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在枞阳县钱铺镇原将军乡的井边村,从上世纪的1958年至1980年初,这个山沟里曾经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矿山——铜陵有色井边铜矿。建矿初期,仅有18名干部和工人,3把大锤和1把开山斧却是全部家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矿工们几乎用钢钎和手锤等简陋的原始工具进行人工开采矿石,尽管条件环境艰苦仍然年生产铜量500吨以上,至70年代初一跃突破千吨大关,在这块沸腾的土地上,井边铜矿六七十年代为我市、铜陵有色公司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随着70年代末资源枯竭,井边铜矿正式闭坑停产。历经半个多世纪,当年美丽的井边铜矿,如今早已人去楼空,残垣断壁遗址无言地诉说着矿山曾经的辉煌。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最上档次的二层楼的矿山招待所,据说当年曾招待苏联等援助建矿的外国专家,第一层楼是矿山地质、测量和采矿技术人员集中办公场所。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尽管广播站的高音大喇叭、气象站的风向标和百页窗等早已不见踪影,但在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那个年代,广播站却是矿工们获取新闻和娱乐的重要宣传阵地,而气象站却是矿山预知气象情况、水文资料的唯一途径。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锅炉房、老虎灶是那个年代矿山的标配,如今锈蚀斑斑 、摇摇欲坠的大烟囱,日复一日倔犟地屹立着,似乎诉说着曾经的矿工和家属们洗澡、装开水等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当年的机修加工厂,却仍然有人居住着,大门上的红彤彤春联,或许给老矿山遗存带来一点点生机。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矿山的开采,离不开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被当地村民称为“碉堡”的炸药库,无疑是矿山遗存最好的建筑物。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爬满绿色藤本植物井边铜矿工人俱乐部的大门楼,依稀想像当年俱乐部气势恢弘,气派和辉耀。不知何时,俱乐部大门墙上却挂着:枞阳县将军乡鹿狮木器等综合厂的牌子,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俱乐部第一层楼是更衣室、工作室和第一层楼的舞台。如今的观众座椅却破败不堪,而这些近千只损坏腐朽的座椅仿佛是一个个忠实“哨兵”,静静地陪守有着半个多世纪随时会倒塌的老建筑。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与工人俱乐部一墙之隔的矿山卫生所,经不住岁月的风雨侵蚀,轰然倒塌,残存的一间房屋里却顽强地生长着2棵绿色植树。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不知不觉的已经逗留2个多小时,该是返程时候了。面对曾经辉煌的矿山,耳边仿佛传来一首歌:我们是光荣的铜矿工人,把地下的宝藏奉献给祖国……

铜陵井边铜矿,记忆里的曾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