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冬日耗電嚴重,充電樁難保需求,車主無奈裝“冒煙”土暖氣

寒冷的冬天,“電池性能下降”再次成了新能源車主的心病。“開20公里,掉50公里的電”的慘痛現實,也讓京城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驟然增加。記者隨新能源車主在晚高峰的街頭尋找充電樁時發現,很多帶有充電樁的車場,要麼充電設備故障,要麼不對外開放,想要順暢地充個電,仍然很難。

新能源車冬日耗電嚴重,充電樁難保需求,車主無奈裝“冒煙”土暖氣

西直門內大街的一處收費停車場充電站,工作時間,有燃油車佔據了充電樁。


尋樁

壞的壞關的關想要充電挺難

傍晚5點多,天已經擦黑了。李先生駕駛一輛國產新能源車,在西城區櫻桃園附近開始了尋樁之旅。此時,車外溫度為2攝氏度。

通過地圖軟件,李先生找到了附近幾個快充樁。第一處離他家很近,位於白紙坊十字路口東北角。然而開到這裡,李先生卻找不到路,原來因為拆遷改造,充電樁所在的位置已經被圍擋攔住。

無奈之下,李先生又循著地圖的指引,來到不遠處的南線閣39號院,開到停車場的抬杆前,保安走上前來,告知這裡的充電樁“都壞了,充不了”。

既然如此,只好繼續往前找。廣安體育中心東側,有一處國家電網所屬單位的辦公樓大院,地圖上顯示充電樁有空餘可用,然而到門口一打聽,“咱這兒不對外。”李先生只好繼續往東走,另一處距離稍近的快充樁,位於南橫街東口的都城大廈附近,走到這裡,仍然被保安告知“不對外”。

還好在南橫街的路北、國家電網營業所對面的路邊,李先生終於找到兩個快速充電樁。到達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6點半,三輛轎車停在充電樁前,已有一位車主在等待充電。大約20分鐘後,李先生用上了充電樁。

整個尋樁過程中,李先生的駕駛距離不足10公里,然而他的剩餘電量里程錶,卻下降了30公里。“冬天電池就這樣,而且使用暖風也特別費電。”

待李先生充滿電回家時,已經接近晚上8點。“晚高峰時間,開車找樁都得堵在路上,找到了不一定能用,能用不一定排多久的隊。”

窘境

車主化身“樁主” 佔著樁不充電

地圖上顯示,附近還有兩個帶有充電樁的停車場,也是李先生常去的地方。

其一是位於廣安門外大街、國家話劇院西側的一處停車場。傍晚7點,這裡的五個快速充電樁已經全都被佔據。其中一個車位上,停的還是一輛普通燃油汽車。

“我在附近的另一個停車場租了車位,但是那個停車場沒有充電樁,只好到這裡來充。”一位在充電的車主正說著,他身後又一輛新能源車到來,司機下車查看各個充電樁,“您快充滿了吧?我在您這兒等會兒吧。”

在這裡記者注意到,車位中有兩輛車已經顯示充滿電,卻沒有開走,佔據著充電樁前的位置。停車管理員透露,“晚上的話還會有整夜放在這裡的車呢,因為人家在這個停車場里長租車位。”

位於右安門外佑安醫院的停車場,停車費每小時8元。下午時分,記者在這裡看到,四個充電樁空著三個,只有一個在充電;然而到了晚上8點,充電樁已全部被佔滿。“我就住在附近,晚上6點下班時這兒就沒地方,這不我回家吃完晚飯又來了。”一位車主表示。

提起冬天的充電難題,他話多了起來,“天冷,頂多跑200公里。”既然跑不遠,就要多充電,“大家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要搶充電樁。白天上班沒時間,晚上回家吃了飯還得出來一趟。”

“充完電趕緊走,讓下一個人趕緊用上。就怕長期租車位的人,把車放這兒充電,一佔就是一夜。”採訪中幾位車主都提到,雖然新能源車有著一系列的麻煩,但讓已有充電樁充分發揮作用,也能緩解充電難問題,因此,希望充電樁的管理部門能加強工作力度,“充電樁上都有攝像頭,如果充滿電還佔著充電車位,可以多收他停車費,這樣可能會好一些。”

對策

風險還是方便 新能源也“冒煙”

在新能源車的論壇上記者看到,已有車主在尋找更獨特的方式,應對冬季的里程憂慮——使用駐車暖風機。

新能源車冬日耗電嚴重,充電樁難保需求,車主無奈裝“冒煙”土暖氣

網上銷售的駐車暖風機,很多都自稱非常適合新能源車使用。

所謂駐車暖風機,又叫駐車加熱器。約有一尺長的方形柱狀機器,通過燃燒柴油將熱量吹到車裡,一定程度替代原車的暖風,並起到熱車的效果。這種做法在更寒冷的東北地區相對常見,而論壇顯示,北京已有部分新能源車主也這樣做了。

在良鄉附近的一家修理店,記者找到了能安裝駐車暖風機的工人師傅。該師傅透露,最近一年裡已為十多輛新能源車進行了改造。其具體做法是將駐車暖風機安裝在車內或車外,在車底盤或駕駛室附近打孔,將廢氣排出,將暖風引入。“裝這個屬於無奈之舉,新能源車用效果還不錯,一般都裝在副駕腳下,或者是發動機蓋子下。”據工人介紹,改裝費用約為數千元,視暖風機品牌而異。

毋庸贅言,這一改裝傷及車身甚至結構,“不同廠家的保修政策不一樣,具體您得問問銷售商。”

新能源車冬日耗電嚴重,充電樁難保需求,車主無奈裝“冒煙”土暖氣

每升柴油能燃燒七八個小時,其發熱功率一般在5千瓦左右。但如此一來,明明應該清潔的新能源車,卻也有了排氣管。記者諮詢車管部門,其答覆也並不一致,有人說這樣的改動違反相關法規,但也有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

與此同時,“新能源裝土暖氣”的做法是否有安全隱患,也受到了車主的質疑。其主要理由是燃油系統安裝在車內高壓電系統之間,若有影響散熱、碰觸電路,則可能造成火災;此外,若將暖風機安裝在車內,則可能會有燃燒氣體遺留車內,導致車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令乘客中毒。

降低安裝門檻 減少電樁圈佔

目前,當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時,通常都會附送一個慢速充電樁和安裝指標,但很多車主的指標都作廢了,或是出售給其他人,就是因為自己“沒地方”。多位車主表示,儘管自己在小區內或是旁邊長租車位,但是,“租車位不讓自己安充電樁,只有買車位才能裝。”

然而購買車位的費用動輒數十萬元,“比一輛車還貴好幾倍。”一位車主表示,“如果能讓長租車位安裝充電樁,是最方便車主們的。放在自家的充電樁上,不必在車裡等候充電,而且充電的費用比起外面也要低一些。”

記者諮詢了一些小區停車管理單位,他們均表示只有買車位才能安裝充電樁,“如果是租車位的,裝上了一段時間又不用了,電路就都亂了。”還有一些停車場,因基礎設施不到位,無法安裝充電樁,“投入太大,上級不給錢。”

那麼是否能安裝更多公共充電樁呢?記者致電充電樁運營平臺。工作人員提到,“您在地圖上看到的很多快速充電樁,安裝的時候,本來都是面向社會運營的。這樣能提高充電樁使用效率,賺錢更快,我們不願意讓它們變成‘僅供內部使用’。但現實中很多充電樁所在地的管理者,都把充電樁劃成了自己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