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創新工具 精準施策

2019年,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定力。一方面,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對實體經濟形成了穩固支持。專家表示,明年貨幣政策總量將保持穩定,同時靈活適度把握好力度、節奏和操作方式;全年或有兩次定向降準,政策利率或有20個基點左右的下降空間。

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動作頻頻。央行靈活運用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公開市場逆回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對準備金率工具的合理運用,確保了流動性保持鬆緊適度。與此同時,貨幣當局更加註重發揮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施策的作用。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今年央行持續創新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出央行票據互換(CBS),對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予以支持;優化調整形成“三檔兩優”準備金框架,對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進行結構性支持;傳統再貸款工具也有一些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三農”、扶貧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此外,首次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於今年初正式實施,此後初步形成按季操作的頻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央行先後投放三期TMLF,有助於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異常複雜的內外形勢,需要貨幣政策平衡好多種目標,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響去槓桿和防風險進程,這就為創新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了發揮作用的舞臺。

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新進展

央行黨委擴大會議日前指出,注重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社會融資成本,提高貨幣政策的效果。

為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果,以及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2019年8月央行宣佈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隨著LPR改革效果逐步顯現,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降,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初步體現了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政策效果。

溫彬表示,自新LPR運行以來,1年期LPR已累計下調16個基點,在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展望2020年,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溫彬表示,明年我國或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形勢,貨幣政策總量將保持穩定,但會根據經濟形勢進行調節,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政策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相一致。目前貨幣政策要突出平衡好穩增長和控通脹,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確保資金流向製造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明明表示,一方面,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把握好力度、節奏,開展結構性操作;另一方面,應該推動形成“幾家抬”局面,發揮財政、貨幣、消費、投資、產業、區域的政策合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多增的勢頭在2020年會持續,銀行對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製造業信貸支持力度還會加大。

此外,從降準和“降息”角度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當前至明年年中,貨幣政策的總量性工具將保持穩健,定向降準、MLF加碼續作等結構性工具將躋身政策清單的前列。明年下半年,隨著通脹的較快回落,MLF降息空間隨之擴張,全年LPR下行空間最高或達到50個基點。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預計,明年1月CPI高點過後,政策利率和LPR聯動下降的空間有望重新打開。2020年全年政策利率有20個基點左右的下降空間,LPR有30個基點左右的下降空間,定向降準大概率出現兩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