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應粉絲提議,今天咱們寫一篇關於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大家都聽過,具體幹什麼,絕大部分人不知道。

之前,我瞭解孔子學院不比你多多少,近幾天,我讀了很多新聞和資料,才動筆寫這篇文章希望你幫你加深對孔子學院的理解。

第一問:孔子學院到底教什麼?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上圖是孔子學院官網公佈的信息,孔子學院就是教漢語。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孔子學院教材圖

第二問:孔子學院是如何複製呢?

國外很多大學沒有中文系,假如這座大學開設中文系,本國人對於中文系不瞭解,興趣不大,自然沒有學生報名中文系,校方肯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孔子學院會和一些大學達成合作,我國出資成立中文系,我給老師發工資,保證師資質量,很多大學很樂意做,因為大學多一個系,成本沒有增加。孔子學院通過這樣的模式,複製到162多個國家。我國招募的老師人數達到12萬人次,搞這麼大的事情,只能傾一國之力才可以做到。

第三問:孔子學院老師每天干什麼呢?


孔子學院老師每天工作和常規老師,沒什麼太大區別,備課、批改作業、組織考試、管理學生。

學生處於初級階段,學生主要學漢語(綜合、聽力、口語、寫作、閱讀方面)

學生處於高級階段,學生會學一些儒家文化的東西。、

老師經常會組織一些中國文化的活動,比如,剪紙、做中國結、知識討論會。

第四問:孔子學院到底有什麼意義?

第一大意義:改變外國人對中國人膚淺認識

80%的外國人瞭解我們有三個渠道。

1.新聞 2.海外華人 3.香港電影

很多老外相信,我們中國人會輕功,每個人武術可以打10個。

外國媒體錯誤引導,很多外國人認為生活在中國沒有自由。

外國人還覺得中國人眼睛小,D&G的辱華廣告那個黃皮膚女孩就是一個小眼,這其實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普遍認識。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為什麼讓老外放下偏見,真實瞭解中國很重要呢?

當然是為了經濟發展,前陣子獲得共和國勳章的泰國詩琳通公主。現在我們動不動就去泰國旅個遊,去泰國簽證費不要,機票便宜,這種現象就是詩琳通公主的功勞,詩琳通公主做了什麼呢?

詩琳通爸爸是泰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國王——九世皇,九世皇這個人很有見識,泰國經濟也是在他手上騰飛的,九世皇讓女兒詩琳通去北京大學留學,留學那段時間詩琳通看到中國翻天覆地變化,她敏銳認識到泰國可以乘上東方快車中國號,獲得經濟的增長。詩琳通一天在四川考察,一家賣燉魚頭的店,門口掛一個牌子寫著:魚頭9.9。詩琳通很好奇,魚頭怎麼這麼便宜,她點一盤魚頭,當她發現這盤魚頭真9.9,她覺得這個世界瘋了。她問老闆你9.9還賺錢嗎?老闆說,魚頭當然不賺錢,但是你來吃飯,不能光點個魚頭吧,你點幾個其他菜,我不就有的賺。詩琳通一直琢磨這個故事,她回到泰國,海關費、過關費砍掉,想方設法縮減中國人去泰國的成本,999元雙人泰國遊實現了,詩琳通公主笑了,泰國成中國人後花園,而且泰國所有旅行社用的大巴車都是中國金龍企業的。中泰經濟大跨步邁進。

就國外普遍來看,基本上能學漢語的都是當地的社會精英,通過孔子學院大幅度提高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度,在未來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如埃塞俄比亞前總統穆拉圖·特肖梅就曾於1976年以公派生的身份在北京語言大學和北大留學,漢語很不錯,回國從政後對中埃關係助力良多。

第二個意義:孔子學院最終目的:培養出具備東方思維的西方精英

《中餐廳》綜藝是中國一群明星去國外開餐廳,很多外國人吃到中國傳統美食,豎起大拇指,表示好吃。

隔著電視節目,我們驕傲,中國菜博大精深,全世界歡迎。我們認為中餐、春節、鞭炮、所謂的“中國紅”,我們誤認為這些是中國文化,其實這些叫風俗。風俗是沒有深度交流的價值,每個國家的人都認為自己風俗是最好的,喜歡你國家的風俗,只是覺得新鮮。比如,現實中,國外的中餐其實表現很一般,老外不愛吃中餐。

至於春節,也僅僅是華人過,而聖誕節全世界都過,平安夜在我國過的更熱鬧,意大利復活節在西方人心中非常重要。

最後,說說武術,在國外武術影響力遠不如跆拳道,武術電影也不是主流電影。

有些文章寫中國廣場舞,澳大利亞總理非常喜歡,回國準備推廣,我就呵呵了,這種如果都能吹噓文化輸出,那美國得吹噓到什麼程度呢?

李子柒也是做飯,為啥李子柒是文化輸出呢?

你仔細看李子柒視頻,你會發現她佈景很有藝術感,相比較美食,外國人不太關注,很多老外討論“李子柒的美、東方韻味和中國人勤奮。”

很多網友會說,我國曆史文化5000年,我們是偉大文明,西方人也認同這一點,但是態度還是just so so.西方人驕傲自己的歷史,證據表明西班牙發現高超繪畫技藝的壁畫,距今天已有1萬年了。我國有唐代,西方人有羅馬,埃及文化比我們更古老。你看,歷史文化也是本地文化,每個地區人民各有各的自豪和驕傲。歷史文化輸出難啊!

既然風俗不是文化輸出,什麼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呢?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五四時期有一個大學者梁漱溟,他第一個比較了中西文明,還有印度文明的區別。他表達一個觀點,這個觀點非常有前瞻性,觀點是這樣的:西方文明是青年時代文明,而中國文明是中年時代文明,印度文明是老年時代的文明。人類的發展就是從西洋文明開始,然後步入中國文明,最後走向印度文明。西方文化處於經青年時代那種朝氣蓬勃的階段,西方文明需要向中國文化學習那種中庸和成熟。

梁漱溟太有洞見了,他這一句可以說把孔子學院最大的價值說了出來。

我們一起看看,中國文化成熟在哪些地方?

一是全局思維。

西方社會崇尚個人主義,即獨立的精神,所謂“獨立”,就是“ 善待別人,但是不期望被別人善待。獨立的人會感恩。因為對別人沒有過多的苛求,所以獲得幫助的時候常常感恩。因為感恩,也對其他人公平,所以公平也成了一個自然的性格特點。獨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會得到太多別人的幫助,所以也很少抱怨。沒有達成目標的時候會持續地努力。獨立的人很少會有情緒,所以也非常理性。

西方父母對孩子同樣獨立,我們都知道西方人教育方式,18歲孩子就被父母趕出家門,獨自闖蕩,美國家長不會將所有積蓄給孩子買房,父母的積蓄要留給自己生活用。正是這種獨立精神下,西方世界竟然有感恩節,孩子在感恩節那天會感恩上帝,感恩父母。而我國現代價值觀的核心是“愛與包容”。這種價值觀非常適用於家庭,卻不能使人獨立。孩子處在家庭,不能講獨立精神,某種意義上,獨立=背叛。一箇中國人出生起,就得在家族圈內生存,很多事情你要顧全各方面的利益,哪個處理不好,這個家族就容易分裂,像曾國藩這樣的中國人辦事兒,會給各方都有良好的交代。

西方人不理解家族關係,覺得是麻煩,但這就是中國人的“藝術”。中國人的思想放在世界舞臺就能熠熠生輝。假如,《凡爾賽條約》讓中國人主持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可以避免。我們來說一說《凡爾賽條約》如此脆弱不堪。

第一個原因就是凡爾賽體系本身就有問題

當時各國對於正義的國際秩序觀的理解有衝突,比如,當時國力強的美國和蘇聯都沒加入,這在中國有一句俗語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我們中國人天生就知道這樣的局面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還有,希特勒上臺後,還是很忌憚法國人的國力,希特勒那時對德國國內掌握力不強,為此,希特勒把軍隊派到萊茵河西岸,直抵法德邊境,挑戰凡爾賽體系。法國對此沒有回應,這下子德國人民歡騰,希特勒給德國人民揚眉吐氣了,希特勒就這樣一步步代表全國民意。希特勒違法凡爾賽條約,法國為什麼不反擊希特勒呢?這是因為,一戰後的賠款安排,法國人打贏一戰,心裡氣不過,想把德國整死,英國不讓,德國沒了,誰來牽制法國,法國人為羞辱德國人,賠款要的巨高。所以法國人底氣不足,沒有發作,給了希特勒做大助了一把力。我們中國人歷史直覺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定要保持危機感。不僅是法國,在美國,很多美國人沒有這個直覺,商界“死於安樂”的案例層出不窮。

第二個原因:德國無法負擔的戰爭賠款

我們想象一個場景,一個村莊,你(德國)和小李(法國)因矛盾打了一架,打傷小李,而後小李故意要你一大筆錢賠償費,你怎麼還呢?你肯定要多掙錢,你一個人打三份工,你打的三份工,其中一份就是磨面工,小李在村裡是磨面工,你不管僱主開出的苛刻條件,因為你太需要這份工作,那麼小李工資無形中被你拉低了,最後有可能失業。這樣看,小李為保住自己工資,賠償費就不能要命多。不然,這樣一種毫無意義的羞辱,羞辱別人是極為危險的,每個中國人都知道落井下石的人不會有報應。這就是中國人的全局思維。

二是實用思維

中國人沒有多少宗教情結,不愛較真,這固然讓我們錯過了現代科學,沒出什麼有名的現代哲學家,但是也能讓我們避免特別極端的錯誤。在意識形態上和稀泥,唯獨在賺錢這件事兒上認真的中國人,更容易跟世界各國人民達成共識。中國人特別擅長把看上去矛盾的、對立的東西綜合起來看待。對西方人來說,對就是對,跟對的相反的就必定是錯的 —— 但是中國人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反的兩個東西可以共存。中國人能從壞事中看到好事,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國人還能從“危”中看到“機”。如果中國人是一臺電腦,它永遠都不會死機。中國人的這種能力,再加上全局思維和實用主義,你說是不是特別適合解決複雜和棘手的問題呢?

中國人還能從長遠考慮問題,動不動就弄個什麼“百年大計” —— 而西方領導人通常只考慮自己任期之內的事情。中國人的執行力強,說幹什麼事兒就幹了。中國人喜歡新東西,高科技不是最新的不幹。中國人重視學習和教育,你這個東西要是真好中國人就真學。中國人不講家庭出身,階級意識比較淡化……

這些,才是現在很多外國人羨慕中國的原因。

孔子學院涉及到這些中國文化的精髓了嗎?

我在網上搜索孔子學院相關的新聞,發現這個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孔子學院院長顧明棟針對中國文化的厲害之處,展開講解。

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孔子學院雖然很多老師主要教學是語言,但是孔子學院院長對於中國文化輸出是有深入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識。正是這些人在第一線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精髓輸出。

一位孔子學院老師叫李曄,他說孔子學院宣傳中國文化成本比較高的,效率也不是很高。他認為最終孔子學院應讓出中國文化推廣的主導地位。

最後,李子柒文化輸出推廣效率很高,孔子學院和李子柒不是對立的,我認為她們是彼此合作的,互相成就的。當一位外國人看到李子柒視頻對中國文化心生嚮往,這位外國人會去孔子學院上學習中文,深入瞭解中國文化。這些人就從賞,變為懂,最後學會中國文化的精髓,進而來幫助西方這個青年過渡到成熟階段。

雖然現在這個流程效率很低,好消息是,未來市場化有前景,中國強大市場能力在文化輸出方面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於孔子學校還有重要一點可以聊,如果大家想看,沒關注的,記得點關注哦!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