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古往今來,人們都會思索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併產生“為什麼我們會按照我們所想的行動”、“為什麼我們能夠思考”以及“為什麼我們會產生感受”等等問題。大多數時候,我們藉助科學來進行解答,從而理解自己的思想、行動和情感。但是你是否想過,有一些內容並不能完全用科學進行解釋,有時候解決了一些問題,又會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於是你會想到我們還有“哲學”。

但是對於 “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大多數人不能很好地回答,甚至不知道從何找到這個問題的回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

我們可以在一些哲學普及的視頻中找到很多這樣的基礎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會提出的一些問題,比如:如果我做出的決定都是基於我的成長經歷,那麼我的選擇是自由的嗎?如果我不是真的自由,不能選擇自己的行為,不能做出自己的決定,那我要為這些選擇和決定負責嗎?我如何界定我所承擔的責任?

所以很多問題就由此產生了。在提問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在進行評價,還在進行懷疑,我們也在努力審視世界,從它最原初的情況到如今的發展狀態。所以我們也會碰到諸如“人格同一性”、“哲學悖論”等十分燒腦的問題,它們將耗費我們巨大的精力去思索,去解答,但這一過程也在啟發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有活力。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哲學”聽起來很玄,並且“哲學”這個詞被人們用來描述他們的想法,或者研究特定的主題。我們做的任何事情可能都會被我們認為有哲學層面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對事物總有自己的“哲學看法”。但是“哲學”一詞的使用需要較為嚴謹地限制為“一種描述世界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的古希臘。在那時,哲學思想開始萌發,雖然人們對於“哲學”和“神話”之間的區別還存在很大爭論,就像我們如今的“科學”與“講故事”一樣。

比如荷馬通過故事來理解和解釋世界,而早期哲學家嘗試使用更為分析化和更科學的方式來解釋世界,由此就產生了差別 。“哲學”的原意是“愛智慧”、“對智慧的愛”,也就是philos(愛)+sophia(智慧)=philosophia,是一種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那時也指對任何事物的學術研究。所以西方最早學院裡,數學、物理學、生物學、詩歌學、政治學和天文學都被囊括進哲學裡面。直到後來,學者們才逐漸明確它們的差異,並將其劃分為各種獨立的學科,包含經驗要素的成了如今的科學,而哲學更多地被理解成是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在今天,哲學家們也依然喜歡提出許多問題,不僅如此,很多時候他們還願意對同一個問題反覆爭論,即使他們最終也沒能找到答案,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進行哲學思考。所以,哲學家思考的有哪些大問題呢?

首先出現的問題可能就是“世界是什麼樣的?”也許我們可以環顧四周,看看身邊有些什麼事物,然後依靠自己的經驗說出世界就是這樣的,但是哲學方法並不只是依靠觀察而已,其中還蘊含著更加複雜的問題。“世界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背後,可能追問的是

“現實的本質是什麼”或者“上帝存在嗎”這樣的問題,更可能是在問“自我的本質”是什麼?

當然,追問上述問題之後,我們可能又會提出“我是什麼”“我有靈魂嗎”“有什麼東西是不朽的”類似這樣的問題。對以上這些問題的探索,就是哲學家所稱的“形而上學”。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形而上學”是哲學三個主要分支中的其中一個,是理解世界、宇宙和存在的本質。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也在探索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方法,這個研究如何認識知識的特殊哲學分支,就是知識論,也就是對知識的研究,是哲學的第二大領域

認識論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世界真的是我想的那樣的嗎?我看見和經歷的一切是真實的嗎?什麼東西是真實的?尋找到真理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科學是一種好方法嗎,還是有什麼東西是無法依靠科學進行解釋的?

看了以上的思維過程,你可能覺得有些不切實際,虛無縹緲,但是也有另一個哲學領域是幫助你圍繞自己實際所作的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這就是價值論。價值論一般也被分為倫理學和美學。倫理學並不在於研究對錯,而研究的是人類如何相處。倫理學涉及了問題的提出,比如我應該如何活,我如何區別對待我愛的人和陌生人之類的問題。美學則是研究美和藝術,和普通人所想的美學不一樣,哲學家研究的美學涉及到“美是什麼”,甚至質疑“美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美學家會認為美不僅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而是客觀真實存在的東西。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我們要尋找以上種種哲學問題的答案,就要提到我們使用的哲學工具,那就是“邏輯”。邏輯是一個工具箱,藉助這個工具箱可以讓哲學家能夠以明確、系統的方法來回答自己的問題。邏輯與“推理”有關,是一種強有力的論證,可以避免產生哲學精確性永恆的敵人——謬誤。

雖然哲學的形而上學、認識論、價值論這三大類看起來都十分抽象,但其實你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使用哲學

,比如你與其他人對一些問題產生分歧從而開始爭論的時候,你思考世界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時,你找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時等等。在這樣的基礎上,你要進一步學會的是試圖真正去深入思考一個哲學觀點,去理解它包容它,你也需要調整自己思維,進行一些嚴肅的批判性評價,有時候甚至是摧毀自己原有的一些特定看法。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哲學”,今天就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哲學也許並不是你平常習慣的一個領域,也不是一個你知道了很多就很了不起的學科,而是你需要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知道自己如何思考,如何通過你的大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找尋有意義的答案。在哲學之中,你還會學習到如何形成理論來支持你自己的觀點,也會逐漸學習到如何使用哲學工具來幫助你進行思維,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是你在瞭解哲學、使用哲學。

所以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什麼是哲學”,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你不僅知道了哲學在古希臘的歷史起源,還了解了哲學的三大分支形而上學、認識論、價值論,更重要的是,你還接觸到了哲學的工具“邏輯”,它可以用來理解並批判評價不同的體系。所以如果再有人問你“什麼是哲學”,你就能很好地為他們解答了。

1.Squarespace crash course10分鐘哲學系列

2.亞里士多德 《形而上學》,商務印書館,19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