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在樅陽縣錢鋪鎮原將軍鄉的井邊村,從上世紀的1958年至1980年初,這個山溝裡曾經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礦山——銅陵有色井邊銅礦。建礦初期,僅有18名幹部和工人,3把大錘和1把開山斧卻是全部家當,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礦工們幾乎用鋼釺和手錘等簡陋的原始工具進行人工開採礦石,儘管條件環境艱苦仍然年生產銅量500噸以上,至70年代初一躍突破千噸大關,在這塊沸騰的土地上,井邊銅礦六七十年代為我市、銅陵有色公司的經濟建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隨著70年代末資源枯竭,井邊銅礦正式閉坑停產。歷經半個多世紀,當年美麗的井邊銅礦,如今早已人去樓空,殘垣斷壁遺址無言地訴說著礦山曾經的輝煌。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最上檔次的二層樓的礦山招待所,據說當年曾招待蘇聯等援助建礦的外國專家,第一層樓是礦山地質、測量和採礦技術人員集中辦公場所。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儘管廣播站的高音大喇叭、氣象站的風向標和百頁窗等早已不見蹤影,但在沒有收音機和電視機的那個年代,廣播站卻是礦工們獲取新聞和娛樂的重要宣傳陣地,而氣象站卻是礦山預知氣象情況、水文資料的唯一途徑。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鍋爐房、老虎灶是那個年代礦山的標配,如今鏽蝕斑斑 、搖搖欲墜的大煙囪,日復一日倔犟地屹立著,似乎訴說著曾經的礦工和家屬們洗澡、裝開水等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景。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當年的機修加工廠,卻仍然有人居住著,大門上的紅彤彤春聯,或許給老礦山遺存帶來一點點生機。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礦山的開採,離不開炸藥、雷管等爆破器材,被當地村民稱為“碉堡”的炸藥庫,無疑是礦山遺存最好的建築物。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爬滿綠色藤本植物井邊銅礦工人俱樂部的大門樓,依稀想像當年俱樂部氣勢恢弘,氣派和輝耀。不知何時,俱樂部大門牆上卻掛著:樅陽縣將軍鄉鹿獅木器等綜合廠的牌子,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俱樂部第一層樓是更衣室、工作室和第一層樓的舞臺。如今的觀眾座椅卻破敗不堪,而這些近千隻損壞腐朽的座椅彷彿是一個個忠實“哨兵”,靜靜地陪守有著半個多世紀隨時會倒塌的老建築。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與工人俱樂部一牆之隔的礦山衛生所,經不住歲月的風雨侵蝕,轟然倒塌,殘存的一間房屋裡卻頑強地生長著2棵綠色植樹。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不知不覺的已經逗留2個多小時,該是返程時候了。面對曾經輝煌的礦山,耳邊彷彿傳來一首歌:我們是光榮的銅礦工人,把地下的寶藏奉獻給祖國……

銅陵井邊銅礦,記憶裡的曾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