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的鼓楼(田卫摄)


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城东门楼,公元346年,前凉政权酒泉郡太守谢艾主持重修酒泉城(时称福禄县城)东城门。也叫“谯城”,即为守城戎卒打更巡逻、报时、防寇报警的地方。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整修城楼,砖包鼓楼台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鼓楼毁于兵火。现存的鼓楼,是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修的。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其实在酒泉也有这样一座电影院,名字叫“和平影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酒泉最有人气、最红火的地方。那时的酒泉城还没有歌舞厅,更别说别的娱乐项目了,人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挤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六一儿童节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76年6月酒泉县东方红小学(共和一小)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共和街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二道巷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鼓楼和邮电大楼 (1978年)

邮电大楼坐落在鼓楼的东北角,修建于1974年,是当时酒泉城市中修建的第三座大楼。因在城市中心、鼓楼旁边,酒泉人对邮电大楼大都有深刻记忆。邮电大楼是1974年由邮电部门动员本单位全体职工自行设计和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大楼,1975年竣工使用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73年,酒泉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首届春节花灯展始于1980年,也是建国以来酒泉举办的第一次花灯展。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首届酒泉春节花灯展在鼓楼上展出,历时十五天,观众达两万两千多人次。到了1981年春节举办的第二届花灯展,观众就达九万两千多人次,引起轰动。尤其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家出动观花灯,人山人海,尤为热闹。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2年春节,酒泉第三届春节花灯展,展出地点改在西大街小学展出,展出了各类花灯149盏,历时十五天。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3、1984年春节,酒泉第四、五届春节花灯展在酒泉图书馆展出。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5年春节,在东教场举办“九曲黄河灯会”,布置各类彩灯418盏,历时十五天。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6年春节,酒泉春节花灯展开始以鼓楼为中心的大型街头灯展,在四条大街上展出,并用各类花灯装饰鼓楼,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各个单位制作的各类花灯竞相展出,原甘肃省电机厂(酒泉监狱)制作的群兔奏乐、酒泉矿业公司制作的嫦娥奔月、酒泉公路总段制作的飞天起舞、酒泉市印刷厂制作的鱼跃龙门等大型花灯在四大鼓楼东门口展出,给酒泉的春节增添了欢乐祥和气氛。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大街原粤剧院旧址上修建的酒泉影剧院,造型别致,气势恢宏,门面酷似北京人民大大会堂的东大门,是酒泉城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中学早期的校门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中学自制的拖拉机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什么宾馆?看不清楚招牌了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2年的酒泉长巷子门市部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鼓楼中心繁华区东大街北侧原来有一家百货商场,名为“酒泉百货公司东街商店”,建于1952年,因店内地方狭窄,呈长方形,酒泉人都称呼其为“长道道门市部”或“长巷子门市部”,在上世纪计划经济的年代,因服务态度好,商品齐全,受到酒泉人的称赞和喜爱,人们购买东西首选"长道道门市部",1955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三八女子门市部"。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83年,酒泉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第二中学建立于1932年,因建在北斗宫(北斗宫在教场西隔壁),故而名为“酒泉县北斗宫初级小学”,1940年改名为“酒泉县交通镇东北街中心国民小学” ,校长李敦皋任职至解放。1953 年改名为“八一子弟小学”,1957年撤销,恢复“酒泉县东北街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人民街小学”,1971年3月由酒泉县砖瓦厂管理并改名“炼红小学”。1973年改建为“酒泉县第二中学”至今。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92年12月,根据酒泉糖烟酒公司和百货公司的提议,经酒泉商业局研究,在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决定成立一个新型的股份制企业,1993年拆除了原来的东街门市部和继美丰商店,在原址修建了一座营业面积8422平方米,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商厦,即酒泉商厦。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八十年代的市文化宫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八十年代的邮电大楼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八十年代的鑫利商场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师范学校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二道巷民居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尚武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官井巷民居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尚武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民主街民居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二道巷


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这些老房子存在的时间却很久了,有些房屋是民国时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晚清遗留下来的。最为集中的在官井巷、共和街、人民街、民主街、头道巷、二道、三道巷这一片区。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邮电街和共和街十字 1999年拍摄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尚武街38号院落(1998年摄)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麻绳街(邮电街)


酒泉城从明朝洪武年间扩展东半城后就成为西北边陲的重镇,城内有四条大街,八个十字路口,十八条小街和三十多条小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展,有些小街和小巷的名称变了,而有些则彻底从酒泉城中消失了。

邮电街最早叫“营仓街”,因十字路口有几家麻绳铺,这个十字路口就被人们叫成“麻绳街十字”,向北的那条街就改名为“北麻绳街”。民国时期,在这条街上设置了邮政电信局,遂更名为邮电街。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市灯具电器厂(1998年5月摄)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酒泉市灯具电器厂厂区(1998年5月摄)


酒泉灯具电器厂始建于1970年9月,主要生产电机产品。1980年机电产品趋向于饱和,开始转产日光灯镇流器和日光灯具,一经上市就受到欢迎,产品销售酒泉周围的5个省市。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1995年的二幼.酒泉共和街第二小学在共和街44号。上世纪70年代,共和街有两所小学,共和街第一小学和共和街第二小学。共和街第一小学在和平电影院西隔壁,两者仅一墙之隔;往东走百步既是共和街第二小学。不久,这所小学改为酒泉县第二幼儿园。后来从史料中得知,共和街第二小学原为“酒泉山西会馆”的所在地,只是年代久远,“酒泉山西会馆”的资料和图像已经难觅,现仅可以看到在酒泉公园后门立有一块牌坊,即是当时山西会馆的牌坊。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尚武街38号院落(1998年摄)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邮电街(三道巷)2000年拍摄


现在,人们常认为邮电街是指从东大街开始向北一直到东环北路的这条街,但是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邮电街是指从东大街向北通往共和街的这一段,在这儿有一个小十字。十字东北角有一个水站,东南角是一座粮站。顺着这个十字再往北走,就不叫邮电街了,而是叫做三道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把从东大街往北开始到北环东路的这条路(邮电街和三道巷)统称为邮电街了。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祁连饭店2000年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黑白老照片里看酒泉那些年的变迁


自由巷(北烧酒巷)2004年


酒泉的烧酒巷在东大街,南北走向。东大街北面的一条街巷称为“北烧酒巷”,东大街南面的一条街巷称为“南烧酒巷”。从明清绘制的城区图中可以看出,烧酒巷应该是明朝洪武年间向东扩筑酒泉东半城的时候留存的一条小巷,一直留存到现在。


城市在快车道上迅疾飞奔,甩在身后的是不变的乡愁。高楼林立中,古老的建筑愈发矮小,有的几经修葺、风貌依旧,有的濒于凋敝、依稀尚存,有的早已消失,成为口口相传的记忆。它们承载了我们太多的乡愁,是无法重现的精神家园。如今,我们追寻过去,只为还原和呈现更多的过往与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