮長達十年的自救故事,似乎開始接近了尾聲。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巨頭崛起

朱新禮的奮鬥史,似乎是過去30年中國成功企業家的歷史縮影。

據媒體報道,1992年,時任山東省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的朱新禮毅然決定辭職下海,他接手了快破產的罐頭廠,創立了山東淄博彙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也就是匯源果汁的前身。在正對工廠大門的牆上,他讓人塗上了四個大字“走向世界”。

在那個時候,沒人知道外面的大世界是什麼樣的。整個沂源縣城就一部程控電話,是朱新禮給工廠租來的。

1997年,匯源以7000萬元的價格,中標央視新聞聯播5秒標版廣告權,成為第一個躋身“黃金播段”的北京企業。要知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匯源當年整年的銷售額。“有匯源才叫過年呢”、音樂版“匯源果汁”也成了90後一代人的廣告記憶。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接下來的幾年,在同類競爭品稀少的情況下,匯源果汁一炮走紅,1998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張,發展如日中天,逐漸成為了國民品牌,最終於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8年的匯源果汁,經歷了發展過程中第一次的大風浪。

2008年9月,可口可樂以179.2億港元的價格向匯源果汁拋出了橄欖枝,意在收購匯源果汁的所有股份。

不過這場聯姻最終以涉嫌壟斷而告終。

據此前媒體報道,當年匯源果汁為迎合可口可樂收購條件,朱新禮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暫停了一切新品推出,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不惜“揮刀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銷售體系,員工人數從2007年底的9722人減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

事後來看,匯源當初整合公司人員這一舉動是極其冒險的,不過一旦併購成功,朱新禮當時擁有匯源公司42%的股份,將直接進賬74億元港幣,此刻的朱新禮選擇冒險自然是無可厚非。

朱新禮後來回應,他是想借助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170多個國家的銷售鏈,將中國農產品推向全球。可口可樂25億美元注資將作為他推動大農業發展的啟動基金。“最終事情走向了反面,可以說中國老百姓們太愛匯源了。”

朱新禮的破釜沉舟給匯源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打擊,此時剩下的唯一選擇只能是,將匯源果汁上市公司最後的價值榨取出來。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朱新禮的自救之路

好運似乎從2008年之後開始消失。

此時匯源的估值已經達到了36.36億美元,收購失敗後,匯源果汁便一蹶不振,股價也從14元跌倒了1元。

匯源裁撤銷售團隊帶來的巨大沖擊波效應很快就顯露出來:失去了接近75%銷售團隊和分銷網絡的匯源果汁營收開始迅速縮水,直接結果就是匯源的現金流迅速轉負,出現虧損,股價腰斬。

之後朱新禮一系列的自救方式,可謂是為匯源操碎了心:

2013年,匯源果汁通過發行4.47億新股和6.55億可轉換優先股,以合計47億港元+12億負債由上市公司承擔的方式,通過關聯交易收購了母公司匯源控股的濃縮果汁資產。

2014年3月~5月,通過出售3家工廠,匯源年報顯示淨利大增,三次賣廠套現超過10億。

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之間,匯源果汁違規向關聯方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借款共計42.82億元。即便如此,這一系列操作也沒有幫朱新禮擺脫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2月,22天內6名高管辭職,匯源果汁深陷債務危機。據媒體報道,匯源果汁的實控人朱新禮在公司仍然有絕對話語權,朱新禮的兒子、女兒、胞兄、胞弟、女婿等諸多親屬均曾在匯源果汁出任要職,匯源果汁家族管理被詬病。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即便匯源已深陷泥潭,朱新禮也並沒有停止新一輪的自救。

2019年4月,匯源果汁發佈《有關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幕消息》公告,表示將與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廣州和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根據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佔股60%;匯源果汁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包括匯源果汁商標。

換言之,匯源果汁源將從一家全產業飲料企業轉變成原料供應商、代工方,並且共享自己的招牌。

匯源賣掉了自己最後的尊嚴,遺憾的是,這次合作最終告吹。

隨後不久,2019年7月,匯源集團被爆出欠先鋒集團旗下的網信集團逾期款項4900萬元。

2019年9月,先鋒集團旗下P2P平臺工場微金公佈的一份借款企業以物抵債的公告顯示,伊春源原商貿有限公司等四家控股股東為北京匯源飲料的公司,因無法償還418.5萬元的欠款,擬以匯源果汁系列產品等抵債。

匯源:巨頭跌落神壇

傳奇的沉默

朱新禮曾是一個創造過諸多奇蹟的人。

哪有人會想到,一個曾創造過果汁帝國的成功企業家先後6次被法院強制執行,5次被列為限高消費人員,1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成為真正的“老賴”。

朱新禮有這樣一句話:市場無情,波浪滔天,載舟覆舟,僅在瞬間。

目前的他,正處瞬息萬變之間。

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9月18日與新疆某集團舉行的簽約儀式上。他面帶微笑揚起鐵鍬為項目奠基,不過頭髮已經花白。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匯源果汁目前負債百億,公司高管頻繁離職。背後折射出來的是產品、品牌老化問題,也已被消費者漸漸‘拋棄’。如今‘賣身’亦無門,未來匯源果汁復牌的可能性不大,退市可能性卻很大。”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匯源和朱新禮是否能夠禁得住市場的大浪淘沙,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